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青年医师谈肺癌的早诊与治疗
编者按
2021年2月4日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值此契机,医悦汇旗下【对话大咖】栏目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曹宝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胡牧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惠周光教授担任访谈嘉宾,分享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误区。
访谈嘉宾
多学科协作、精准治疗是肺癌治疗的主流
曹宝山教授:
现在对于肺癌患者可选择的药物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随着临床治疗手段增多,未来的治疗也会变得更加精准,对于初诊的肺癌患者,尤其是肺腺癌患者,应优先进行精准检测。
对于ALK通路最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免疫组化,并希望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基因检测,以便对后续治疗的指导性更强。要明确的是,肺癌治疗不是药物治疗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要开展多学科的合作,在治疗模式、治疗策略、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进行协作。因为有些患者的不良反应很重,可能涉及到皮肤科、心血管内科、消化科,所以开展多学科协作和交叉学科的交流都非常重要。
特别感谢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上做出的贡献,包括慈善赠药项目的给患者带来的帮助。期待未来可以多方合作使患者有更好的生存,更高的生活质量,使我们的肺癌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更好的预后。
访谈嘉宾
肺癌早筛——CT检查应该这样做
胡牧教授:
目前,在门诊中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或者健康人群做CT检查。最近10年,早期肺癌诊疗领域最大的进展就是肺癌筛查,肺癌筛查可以帮助降低肺癌的整体死亡率,发现的早期肺癌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率接近100%。
在此,要特别强调,CT检查不建议做为常规体检项目。因为CT辐射剂量远远高于胸片,美国国家肺癌筛查临床研究也特别强调,CT长时间反复检查,本身就会增加患癌几率。因此,肺癌筛查及体检并不推荐所有健康人做CT,只建议肺癌高危人群定期开展肺癌CT筛查。
那么什么是高危人群?第一,年龄。西方设定是55岁,中国可以适当放宽,至少也要50岁。第二,家族肿瘤病史。直系亲属里面有肺癌患者或者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第三,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吸烟指数大于400支,戒烟时间不超过15年。只有满足以上三条高危因素的人群,才建议进行CT筛查,而且这部分人可能需要长期规律性进行CT筛查。
其他人群不建议用CT做筛查,也不是绝对不能做CT,只是在做一次CT后,应间隔两年再做CT,中间可以做胸片检查来进行早筛,这样可能是更健康的体检模式。因为我们常规普通胸部CT的射线剂量大概相当于200次胸片,每年都去做1~2次CT辐射量很大,没有太大必要。这也是除了高危人群,我们是不建议常规用CT做体检的主要原因。
访谈嘉宾
肺癌放疗: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惠周光教授:
放疗是肺癌治疗最有效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肺癌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放疗是属于局部或者局部区域治疗。放疗和手术相比是无创性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比如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用手术治疗不恰当,采用根治性放疗或者放化疗则相对更有效。在药物治疗有效的前提下,我们通过消除药物治疗后的残留病灶或局部进展病灶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总体而言,放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平时在门诊或者在跟病人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对放疗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患者认为做完放疗以后免疫力就被“消灭”了,人体变得没有能力抵抗肿瘤,这其实是很大误区,机体免疫力很大程度上是肿瘤破坏,主要矛盾也是肿瘤。如果肿瘤不能有效控制,人体要想恢复免疫力是不可能的。肿瘤是主要病因或者主要矛盾,如果我们能够在“牺牲”一定免疫力代价的前提下控制肿瘤,这对患者是最有力的。要知道没有一种获利是不需要代价的,所以要综合考虑。
此外,放疗对于免疫力不是损伤性的,尤其现在免疫治疗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认为放疗手段,包括立体定向放疗、胸部放疗、胸部常规放疗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能够更好的起效。研究显示,在同步放化疗以后进行免疫巩固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生存和PFS。放疗对于免疫治疗的影响是双向的,我们只要用的合适、合理的手段,对免疫治疗的激发也会有所帮助。
放疗和化疗彼此间的影响很小,如果放疗不进行全脑照射或头皮照射,我们不可能脱发,这就是局部效应。如果我们只是进行局部照射,对血象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平时给予监控,不会像全身药物治疗的影响这么大。
总之,在多数情况下,放疗对于晚期病人是非常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手段,比如止血、止痛。大家对于放疗要在遵循科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应用,要把这种有力的手段发挥到最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