2021年“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专家共识重磅公布

文 / 晓月月聊健康
2021-03-12 09:40

2021年3月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承办的“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全国肺癌临床、基础和检测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肺癌微小/分子残留病灶(MRD)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最终达成“肺癌MRD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

近年来,从评估肿瘤负荷角度出发,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评估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或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的研究对象在肺癌这一实体瘤中的证据不断积累,其价值及应用前景逐步开发当中;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迎来2021年的开端,肺癌MRD作为划时代的标志物,已然蓄势待发。但目前对于肺癌MRD定义仍不完善,ctDNA检测标准仍不确定,MRD本身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1]。

“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围绕MRD的定义、检测和管理展开讨论,会议议程共分为“开拓篇——探微索道:肺癌MRD定义及检测标准”、“谋略篇——术后寻迹:早期肺癌MRD研究现状及前景”、“谋略篇——雕镂求精:局部晚期/晚期肺癌MRD研究现状及前景”、“共识篇——鉴往知来:肺癌MRD定义、检测及未来应用前景”四大篇章。

大会最后,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分享了“肺癌分子(微小)残留病灶(MRD):共识和争鸣”,将会议推向高潮。

1.张嘉涛,杨学宁,吴一龙. 引领肺癌治疗新时代的标志物—微小残留病灶[J]. 循证医学, 2021, 21(1).

DOI:10.12019/j.issn.1671⁃5144.2021.01.001

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

——肺癌分子(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

共识一:MRD的概念

  • 肺癌分子残留病变,指的是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肺癌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
  • 肺癌分子异常:指的是在外周血可稳定检测出丰度≥0.02%的ctDNA,包括肺癌驱动基因或其他的Ⅰ/Ⅱ类基因变异。

共识二:MRD检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 MRD检测的基本技术,包括Tumor-informed assays(个体化定制)和 Tumor agnostic assays( NGS panel和多组学技术),目前均处在探素阶段,需要前瞻性研究确定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价值;
  •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所选的多基因 panel中必须覆盖患者Ⅰ/Ⅱ类基因变异,基本技术标准是可稳定检出丰度≥0.02%的ctDNA;
  • 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MRD的分子panel应包括该驱动基因;
  • MRD评估报告中必须包括cfDNA丰度, ctDNA丰度,所检测基因VAF值;
  • 需要建立针对免疫治疗的MRD标准。

共识三:可手术早期肺癌MRD的应用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MRD阳性提示复发风险高,需进行密切随访管理。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MRD监测;
  • 建议基于MRD开展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术期临床试验,尽可能提供围术期精准治疗方案;
  • 建议分别探索MRD在驱动基因阳性和驱动基因阴性两种类型患者中的作用。

共识四: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RD的应用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化放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建议检测MRD,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策略;
  • 建议开展基于MRD的化放疗后现固治疗的临床试验,尽可能提供精准的巩固治疗方案。

共识五: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RD的应用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缺乏针对MRD的相关研究;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建议检测MRD,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策略;
  • 建议在完全缓解患者中开展基于MRD的治疗策略研究,尽可能延长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使患者能最大获益。

本文转自肿瘤资讯(www.kangaiguanjia.com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