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保健品:“癌症专家”隔空开方,曾因夸大疗效被查处

文 / 就是健康
2020-10-16 13:12

“埃克信就是癌克星。”胃癌患者李华坚信,即使患癌,来上海找“何教授”,就“肯定能控制住没问题”。

李华说的“何教授”,即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民生中医门诊部专家何裕民。

(上海民生中医门诊部关于何裕民的介绍)

过去4年里,每隔几个月,李华都会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在何裕民的诊所复查,拿“药”。现在,他每天要吃20粒埃克信,感觉身体很好,基本没有问题。

诊所里,像他一样千里迢迢来找何裕民求诊的癌症患者不在少数,网络上,也有重庆、西安等地患者感谢“何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服用过埃克信。

但,这款据称能“抑制肿瘤”的“成药”,实为一种灵芝类保健食品。

(埃克信,包装上有醒目的保健食品说明)

据国家工商总局消费提示,灵芝类保健食品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同药品有质的区别。早在2002年,埃克信曾因“非药品宣传疗效”而被通报查处。

近些年,也有不少有关该产品乃至何裕民本人或涉嫌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的质疑声。

但至今,这款保健食品仍出现在何裕民的诊所,并作为“核心制剂”,流向一批批癌症患者手中。有人笃信不疑,花高价大量购买服用,也有人及时发现并非药品,要求退货。

为了解具体情况,记者前往何裕民所在的上海民生中医门诊部暗访。

坐了一夜火车,唐丽茹来到上海,希望能稳住母亲的病。

2020年8月下旬,母亲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已经转移到胰脏和脾脏,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建议手术治疗,但唐丽茹担心,76岁的母亲恐怕熬不住。

她刚好听说妹妹的同事曾患严重的胸腺癌,经“民生门诊”治疗后,带癌生存至今,像常人一样上下班,只需要每半年调一次中药。这促使唐丽茹决定,到那里去治疗。

她的目的地在上海市民生中医门诊部,这个被列为“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民营诊所,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何裕民一手创办。他在此坐诊,实践抗癌的“零毒疗法”。成立14年来,何裕民自称已接诊了5万余名肿瘤患者。

每周二和周六是何裕民坐诊的日子。狭窄的候诊处被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占满,医护人员提着大包中药往来穿梭。墙上两块屏幕中,循环播放着何裕民参加电视节目的录像。

(何裕民正在为患者问诊)

据何裕民说,5-6年前他每天能接诊70-90名患者,但现在“年纪大了”(编者注:何裕民现年68岁),才控制在30余人。

助理小万告诉记者,何裕民现在每天能接诊35-40名患者,后者被分成上、下午两场,就诊需提前预约,挂号费200元。由于患者众多,9月1日当天预约,最早要排到9月18日才能看上。

和多数医院一对一的诊疗模式不同,何裕民采用“圆桌诊疗”。

问诊的地方不在诊室,而在诊所二楼的会议室内。何裕民坐在圆桌一角,左手边是至少3名身着粉色护士服的助理,右手边则坐着十余名患者及家属,他们将按座次依序接受问诊,结束后由专门的助理带去拿药。

(助理向病人讲解埃克信的用法用量)

由于圆桌坐不下,四五名就诊次序靠后的患者,只能坐在墙边的座椅上等候。诊疗过程中,还有两三位前来了解情况的家属,不时走动观察。

诊疗过程并不复杂,类似中医的望闻问切。何裕民先看患者病历和CT图像,然后把脉,观察舌苔,有时还要触摸检查身体部位。

其间,何裕民还询问患者的病症和近况,包括饮食体重、睡眠如何等,也会谈及喝什么酒对身体没有伤害,看过什么电影等,现场氛围十分融洽。

问诊之余,何裕民时而向众人介绍一些老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一位胰腺癌患者治疗4年多,现在体重稳定,生活正常;一位胃癌患者也治疗了4年多,放化疗全停,只需要一点药物控制,还能喝一点红酒。

中途,圆桌旁的一位中年女病人主动站出来,表达对何裕民的信任和感谢,她旋即转向众人,“十几年前我是个癌症病人,这么大的癌(通过何的诊疗)就化掉了!”说着,她把两手团成一个球。

由于各患者诊疗全程均对在场人员公开,一位患者家属事后质疑:一群人一起问诊,患者隐私不会受到侵犯吗?但在现场,没人提出任何疑问。

据记者观察,大概不到20分钟,何裕民就可以为患者诊断开方。

(一位患者的医嘱单)

助理小万透露,何裕民对大多患者都会开两种“药”。一种是中草药,由多味中药配制而成,患者需回家自行熬制饮用;另一种则是“成药”,特指何裕民自主研发的埃克信和灵芝片。

二者全称分别为“名申埃克信片”和“何裕民牌灵芝片”,主要原料都是灵芝。但它们并非真正的“成药”,而是保健食品。

(灵芝片,包装上有醒目的保健食品说明)

其产品外包装上均印有“蓝帽子”标识,和“保健食品不是药物 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黑体大字。但现场开方时,何裕民和助理均未向患者明确提醒,二者并非用于治疗疾病的药品。

对老患者,何裕民会直言上述保健食品的用法用量、如何调整,但对于新患者,他往往只交代中草药的用法,就要患者跟随助理去取“药”。

尽管诊所挂号处的展示柜里,它们也被置于“保健品专柜”,但鲜少有人留意。

(埃克信和灵芝片都被放置于“保健品专柜”。不知为何,埃克信包装上没有保健食品不能治疗疾病的说明。)

记者现场发现,几乎每位患者的处方都包含这两款保健食品,少则五盒,多则十数盒。埃克信零售价每盒900元,灵芝片每盒188元,这意味着患者每次诊疗时,花在这两种保健食品上的开销就高达数千甚至上万元。

挪了三四次座位,终于轮到唐丽茹就诊。

因为身体不佳,唐母并未到场,改由唐丽茹携带病历资料来看。尽管助理小万提出,首次问诊最好患者本人到场,以确认基本情况,但现实中,这并未影响何裕民的 “圆桌诊疗”:读病例,看CT,谈话,问诊流程基本相同。

只是,诊脉被取消,观察舌苔也用母亲舌头的照片代替,但唐丽茹并不在意。

问诊最后,何裕民告诉唐丽茹,这次需要的内服的和外敷的都已经安排好,后续有情况都可以和小万联系。包括饮食问题都会给相应的建议。

唐丽茹相信母亲“在这里吃药可以活两三年”,欣然随着小万去楼下取药。5瓶埃克信和2瓶灵芝片,外加一个月的中药汤剂和敷剂,总价9600余元,唐丽茹带来的行李箱塞下了一半,剩下的只能寄到北京。

(唐丽茹的部分发票清单,中草药和诊疗费用的发票均由诊所开具,项目均为“医疗服务”,上面还印有患者门诊号、医生编号等信息。)

当记者提醒她,埃克信和灵芝片是保健食品,未必有抗癌疗效时,唐丽茹还是犹豫了一会儿,解释说:“这个药挺有名的,可能是在医药和保健品中间的擦边球。”

她认为,埃克信一旦入了药,进入医保,医生和诊所获得利润就没有那么高了。她记得问诊中,曾提及不理解北京的医院为什么要母亲做头部CT检查时,何裕民正色道:“今年疫情医院收入都不高,(做头部CT就是)要改善医院收入。”

“国家没有承认它是一种能治癌的药,但又确实有疗效。可能没过多少时间就归进去了。”唐丽茹总结说。

不过,从药房取药后,唐丽茹只得到一张机打的中草药配药单,并无埃克信和灵芝片的处方单。只有诊所开出的医嘱单和“民生产品服用方法”单据载明,两款保健食品均为“核心制剂”,埃克信每日服用4次,每次7片,灵芝片则每日2次,每次3粒,服用时间具体到小时,但均无有关功效的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唐丽茹获得的多张缴费发票中,中草药和诊疗费用的发票均由诊所开具,项目均为“医疗服务”,上面还印有患者门诊号、医生编号等信息,但埃克信和灵芝片发票的开票单位却是上海民生志远健康管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变为“营养保健食品”,医患编号也均消失不见。

(唐丽茹的部分发票。)

记者查询发现,该公司正是民生诊所的大股东,何裕民是其股东之一。

都是在诊所拿到的发票,为何开票单位分属两家机构?对此,唐丽茹并未留意,也不在意。对于两款保健食品的定位和疗效,当天与她共同就诊的十余名患者和家属中,也几乎无人提出质疑。

但白诚是唯一的例外。

白诚的父亲身患肺癌,他从朋友处听说民生诊所,当天上午独自前往问诊,并购买了16盒埃克信和若干盒灵芝片,共计19800元。

但回到家,白诚看到两款“药”上的保健食品标识和提示语,下午就带着父亲返回诊所,要求退货。

“这是保健品,我们不买。”白诚态度坚决,由于父亲笃信保健品,家里早就堆满相关产品了。

更令白诚气愤的是,他发现诊疗结束后,父亲没拿到任何病历,就医所需的《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上也是一片空白,他只在问诊单上,临床诊断一栏找到两个字:“气虚”。

“癌症患者你写一个气虚是什么意思?”白诚压着怒气,语速飞快,“如果出现问题,根本没办法追责,没有任何证据!”

白诚父子在诊所收费处等了约十分钟,助理小万来了,但她坚决强调,“这不是保健品”。收费处的护士也质问道:“你不是老病人介绍来的吗,你连某某(注:即老患者的名字)也不信了吗?”

白诚的父亲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只能低声应和儿子,“不买保健品”。但他也疑惑,“是我很好的朋友介绍的,不会骗我的。”

不过,在白诚的坚持下,两款保健食品尽数退回。

“看病也讲究缘分的,他既然跟教授没有缘分,那就没办法。”小万说。

不过,由于候诊区就在收费处旁,不少患者都目睹了白诚与诊所的争执。尽管他们反应不大,护士还是喊话:“没有啥,这个是负面新闻,多了,哪个医生没有点负面新闻,没关系的。”

唐丽茹也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却不以为然。“一看他就是舍不得给老人花钱,所以才急急忙忙来退货。”她斜乜着白诚离去的背影说。

公开资料显示,除上海民生诊所外,何裕民现任股东或高管的公司共15家,多与中医药诊疗与健康咨询有关。此外,其担任股东的民生志远公司,还在天津、武汉、西安、福州等多地投资了“源盛堂中医门诊”,何裕民会不定期前往部分诊所巡诊。

网络上,上述公司也会以视频或文章的形式,对何裕民的诊疗理念加以推广。

通过宣传和患者间的口口相传,众多癌症患者前往诊所,满怀希望而去,满载药品和保健食品而归。

但,多位医生均明确表示,灵芝类保健食品并无抗癌功效。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抗癌治疗中虽会使用灵芝孢子粉类产品,但仅可能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有效果。

“中药不同于西药,西药上有一个‘靶点’的概念,属于精准治疗,但中药无法针对性地治疗肿瘤。”史安利说。

一位上海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临床中,他并不鼓励癌症患者服用保健品,更不主张使用灵芝制剂。工作中,他曾遇到多位病人因自行购买和服用灵芝制剂,导致出现严重肝损伤。

“现在保健品良莠不齐,大部分保健品的功效其实都说不上,我感觉安慰剂的成分可能更多一点。”他说。

但在何裕民的早期论著中,却有不同论断。

2003年,他与他人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曾明确肯定了埃克信的抗肿瘤作用。文章称,埃克信“具备广谱抗肿瘤药物的特点”,“其抗肿瘤成分也是很清楚的”。

何裕民所著《癌症只是慢性病》中,也提及自己研制的“零毒抑瘤”制剂,可“抑制肿瘤发展,调整免疫,抑制化学性肝损伤”。

(何裕民所著《癌症只是慢性病》)

诊所里,助理小万亦告诉记者,埃克信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肿瘤,防止后期转移和复发,并可把化疗或者放疗的毒副反应排出来”。如果病人服药后大便呈黑色,次数很多,即是前期的“排毒反应”。

小万进一步解释说,埃克信之所以是保健食品,而非药品,是因为其含有灵芝成分,必须申请保字号。她同时强调,何裕民出于保护自己的产品,不愿公开配方,所以不能申请药字号,但“有药物明细就能申请(药字号)”。

类似表述,在一些有他出诊的民营诊所宣传中,也可查到。

如深圳福养堂中医馆的微信公众号上,就可以检索到一份对埃克信的详尽宣传。

(深圳福养堂中医馆的微信公众号上一份对埃克信的详尽宣传)

文章称,埃克信由G57赤芝、G58紫芝破壁孢子粉和菌丝体、子实体提纯浓缩,科学配比而成,且能“破解癌症临床治疗的四大难题”,甚至“靶向抑瘤”,从而让“晚期患者和无法手术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让老年患者:带瘤生存,与癌和平共处”。

文末的“您身边的康复明星”栏目中,多位服用埃克信抗癌的患者现身说法,他们不仅所涉癌症种类繁多,包括胰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其中还有中山大学教授、某军区退休将军等人士。

(文末的“您身边的康复明星”栏目中,多位服用埃克信抗癌的患者现身说法)

不过,近年来,网络上何裕民公司有关埃克信的表述已愈发谨慎,不再有直白的产品介绍,只在视频号里还有患者自述服用埃克信后效果良好。许多早年间发表的埃克信和“零毒疗法”宣传文章,目前已经加密,不能查看。

围绕民生诊所开出埃克信等保健食品的种种疑点,记者致电何裕民寻求回应。

何裕民承认埃克信为“健字号”产品,由他耗时十余年研发而成,并应用至今。其中的有效成分三萜酸可以抑制肿瘤,磷脂多糖可以调整免疫,且临床上已有“几万个病人获益”,涵盖各种类型的癌症。

但这些数据,“一般不对外公开”,记者亦未在公开发表的中文论文中查得有关数据。

对于国家工商总局有关灵芝类保健食品的消费警示,何裕民并不认同。

他介绍说,国家对灵芝类保健食品的审批有一个演变过程。早在1998年埃克信获批时,国家对于保健食品“是放开的”,许多中药均以保健食品的形式获批上市,但随着一些竞争厂商提出审批要严格,国家才提出需注明“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要求。

“(埃克信是)药品我们从来没说过,我们盒子上写的都是不能代替药品,写的规规矩矩的。”何裕民话锋一转,说:“但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很肯定的。”

他反复强调,埃克信有关“辅助抑制肿瘤”的标识是经国家卫健委专门审核,并做过试验研究,没有任何问题。且他“十几年从来不开(埃克信的)处方”,只是推荐病人使用,“我说这个挺不错,对你有帮助,那么他们就很乐意接受”。

但早在2002年,埃克信就曾因“非药品宣传疗效”,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通报。两年后,亦有温州本地媒体称,埃克信因发布“实现了抑制肿瘤、调整免疫”“全球数十万例服用埃克信的癌症患者共同验证”等夸大疗效的小广告,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处。

2017年,民生诊所也因“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遭到原上海虹口卫计委的警告处罚,并罚款3000元。

对此,何裕民认为是“躺着中枪”了,他反复辩称,“是有竞争厂商在借媒体发挥。”

但这些,唐丽茹并不知情。

她已坐了一夜的火车赶到上海,现在又要坐一夜的火车回到北京,给母亲送上“良药”。她并不指望母亲能完全治愈,只希望能控制一年算一年。

“(母亲)76了,能活个五年就行。”唐丽茹决定,先让母亲吃“药”试试,如果半年后身体好转,就带母亲亲自来一趟,好好看看。

她拉着装满药品的行李箱出门,转身挥手致意再见。不知道半年之后,她和民生诊所还会不会再见。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李华、唐丽茹、白诚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