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并非不治之症,这些情况下根治概率很大
怎样才算“治好”肺癌肺癌是一个很可怕的疾病,而且十分容易转移。但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担心,因为,它是有可能被根治的。
临床判断“根治”的标准,通常是术后5年规律复查,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则称为该肿瘤已被根治。但最终的治疗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目前对于原发性肺癌,国际通用的是TNM分期系统。
简单地说:
- “T”分期描述的是肿瘤原发灶的大小,侵犯范围;
- “N”分期描述的是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范围;
- “M”分期则是指肿瘤是否出现远处器官转移。
临床以此三个维度为依据综合得到一个TNM分期。
TNM分期越早,被根治的机会就越大TNM分期共分4期,通常将TNMⅠ期、Ⅱ期定义为早期,治疗方案首选根治性切除手术,预后较好。
关于肺癌的治疗过程,先要明确一点,肺癌根治手术是使肺癌有可能得到根治的唯一治疗方式。
比如,对于一个刚刚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如果临床分期处在TNM Ⅲa期或更早(如果是小细胞癌,那么手术适应证则要求TNM Ⅱa期以前),无其他明显手术禁忌,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那么手术就是绝对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再按需进行相应的辅助放疗、化疗,这个患者的肺癌就有可能被根治。
为什么做了根治术还不一定根治呢?大家可能会纳闷,为什么做了根治术还不一定根治呢?为什么没出现转移也可能切不干净呢?
目前的解释是: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尚未出现明显的远处转移灶,但是有可能存在少量癌细胞的远处播散,术前检查无法显影,术中肉眼无法看到,我们称之为“微转移”,这就会导致我们做了根治术,但实际上并不一定真的“根治”了。
TNM分期在实际工作中分为临床TNM分期和病理TNM分期。
临床TNM分期指的是依据术前检查结果(主要是影像学检查,有时可有支气管镜、肺穿刺、浅表淋巴结活检),临床医师做出的分期判断,此时主要可以大致判断肿瘤局部是否侵犯周围重要结构(T分期),以及是否已经出现远处转移(M分期),这也就相当于,大体上判断是否存在手术机会。而对于局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也就是N分期的判断,并不能十分准确,因为影像学上提示的肿大淋巴结有可能只是炎性增生,并不一定都是肿瘤转移灶,还有一些较小的淋巴结转移灶在术前的影像学检查中并未显影。
病理TNM分期是在手术切除肿瘤及清扫周围淋巴结后,以术后病理报告为依据,得到的最终分期诊断,此诊断中对于周围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要比术前的临床分期更加准确。
临床还有一种情况出现,对于术后病理分期非常早,甚至是Ⅰ期的患者,也就是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还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当我们把术中切除的肺门淋巴结标本连续切片,进行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原来病理诊断为没有转移的淋巴结,有25%以上出现阳性,也就是说,这些患者的病理分期被低估。
这就是早期的肺癌患者以往被认为术后不用全身辅助治疗,但在随访过程中有时会很快发现转移的原因。如果请病理科医生将肺叶和肺段淋巴结完全解剖,将肺门淋巴结进行连续切片,确实可以更精确地分期,但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这样工作量巨大,不现实。
肺癌术后需注意综上,这就是为什么最新的研究认为,对于任何分期的肺癌患者,术后都建议行辅助化疗的原因,就是因为术后的辅助化疗可以进一步清除体内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癌细胞,进一步减小复发的概率。而临床分期处在TNM Ⅲ b或更晚,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那么此时就失去了被根治的机会,后续只能接受姑息性综合治疗,预后往往较差。
基于以上说明,我们再次强调,早期、中期肺癌是有可能根治的,诊断越早,治疗越规范,根治的概率越大。但对于具体某个患者来说,是否能够根治,无法事先预测,只能按照以上规律评估,积极治疗,以谋求尽量好的效果。
作者:
任华 中国武警总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
肖博 中国武警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来源:《白话肺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