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鹍远基因CEO张江立:在中国升级癌症早筛

文 / 福布斯
2020-12-21 19:18

文/福布斯中国

12月15日,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鹍远基因”)宣布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创下我国癌症早筛领域投融资纪录。

鹍远基因是国内肿瘤早筛及液体活检的领军企业,其癌症早筛早诊技术和产品性能世界领先。今年美国癌症早筛独角兽公司Grail的IPO招股书提及9位全球竞争对手,鹍远基因就是其中之一,是被对手认可的强者。鹍远基因也是2020年福布斯中国高增长瞪羚榜的上榜企业,是一个创新技术落地中国开花结果并向全球贡献中国解决方案的范例。

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戳中中国痛点。在药品昂贵并且医保并不普及的年代,缺什么别缺钱,得什么别得病,原本常说的调侃之语,显得真实刺耳。两年过去,境况仍然不乐观。根据最新的中国癌症年报,在中国,每10分钟就有55人死于癌症;全球约有50%的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病例来自中国。此外,在中国,约有55%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III期或IV期,而这一数字在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5%。正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所强调的,癌症患者承受着沉重的疾病负担,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鹍远基因的故事始于“未癌先知,未癌先防”,终极目标亦如此。时间回拨至2014年,鹍远基因先在美国圣地亚哥建立研发中心,而后在2015年初落地中国。张鹍教授和高远教授联手CEO 张江立、COO 刘强、CTO 刘蕊博士组团,期望利用独创的专利甲基化检测技术,开发肿瘤早期筛查与诊断产品,提供肿瘤精准诊断的完整解决方案,延长病患的生命周期,改善生存质量。让癌症不仅成为慢性病,更成为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鹍远基因以肠癌早筛领域为切入口,历时四年,完成了基于血液样本的无创ctDNA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的开发,可以高灵敏度地检测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癌前病变),并已进入注册阶段。

鹍远基因CEO 张江立。图片来源:DR

DNA甲基化是全球肿瘤早筛的主流技术路线,而鹍远基因是首倡者和推动者。甲基化是肿瘤从癌前向癌症突变临界点转变的指标,能够在ctDNA(肿瘤患者血液中游离的来自肿瘤的DNA,而癌症相关基因的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改变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的水平上,用一管血扫描多达几百万个不同的甲基化位点,从而找到特异性的癌症标志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甲基化还能够解决另外一个癌症筛查中的难题——器官溯源。因为人体的不同器官有自己特异的甲基化谱,这可以帮助在发现早期癌症预警的同时,也可以初步推断癌症来自哪个器官。

2020年7月,鹍远基因的创新成果再次轰动科学界。鹍远基因与复旦大学合作的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多癌筛查技术PanSeer®基于20万社区人群泰州队列的验证研究显示:抽一管血,经过3-5天的检测后,即可提前获知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和肝癌这五种高发癌症的患病风险,并在确诊后通过内镜或微创手术等治疗方式将之扼杀在萌芽期。这项研究和临床诊断相比,能提前4年预警且检测灵敏性达到了95%。这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多癌早筛技术在大型自然人群队列中的严格验证。一管血将测出你可能患有的常见癌症。鹍远基因让多癌早筛的愿景离现实又近了一步。

如果梳理鹍远基因的发展以及融资节奏,很容易发现,尽管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但鹍远基因保持每两年一次的融资节奏,不疾不徐。中间不断有重磅产品落地以及重要技术推出。

鹍远基因在过去完成了三轮融资,包括2014年的天使轮;2016年礼来亚洲基金领投的1.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8年松禾资本和景旭创投领投的3.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此次2020年的B轮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公司肿瘤早筛产品研发管线,并将重点推进各产品的注册生产和商业化进程,以及泛癌种早筛产品的扩大前瞻性验证。实际上,在创业之初,鹍远基因的融资并不顺利。技术的超前性让专业投资基金不敢下注,最后高远教授和张鹍教授依靠他们在美国实验室的初步技术原型数据和攻克癌症早筛难题的坚定愿景,打动了一组热心的天使投资人们。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是鹍远基因的核心竞争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江立透露,前三轮大约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70%花在研发上。而未来的3-4年里,公司还将把本轮融资50%以上的资金继续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注册中。截至目前,鹍远基因在上海和美国圣地亚哥设有研发基地;在上海和扬州设有生产基地;在上海、泰州和美国圣地亚哥设有医学检验实验室。

鹍远基因办公楼。

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韩涛博士是鹍远基因本轮融资的领投方负责人。留美攻读核酸化学的经历让对鹍远的两位DNA甲基化技术先驱仰慕已久,但韩涛认为今天的鹍远不再是单纯的顶尖研发平台,而是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稳健商业化布局和扎实运营管理能力的新一代企业。

就投资的大逻辑,韩涛认为:一、中国肿瘤病人基数巨大,且发病率仍处于攀升周期,是体量与增速最大的病种市场。二、中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与近邻日本差距超过50%,是国家最着力提升诊疗能力的病种。三、造成中国癌症死亡率高的核心因素之一是早期筛查普及率太低,导致发现即晚期。四、我国肿瘤药已在审批制度、支付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共同改革下快速爆发。而相较药品之繁荣,肿瘤诊断产品无疑成为我国抗癌的短板。五、美国癌症早筛产品于2020年陆续获批,Grail和Freenome等头部企业星光闪耀,我们有充足理由相信,"Made in China"的顶尖早筛产品必将到来。

因此韩涛表示,中金正在并将持续研究并布局肿瘤早筛。关注要点首先是“技术平台+专利体系+核心产品”的三位一体。但随着公司发展壮大,我们常看到创始科学家疏于管理风控、科研端与临床端脱节,审批沟通和商业落地不接地气等问题。而今天的鹍远,多元化的创始团队完美配合,全球领先的技术与中国本土的商业实践充分融合,临床进展、政府关系、监管审批、营销推广各个领域都在迭代和进步,其未来确实令人期待。

鹍远基因已经着手全面推进商业化进程。“中国现在每年新发肿瘤病人430万人,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可及性的问题,假设伴随诊断100%渗透率,430万人的患者基数就是伴随诊断公司发展的天花板。而430万肿瘤病人背后可以筛查的健康人群数量是4个亿,发展的天花板差距很大。”据此预估,张江立认为,中国癌症伴随诊断的市场天花板在100亿元到200亿元,而中国癌症筛查的市场天花板能够到千亿元,布局癌症早筛的中国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机会。而从商业化场景上看,张江立认为癌症早筛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和灵活。除去做健康体检的体检机构外,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县医院是非常有潜力的场景,如果肿瘤早筛产品能够下到基层,将会是市场蓝海。

但张江立也提到,癌症早筛真正能够下到基层对技术创新上的要求更高。现阶段早筛技术有两个难点:一是灵敏度。早筛对检测技术灵敏度要求很高,要找到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分子标志物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对技术开发是很大的挑战。其二是成本。例如无痛肠镜,美国常见的收费是 2,000 到 3,000 美元,所以500-600美元的肠癌早筛产品在美国卖的很好,也进入了医保。但中国的无痛肠镜收费大约在 800 到 1,200 元之间,如果肿瘤早筛产品长期维持在500-600美元的价格,是很难拿下市场的。对筛查产品而言,只有降低成本甚至进入医保,才能真正普惠大众。“现阶段肿瘤早筛行业正处在起飞的原点和前夜,一两年内就会进入规模商业化阶段。”张江立说,“希望未来几年内通过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优化,力争把癌症筛查的终端价格做到千元以内,这样才有机会惠及更多的人。”

张江立表示:“癌症早筛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实际上是不断进化的,以肿瘤标志物检测、医学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为主的传统癌症筛查方式,受应用场景及基层技术可及性等因素影响,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癌症早筛的需求。” 目前,DNA甲基化检测已被证明能有效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从而成为全球肿瘤早筛的主流技术路线,张江立对鹍远基因引领下一代癌症早筛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需要不断进化,我们希望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只有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意识到早筛早诊早治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天下无癌的理想。”张江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