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以为自己得“痔疮”半年,一查竟然是肠癌

文 / 好医网
2019-12-14 01:13
"


大肠息肉
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小伙以为自己得“痔疮”半年,一查竟然是肠癌


肠息肉会癌变吗?

大肠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防止大肠癌。
有文献报道,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而且大肠癌也不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它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伙以为自己得“痔疮”半年,一查竟然是肠癌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大多数位于结肠或直肠,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介绍,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这个恶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至10年,个体差异不同进展速度存在差异。


大肠息肉是否会癌变,与息肉的分型和大小息息相关。常见的大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由肠道增生性的炎症引起,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也不可能用药物将它消除,腺瘤性息肉的恶变概率较高,是学术界公认的癌前病变。而腺瘤直径越大,癌变率越高,超过2cm以上的腺瘤继续发展多半会变成癌。


小伙以为自己得“痔疮”半年,一查竟然是肠癌


莫把肠癌当痔疮!

这类新闻不少↓

小伙以为自己得“痔疮”半年,一查竟然是肠癌


小伙以为自己得“痔疮”半年,一查竟然是肠癌


专家提醒:

一旦排便出现异常↓

千万不要把肛门出血当成痔疮,超过90%的直肠癌,在初期会被误认为是痔疮;

一旦出现持续的大便异常,便血、腹痛等信号,要首先做指检(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手指伸进肛门进行检查,虽然简单但可发现80%的直肠癌),最好做肠镜(它几乎能发现90%以上的早期结直肠癌)。

到底该如何分辨直肠癌和痔疮?

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年龄

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多数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便血

痔疮患者便血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落下来,因此血液不会与粪便混合,并且血液是鲜红色的,不会有黏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混有血液、黏液和浓液,而且便血的颜色更深。

排便次数

直肠癌患者的大便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而痔疮患者不会。此外,腹泻的患者如果用药后腹泻仍不能减轻,也应特别留意。

声音

当直肠癌造成肠梗阻时,腹部会膨胀,肠鸣音亢进。


以上只是为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不能作绝对依据,一旦发现症状,请立即就医检查。

小伙以为自己得“痔疮”半年,一查竟然是肠癌


专家建议,为了早诊断早治疗,体检时不应拒绝相关检查。一旦发现有风险,可以选择在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风险小,这是阻断息肉癌变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对于部分超过2cm的息肉内镜下也能切除。术后只要按医嘱按时体检即可:进展期腺瘤(腺瘤大于1cm、绒毛状结构或伴高级别瘤变)患者,建议1-3年复查结肠镜,未复发则延长间隔至3-5年;非进展期腺瘤患者2-3年复查结肠镜,未复发则延长间隔至3-5年。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做一次肠镜

迄今为止,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最为有效的检查方法,且无可替代。研究数据表明,45 岁开始筛查可以降低癌症死亡率。建议平均风险人群应在 40-45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

另外,如果有一级亲属在 60 岁前罹患结直肠癌,则建议其在 35-40 岁时开始进行筛查。



图:千图网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由好医网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