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检的几个坑,你踩了吗?

文 / 小王儿药师
2019-05-04 06:09

防癌体检,顾名思义就是预防癌症的体检,是在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中应用有效的检查手段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并对高风险人群及发现异常的人群进行有效干预管理的体检方式。

在这个闻癌色变的时代,防癌体检因其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诊率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但是,面对防癌体检,很多人都是一脸懵,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答在面对防癌体检时的一些困惑。

防癌体检的几个坑,你踩了吗?

防癌查肿瘤标志物就够了?

一提到防癌体检,很多人都会想到肿瘤标志物,把肿瘤标志物看作是能标志肿瘤的金标准。

其实,肿瘤标志物虽是防癌体检的重要检查项目,但很多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并不是很高,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患有癌症;反之,体内已出现肿瘤,肿瘤标志物也不见得一定会升高。

此外,一种肿瘤标志物可能对应着多种癌症,比如癌胚抗原(CEA)与胃癌、肠癌以及肺癌等都有关,即便是发现其水平提高,也无法准确判断是何种癌症,还需要辅助其他必要有效的检查才能准确诊断。如肺癌筛查,最好还是做个低剂量CT。

因此防癌体检不能只关注肿瘤标志物。

PET-CT查全身一步到位,

可以完全替代其他筛查手段吗?

PET-CT全身扫描,不仅可以发现全身上下直径大于5毫米的癌症,还可发现良性肿瘤,对诊断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帮助。

事实上,基于其辐射量和费用考虑,PET-CT并不适合作为普通的体检项目,更多的是用于癌症患者的评估和治疗,还有在其他手段不尽如人意情况下的选择。

经济较好的高危人群可以3年做一次,但仅仅依靠这是不行的,更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必要的防癌筛查。

防癌体检有没有重点筛查?

答案是“有”

防癌体检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来判断自己属于何种癌症的高风险人群,针对此癌症进行筛查。

如长期吸烟史的需格外关注肺癌,有慢性肝炎病史的需注意肝癌的风险等等。

高危人群在针对某一癌症的筛查上,也是尽量使用精准有效的检查手段,尽量减少漏诊。

如女性筛查乳腺癌,二三十岁做个乳腺B超即可,四十岁以上则建议做乳腺钼靶,而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最好能做个乳腺MR。

因此,并不是检查项目越多越好,也并非所有人做的项目都一样。千万不可看人家做啥跟着做啥,在进行防癌体检前不妨先咨询下专业的肿瘤科医生,再决定该做哪些项目。

定期防癌体检,每年一次就行了?

不同的癌症,其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体检的间隔时期也随之不同。

定期体检周期

大肠癌从息肉发展到腺瘤再到癌变,往往需要经过十年,在这十年间进行检查一般都能做到早发现和早诊断。因此,针对结直肠癌的肠镜可以在50岁开始筛查后,以后每5~10年做一次即可。

肝癌的进展很快,即便是一年一次检查也很难保证肝癌的早期发现,因此肝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就需要进行一次体检。

针对肺癌的筛查,建议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一次。

胃癌和食道癌建议50岁开始检查筛查,以后每间隔3~5年再检查。

因此防癌体检可不是简单的一年一次就行了。

肿瘤基因检测后就可终身防范吗?

目前,对于一般人该不该进行肿瘤基因检测还有争议。

首先,很多癌症的发生和某个基因的关系还未十分明确,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基因以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即便是通过基因筛查判断出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比较高,也没有特别的干预手段可以消除这种风险,还是需要进行定期的筛查;最后,肿瘤基因筛查还可能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得不偿失。

防癌体检的几个坑,你踩了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防癌体检有了一定的认识呢?我想说的是,防癌体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重要哦。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远离病痛,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