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复发6次的肝癌,如何把癌症拖成了“慢性病”?

文 / 张明徽谈免疫
2021-01-26 00:55

​ 癌症不可怕,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

— 清华大学.张明徽

01

案例分析

如果看不明白后续的专业描述

两分钟看完这段文字即可

要判断一种治疗方法是否适合患者,并不仅仅以疗效“好”或“坏”来评价,还需要将时间轴拉长来判断,才能综合得出结论。

尤其是癌症治疗方法,最终PK的,都是总生存期(OS)。通俗点说,就是谁能让患者活的更久,更有生活质量。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是一句比较受欢迎的概念,也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慢”是其中的关键。

但也意味着在与癌症抗击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还会时常遭反扑。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与之斗智斗勇的共存。

雷先生的病情简介

雷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常遭病魔反扑,但因为治疗策略恰当,对治及时,硬把凶险肝癌拖成“慢性病”的患者。

雷先生2011年9月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并于同年10月行肿瘤切除术,诊断为肝癌并肝内转移,术后病理示中分化肝细胞癌。并配合抗病毒及中医治疗。

约两年半后,发现肝内复发。并于2014年1月开始,持续进行六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进行控制。

2015年3月再次发现肝左外叶新发病灶,再次行TACE术控制。2个月后,又发现新肝癌子灶,依然使用TACE术处理。两个月后行PET-CT检查考虑肝右叶病灶仍存在肿瘤活性,遂于2015年12月行射波刀治疗。

肝内反复4次复发让雷先生苦不堪言,而且间隔时间甚短。可以看出癌细胞的非常活跃,且来势汹汹,如果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压制住,很可能在下一次的复发中,身体就承受不住。

2015年6月在咨询过清华细胞治疗团队后,雷先生开始进行NKT细胞免疫治疗,希望能控制癌细胞的活跃程度,并延缓复发/转移出现的时间。

截至2020年1月,患者通过36个疗程的连续系统治疗(治疗时间55个月),6次随访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未见新发肿瘤病灶;生活质量极佳,皮肤变为白皙红润,精力十分充沛,还每年参加马拉松项目。成功的将“每两个月就复发”的频率,延长至五年都未出现新病灶!

但癌细胞很狡猾,依然伺机而动。2020年的疫情使得大部分的肿瘤患者耽误了正常的治疗。

身在武汉的雷先生更是如此。在无法回输NKT的大半年中,肿瘤标志物AFP开始逐渐升高,并且在影像上又观察到了肝内出现了新病灶!

几年前的噩梦会不会再重演呢?在听取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明徽教授的意见后,雷先生立刻对肝内复发的病灶进行了精准放疗(射波刀)处理,并马上恢复NKT细胞的加强回输方案。

▲肿标结果显示:甲胎蛋白2015.5至2016.1月持续升高,考虑与肿瘤复发有关2016.2至2017.12AFP值降低至正常水平,考虑与肝脏射波刀减瘤并配合NKT细胞治疗相关;2018.3至2018.10AFP略高于正常水平,2019.11AFP升高与肿瘤肝内转移相关,2020.7射波刀治疗后下降趋势明显,继续密切观注。

从肿标变化图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前期此起彼伏的反复复发在长达五年的NKT细胞免疫治疗后被压制了活性,没有出现复发。但是在停止治疗后半年,癌细胞又重新活跃,出现了新病灶。

但参考以往的治疗经验就可以知道,只要再次将病魔的势头打压下去,继续配合NKT免疫细胞回输,仍有望再保持五年的稳定。

与肿瘤长期共存,并压制其活跃度获得越来越长的生存期,这就是将癌症拖成“慢性病”的样子。

02

治疗概况

雷先生的治疗概况

患者于2011年9月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于2011年10月4日行肝右叶多发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肝右叶第Ⅶ段、第Ⅷ段病灶共2处,诊断为肝癌并肝内转移。术后病理示肝脏中分化肝细胞癌。术后一直行抗病毒及抗肿瘤中药治疗,具体不详。

2014年1月21日、2月20日、4月17日、9月29日及11月21日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5次。

2014年12月10日行肝脏MRI示肝占位介入术后改变,肝内结节灶较前略缩小,未见明显新发病灶。

2015年3月19日复查肝脏MRI示肝脏占位介入术后改变,肝内结节灶较前略缩小;肝左外叶近包膜新发病灶。3月27日行肝左叶病灶TACE术。

2015年5月复查提示肝左外叶近包膜小结节影,考虑肝癌子灶,2015年5月14日行肝动脉肝肿瘤化疗及栓塞术。

2015年7月3日行PET-CT检查考虑肝右叶病灶存在肿瘤活性。

2015年12月10日于长海医院行射波刀治疗。

2020年1月因疫情原因暂述细胞治疗,2020-7复查肝脏新发两活性病灶,于2020年7月29日行射波刀治疗。

2015年6月开始行NKT细胞免疫治疗,方案为1疗程/月,连续不间断,2017年3月后更改为1疗程/2月,2020年1月至7月因疫情原因暂停细胞治疗;2020年8、9、10加强方案,至2020年10月共完成42疗程。

03

影像资料

▲肝右叶病灶1: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未测量,其余检查均为MRI ;2、病灶呈治疗后改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大小变化不明显。

▲肝右叶病灶1: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未测量,其余检查均为MRI;2、病灶呈治疗后改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大小变化不明显。肝右叶新发病灶:大小约1.2*1.0cm(红色箭头所指),建议定期监测。

▲肝右叶病灶2: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未测量 ,其余检查均为MRI ;2、病灶呈治疗后改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逐渐缩小。

▲肝右叶病灶2: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未测量 ,其余检查均为MRI ;2、病灶呈治疗后改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逐渐缩小。

▲肝右叶新发病灶:2020-7-22肝右叶新发病灶,大小1.3*1.0cm

▲肝左叶病灶1: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其余检查均为MRI;2、病灶呈治疗后改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大小变化不明显。

▲肝左叶病灶1:(2)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其余检查均为MRI;2、病灶呈治疗后改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大小变化不明显。

▲肝左叶病灶2: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其余检查均为MRI;2、2018.8查肝左叶强化影, 2015-7至2017-2及2020-7肝左叶未见显示,考虑血管变异?注意密切随访。

▲肝左叶病灶2:1、2015年7月3日检查为PET-CT,病灶显示不清,其余检查均为MRI;2、2018.8查肝左叶强化影, 2015-7至2017-2及2020-7肝左叶未见显示,考虑血管变异?注意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