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肿瘤,治疗癌症的新法宝!你都知道吗?
肿瘤,似乎已经是“黑云压城”!
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目前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大量的数据表明,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它也已成为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可以免受其害!而对于每个人来说,患癌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
不少人仍然“谈癌色变”!
目前,对于肿瘤防治和诊疗,多数公众会感到茫然或疑虑,而对于罹患肿瘤的患者及其家人,则又广泛存在无助或惊恐的心理状态,不少人仍然“谈癌色变”,以为肿瘤就是癌症,而癌症就是“不治之症”。
其实,这里面是有误区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个话题。
什么是肿瘤?
肿瘤(Tumor) 一般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肿块,是身体在各种有害的因素作用下,组织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不但不是身体所需要的东西,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是"疾病"。
肿瘤的种类繁多,数目不一(多为一个,也可多个)、形状多样(息肉状、结节状、分叶状、囊状、溃疡状或弥漫浸润性生长)、颜色各异(一般灰白或灰红,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硬度不同(与肿瘤种类、肿瘤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如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肿瘤可长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其大小和发展速度也各不相同,对健康或生命的危害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可长期"和平共处",有的则必须"除恶务尽",否则就会"遗害无穷"。
什么是癌症?
目前,应该绝大多数人都听过肿瘤有良恶性之分。一般而言,公众可以这样理解:癌症(Cancer)就是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
当然,医学上的命名相对复杂: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则常被称为肉瘤。而其他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恶性淋巴瘤等。此外,有些恶性肿瘤可以没有固定的肿块(如白血病)。在良性、恶性肿瘤之间,还有“交界性”肿瘤等概念。
肿瘤就是不治之症?
如上所说,肿瘤并不是单一的病种。比如,癌症就只是肿瘤中的一部分,而良性肿瘤只所以被称为良性,就是因为它的疗效一般都比较好,对人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小。而恶性肿瘤,目前也不再是“不治之症”,很多的可以快速治愈,还有许多是可以通过治疗而获得长期生存的“慢性病”。
所以说,肿瘤不等于癌症,癌症也不等于不治之症。
癌症是可治愈的吗?
公认的看法: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疗效越好,预后越好。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关键,而及时、正确、恰当选择现代化检查方法,早期明确诊断是完全可能的。
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年龄、病程、个人史、过去史、家族史等,并不能早期诊断肿瘤,但却能提供可能患何种肿瘤的可能性大小,为有针对性的早期诊断提供重点关注的方向。
在前述基础上,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检,主要是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等)和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CT、MRI、超声、ECT、PET等),还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镜(胃镜、肠镜、支纤镜、喉镜、膀胱镜等)及病理学活检,才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的有效方法。
肿瘤标志物检查有什么意义?
肿瘤标志物,又称肿瘤标记物,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或是宿主对肿瘤刺激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能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方法检测到,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并可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所以有一定的特征性意义。
比如说AFP(甲胎蛋白)异常升高,高度指向肝细胞性肝癌的存在;CEA(癌胚抗原)特别高,要考虑恶性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的可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术后疗效观察及随访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在鼻咽癌患者血液中出现EB病毒抗体的概率比普通人群中的概率要高数倍。
影像学检查有什么意义?
关注过我的朋友可能会清楚,我已经写过系列有关影像学检查的文章,可以查阅参考。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包括X线摄片、CT、MRI、超声、ECT、PET等,它们在早期肿瘤的诊断方面有特别突出的意义,不但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的存在,而且还能够比较恰当的做出“定位、定量、定性、定期”的评估。所以,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的诊断方面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成为恶性肿瘤高效诊断的有力工具。
比如,超声已经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脾、肾、子宫、卵巢、甲状腺、乳腺等部位肿瘤的早期筛查;胸部低剂量CT扫描已经成为目前早期诊断肺癌的最有效手段;MRI检查对软组织肿瘤、头颈部肿瘤的诊断较CT更加准确,可以准确判断肿瘤范围、瘤周水肿;而SPECT和PET能非常敏感地发现非常早期的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瘤。
肿瘤活检有什么意义?
活检,即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是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能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做出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是定性诊断最准确的诊断方法。然而,活检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材”,如果没有取到合适的病理标本,要做出准确诊断就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所以,目前取活检标本,大多数需要在影像设备(超声、CT、DSA或MRI)引导下进行,通过经皮穿刺,无须切开就可微创性地取到适量的标本,属于“介入诊断”的范畴。
为什么定期体检仍不能避免肿瘤的漏诊?
我在网上或日常交流中经常会遇到这类质疑,也感到很无奈,因为有部分人老是因为存在漏诊现象而认为体检没有用,甚至上升到质疑医院、医生的职业精神。其实,否定体检的意义是缺乏科学精神或认识不足的体现。
前面说过,肿瘤种类繁多,非常复杂,个体的差异也很大,而不同体检项目的针对性也各不相同,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凭简单的几个体检项目就能够发现所有的早期肿瘤。这是令人遗憾的,而且,在可预期的将来,似乎也还难以完全扭转这个局面。而在体检实践中“大包围”式地检查完所有的化验和影像学检查事实上也不可能。
所以,我前面也说过,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年龄、病程、个人史、过去史、家族史等,以提供可能患何种肿瘤的可能性大小,为有针对性的早期诊断提供重点关注的方向,以设计出适宜的个性化“体检套餐”。
治疗肿瘤有哪些新方法?
随着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肿瘤的治疗办法逐渐增多,并日臻完善。许多人说过,肿瘤治疗的“三板斧”就是手术、化疗、放疗。难道就只有这“三板斧”了?
介入疗法的出现,为战胜肿瘤增添了“第四种武器”,介入治疗包含着许多的具体方法,“新鲜出炉”,为许多内科治疗无效、手术治疗棘手的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介入治肿瘤无需“开肠破肚”暴露病灶,医师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仅通过几毫米的“针孔”或者是通过人体组织原有的腔道,与肿瘤病灶“近距离接触”,把“战场”控制在局部,保护其他器官组织,减少“伤及无辜”的现象,并且能提高疗效。
肿瘤介入有哪些具体方法?
肿瘤介入的具体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1.灌:插管到肿瘤局部,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可有效杀灭肿瘤,并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2.堵:将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掉,以切断“粮草”、“饿死”肿瘤。
3.消:无须切开,只要经皮穿刺,直达肿瘤,采用物理或化学性手段从肿瘤内部“爆破”,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无水酒精消融等,将肿瘤灭活,有可能起到类似手术切除的根治效果。
4.通:对于肿瘤引起的正常腔道(如食管、胆道、气管、肠道、血管等)的狭窄或闭塞,可以开通、扩张,从而缓解相应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5.取:以最小的创伤获取病理标本,确诊肿瘤,不再需要“剖腹探查”、“开胸验肺”而白挨一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微创高效。“取”还包括各部位癌性囊肿、坏死、脓肿的经皮穿刺引流,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温馨提示:有关肿瘤问题可以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或私信咨询,请详细描述您的症状、疾病或身体状况,便于精确分析,平时身体有其他不适的话,都可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