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发现乳房发红、肿大、疼痛、硬结,一个月后变成乳腺癌!
去年10月份,钱女士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发红、肿大,她以为是乳腺发炎了,只在诊所接受了消炎治疗,虽然打针又吃药,可病情却越来越重,1个月后右乳皮肤溃烂了,腋下淋巴结也肿大了,乳房变得硬邦邦的,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是乳腺癌。
起初,为何会误诊呢?
来听一听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病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高启龙博士
怎么说
乳腺癌的病因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严峻的发病形势对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个体化诊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最高。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以及 BI-RADS 分类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早期发现与诊断。然而,有些特殊类型或特殊时期出现的乳腺癌由于存在自身特点,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
发生乳腺癌的原因:
1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2 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腺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腺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大。
3 未婚未育
据专家研究证明,女性虽然结婚了,但是没有生育也是不利因素。令人惊讶的是,没有结过婚的人得乳腺癌的几率是已婚者的2倍。老高认为,女性生育对乳腺是有保护作用的,但这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对乳腺也有保护作用。
4 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患乳腺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腺癌的机会也增加。
5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乳腺癌的几率明显上升,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关系。有些人饮食主要以肉类和海鲜类产品为主,或形成了不科学、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6 职业压力的原因
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而且大多数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房,难得给乳腺“松绑”。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的压力或追求事业的成功,过着单身贵族或丁克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这些因素都与乳腺病有关。
7 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
据统计,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压力会越来越大,而这些压力没有得到释放时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很多年轻的职业女性总是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她们的神经时刻紧绷,得不到缓解,造成情绪上的不平和。这些精神原因和不良的工作生活方式叠加在一起就会对乳房产生进一步的威胁。
8 过多使用激素
乳腺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在各种内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腺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9 药物因素
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体类药物有增加乳腺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别慎重。另外,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
乳腺癌的常见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
1 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是以该症状前来就诊的。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早期乳腺癌的肿块一般较小,有时与小叶增生或一些良性病变不易区分。但即使很小的肿块有时也会累及乳腺悬韧带,而引起局部皮肤的凹陷或乳头回缩等症状,易早期发现。
乳腺癌绝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但需注意的是,肿块越小,上述症状越不明显,而且少数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润较轻,呈膨胀性生长,表现为光滑、活动、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别。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但富于细胞的髓样癌可稍软,个别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头状癌。少数肿块周围有较多脂肪组织包裹,触诊时有柔韧感。
2 乳腺疼痛
乳腺疼痛虽可见于多种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肿瘤的常见症状,不论良性或恶性乳腺肿瘤通常总是无痛的。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出现乳腺疼痛并伴有腺体增厚者,乳腺癌检出率将增高。当然,肿瘤伴有炎症时可以有胀痛或压痛。晚期肿瘤若侵及神经或腋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可有肩部胀痛。
3 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头溢液主要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乳头溢液可因多种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较易被患者注意,临床上约10%的患者因此前来就诊。乳头溢液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血性、血清样、浆液性、水样、脓性、乳汁样等。
4 乳头改变
乳腺癌患者若有乳头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乳头糜烂或乳头回缩。初起,只有乳头脱屑或乳头小裂隙。乳头脱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并结痂,揭去痂皮可见鲜红糜烂面,经久不愈。当肿瘤侵及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此而缩短,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
5 皮肤改变
乳腺肿瘤引起皮肤的改变,与肿瘤的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当肿瘤侵及乳腺附近的韧带时,可使之收缩,变短,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症”。②肿瘤体积较大或生长较快时,可使其表面皮肤变得菲薄,其下浅表血管、静脉常可曲张。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时皮肤颜色淡红到深红,开始比较局限,不久扩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肤,同时伴皮肤水肿、增厚、皮肤温度升高等。
③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区被肿瘤细胞浸润,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内淋巴液积聚,皮肤变厚,毛囊口扩大、深陷而显示“橘皮样改变”。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溃疡。癌细胞若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可在主病灶的周围皮肤形成散在的硬质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6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如果侵犯、压迫腋静脉常可使同侧上肢水肿;如侵及臂丛神经时引起肩部酸痛。
7 乳晕异常
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因此非哺乳期女性乳房无故出现红、肿、热、痛,千万别掉以轻心。
容易与乳腺癌误诊的疾病
乳腺癌筛查的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但也会带来风险,包括误诊、过度诊断和辐射诱导的癌症等。
易被误诊为乳腺癌的良性疾病:
1 乳腺结核
发病年龄20~40岁,发现乳腺肿块,大多位于乳腺上方,硬韧,边界不清,1/3皮肤发红,可有皮肤破溃,少数形成窦道,偶伴有乳头溢液,易误诊为癌。
2 乳腺脂肪组织坏死
好发于中老年,以肥胖、大乳房者为多。发现肿物质硬、边界不清,约半数表皮发红,并有粘连,局部表现非常类似乳腺癌,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
3 乳腺增生
主要表现为乳腺胀痛和乳腺内多发性肿块,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临床难以区别时,可通过超声、X线进行诊断。乳腺增生的患者同样会出现乳房结节,乳腺组织增厚等症状。个别的不典型增生和癌容易混淆。
4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腺瘤多发生于30岁以下的女性,而乳腺癌则多发于30岁以上妇女。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肿块较小,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皮肤无粘连,生长缓慢。临床难以区别时,可通过超声、X线进行诊断。
5 乳腺单纯囊肿
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紊乱引起的良性病变。乳腺单纯囊肿会导致患者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导管缺血、坏死以及出现囊肿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管壁萎缩。乳腺单纯囊肿对女性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需要引起重视。
6 乳腺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扩张常出现于中年女性中,其病因尚无一致认识,可能和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出现乳腺导管扩张,乳房部位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出现,还会伴随乳头溢液,部分女性乳头内陷。这些症状都跟乳腺癌十分相似。
7 非哺乳期乳腺炎
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西医也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多发于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乳晕部、乳房部肿块,反复化脓溃破,形成瘘管,经久难愈,临床上易与急性乳腺炎、乳腺癌混淆,导致误诊误治,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
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乳腺癌类型:
1 炎性乳腺癌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转移发生率高达30%~40%,5年生存率仅为25%~48%。首发症状常为乳房肿大、发红、发热、坚硬、疼痛,约50%的炎性乳腺癌摸不到肿块,易误诊为急性乳腺炎。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就可发现腋窝等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至扩散到其它器官。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发生远处转移。
2 隐匿性乳腺癌
乳腺癌是导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常见病因,更有0.3%~1.0% 的乳腺癌病例临床仅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而同侧乳腺并未发现原发病灶,即隐匿性乳腺癌。因此,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而无明显原发癌灶的女性患者,应高度警惕。
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由于组织细胞本身的复杂性,病理医师诊断其良恶性的依据,不仅需要查看细胞的形态,而且需要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寻找病灶与周围组织间的“侵犯”关系,否则极易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
如何预防乳腺癌?
哪些人最容易患乳腺癌呢?
教师、医护人员和白领精英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尤其是护士夜班多,作息不规律,这是罹患乳腺癌的诱因。白领久坐不运动,工作遭遇压力时,常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此外,白领精英大多数结婚太晚或不婚,这些都是公认的诱发乳腺癌的风险因素。
高启龙博士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减压+定期乳腺检查”三管齐下才可能降低诱发乳腺癌的风险。
1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掉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作息规律,尽量不熬夜。坚持运动,不久坐电脑前,工作之余到户外走走。少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及避孕药。
2 健康的饮食方式
饮食均衡,不暴饮暴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放弃那些高热量、高糖分的垃圾食品。不要盲目服用所谓的延缓衰老、改善肌肤的激素类保健品。
3 保护乳房
减少乳房部外伤,避免穿紧身上衣及佩戴过紧的胸罩。定期清洁乳头,避免乳头损伤。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是维持内分泌平衡的关键。及时给自己减压,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规律运动都会有帮助。遇到烦心事多和家人或好友沟通,凡事不能太追求完美。
5 切勿盲目用“偏方”
如果疼痛难忍到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而不是盲目听信食补的偏方。
6 定期乳腺检查
建议女性多自检,一旦发现乳房表面有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乳房或腋下有肿块、乳头有血性或黄色溢液、乳头反复破溃等乳腺癌高危症状,需进一步排查。
乳腺癌筛查建议:
35岁以下人群应首选B超检查;35岁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的乳腺X线检查,对于腺体密度超过50%的女性需要同时联合B超检查;钼靶和超声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发现可疑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时对同侧乳腺癌原发病灶进行仔细寻找和评估。
当钼靶与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乳腺原发癌灶时,常需进行 MRI检查。MRI敏感性较高,可以检出约 67%~75% 的钼靶和超声上阴性的乳腺病灶。乳腺癌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推荐在乳腺X线基础上联合B超或乳腺核磁检查。
警惕乳腺癌误诊,不仅要警惕“癌被误诊为非癌”,也要警惕“非癌误诊为癌”,找对医生才能规范治疗。
高启龙博士认为,值得强调的是,乳腺癌的致病因素有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针对已知的乳腺癌高危致病因素,从生活习惯上做一些改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降低患病风险。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