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文 / 河南交通广播
2019-04-11 10:21

4月10日上午

河南省卫健委召开

《2018河南省肿瘤年报》

新闻发布会

公布2018年我省肿瘤登记地区

恶性肿瘤死亡前十位是:

肺癌

胃癌

食管癌

肝癌

结直肠肛门癌

乳腺癌

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

白血病

子宫颈癌和胰腺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一、全省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保持稳定

《2018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数据显示,全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为258.17/10万,死亡率为165.09/10万。与我省往年相比,发病率与死亡率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根据报告,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肛门癌、子宫颈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甲状腺癌和白血病依然是我省主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33%。与2014年相比,甲状腺癌有所上升,与国家恶性肿瘤发病谱相比,个别病种序位存在差异,我省食管癌、白血病发病率稍高。

(国家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

我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前十位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白血病、子宫颈癌和胰腺癌,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7%。与2014年类似,子宫颈癌死亡率排序有所上升。与国家相比,上消化癌症占比较高,胰腺癌、淋巴瘤占比较低。

(国家结果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主要的肿瘤死因)

二、我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存在性别差异

报告显示,我省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3.72/10万,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7.35 %;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41.75 /10万,第1位的是乳腺癌,其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和子宫颈癌,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1.60 %。与我省2014年基本一致,与国家相比,男性发病序位有略微差异,女性发病谱存在较大差别。

(全国分性别肿瘤发病情况:男性前五位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前五位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我省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6.92/10万,前五位顺序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1.49/10万,前五位顺序是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与2014年一致。与国家相比,我省食管癌死亡率仍偏高。

(全国情况:男性死亡前五位的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前五位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三、我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地区差异较小

根据报告,我省城市地区肿瘤发病率263.66/10万,略高于农村地区257.20/10万,发病前五位均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7.22/10万,农村地区死亡164.71/10万,前五位肿瘤均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与2014年相比,差别不大,与全国相比,我省上消化道癌发病和死亡率略高。

癌症在人群中的高发病率

已经令人“谈癌色变”

但是口口相传的一些癌症知识

可能只是在以讹传讹

这些关于肿瘤的谣言你听过吗?真相是什么?

谣言一:

已经抽了半辈子烟,要得肺癌早得了,现在没必要戒烟了。

谣言真相:

80%的肺癌病人是跟吸烟或者吸二手烟息息相关。

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据对美国20万余人的调查,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死亡率高3倍(与吸烟相关的肿瘤、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预期寿命短10年。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果在35岁以前戒烟,还可以把这10年找补回来,55岁以前戒烟还可以找回来6年,由此看来,戒烟确实能够降低肺癌发生的几率。有明确证据表明,戒烟后肺癌发病的危险性逐年减少,戒烟1-5年后可减半;戒烟10-15年后,肺癌的发病率相当于终生不吸烟者。

另外,吸烟也是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比如胰腺癌、胃肠道恶性肿瘤以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也跟吸烟密切相关。

所以,吸半辈子烟没有得肺癌,既不意味着以后不得肺癌,也不意味着不得其他肿瘤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一句话:戒烟,什么时候都不晚!

谣言二:

长期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女性长期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因大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而雌激素偏高是乳腺癌高风险因素之一。”网络上疯传的这句话是没有道理的。实际上,多喝豆浆反而有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为什么这样说呢?豆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异黄酮,不同于人体的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研究发现,异黄酮有类雌激素的作用,作为化学结构类似物与雌激素活性有关,显示抑制和协同的双向调节功效: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异黄酮以“竞争”方式占据受体,同时发挥弱雌激素效应,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

通俗地讲,当雌激素不能满足常规生理活动时,异黄酮就会帮雌性激素。但是当雌性激素太多,对乳腺以及其它脏器带来不好的作用时,它又能对抗雌激素作用,从而达到预防乳腺癌的目的。

谣言三:

没有胃部不舒服就不用做胃镜

谣言真相:

胃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科学有效地防治胃癌,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是提高胃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上腹不适、胀气、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如果出现腹痛、贫血、呕血、黑便、体重下降、腹水及黄疸等症状则是晚期胃癌的表现。还有一些患者可能无原发胃癌的任何表现,反而以转移性病灶做为首发症状。

对于消化道的非特异性症状往往与慢性胃炎、胃溃疡难以区分,必须借助于影像检查和胃镜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其中胃镜是唯一可以发现癌前病变,确诊早期胃癌的手段。因此,对于有罹患胃癌风险的高危人群,在成年后均需要每年检查胃镜1-2次;健康人群在45岁以后推荐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有高危因素则需要增加检查的频次。

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是其能够根治的保证。因此广大群众应该提高科学筛查、早期发现疾病的意识,而不是没有胃不舒服的症状就不做胃镜。只有做到不恐惧、不盲从、不迷信,养成到专业、权威医疗机构定期体检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谣言四:

长期便秘会导致肠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人们时常在电视广告、宣传单看到:便秘会导致肠癌。因为结肠是一个储存大便的地方,如储存时间长,即所谓的“宿便”,腐败作用就会很强,腐败越厉害,产生有害物质越多,刺激肠黏膜,使肠黏膜诱发癌变的可能性大。便秘、宿便可导致大肠癌(结直肠癌)。

猛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一个不择不扣的谣言。

2006年,日本科学家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证明:每周大便 2-3次的人群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和每天大便1-2次无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便秘与结直肠癌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便秘不会导致结直肠癌。

为什么“便秘会导致结直肠癌”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呢?

尽管我们许多消化科医生大咖在工作之余不遗余力的科普,便秘并不会导致结直肠癌。但是,我们仍然会看到电视、报刊、小报宣传、刊登所谓的养生专家称:粪便中有毒素,尤其是便秘(宿便)产生的毒素不仅会影响人的颜值,长期毒素积累甚至会导致癌变(结直肠癌),大家赶紧排毒吧!要排毒养颜、预防结直肠癌变,于是乎xx排毒养颜胶囊,XX药酒隆重登场!电视、广播、百度、报刊等众多媒体轮番轰炸,老百姓觉得省级电视台、报刊、“养生专家”肯定靠谱。其实有些商家借助所谓的“养生专家”大肆传播谣言,让人想不信都难!

既然便秘不会导致结直肠癌,那么哪些高危因素会导致结直肠癌呢?

科研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历经十几年发展而来。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明确指出:结直肠癌是4种可以有效筛查、早期发现的癌症之一。

对于40岁以上有大便次数多、大便习惯的改变等有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试验,如有一项指标阳性应行结肠镜检查;对于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人群,每年行1次大便隐血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需行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人群每年作一次大便隐血化验,每5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等。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美国癌症协会2015年对于预防结直肠癌,建议如下:

①提倡健康饮食,植物蔬菜水果,每天最好摄入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②选择不含糖的纯谷类制品及有助于控制体重的食物;

③减少红肉的摄入(猪肉、牛肉、羊肉等),特别是肥肉;

④坚持每天锻炼,注意控制体重;

⑤减少酒精、香烟摄入。

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摄入鱼和鱼油、膳食纤维、维生素和钙,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谣言五:

长期吃加碘盐会引起甲状腺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近年来,常有不实报道,让一些民众谈“碘”色变。其实,碘是十足的“两面派”,吃少了、补多了,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健康。

临床研究发现,摄入点碘过量、超足量,曾使甲亢发病率一过性增加,使亚临床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增加。

但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任何研究明确支持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碘摄入有关。甚至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甚至与碘摄入量存在着负相关。

因此,目前民众不必因“癌”拒“碘”、因噎废食。

谣言六:

经常憋尿,会导致膀胱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膀胱癌的病因复杂,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为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的危险率增加2-4倍,其危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为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约20%的膀胱癌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包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等。

目前的医学证据表明,憋尿不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

但是,憋尿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经常憋尿可能导致尿失禁、排尿困难甚至出现尿潴留,还可能诱发泌尿系统感染。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憋尿会使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严重时可能出现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

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会使迷走神经过度兴奋,造成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诱发排尿性晕厥。

另外,要郑重提醒,一旦出现血尿,应警惕膀胱癌的发生,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

谣言七:

HPV疫苗可以百分百预防宫颈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必须郑重指出:注射HPV疫苗的女性,不能100%阻止HPV相关疾病的发生,尤其不能完全阻止宫颈癌等相关性癌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HPV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它的学名是人乳头状瘤病毒,人类认知的HPV有200余种亚型,医院常规检测的有38种左右,其中高危亚型有14种,可疑高危5种,低危亚型19种。

女性结婚后一过性感染HPV的几率为80%-90%,大多数女性都会通过自身免疫力将HPV清除出体外,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女性持续感染,而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进而进展为宫颈癌。

除宫颈癌以外,HPV还可以引起阴道癌、肛门癌、外阴癌、阴茎癌和口咽癌。低危亚型HPV病毒可以引起生殖器疣、咽部乳头瘤病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病。以上疾病均称为HPV相关性疾病。

这些HPV相关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就是接种HPV疫苗。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有2价、4价和9价疫苗,分别包含了2种、4种和9种HPV亚型,而并非能够预防所有HPV亚型的感染,只能够预防人群中常见亚型中80-90%的感染。

必须要指出的是,HPV疫苗是预防性疫苗,只能预防感染而没有治疗作用,不能将体内已经感染的HPV清除出去,因此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可能已经感染了HPV,这些女性接种HPV疫苗后不能预防以前感染的HPV引起的疾病发展。

因此,即使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也应该像其他女性一样,要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也就是二级预防,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早进行治疗,从而截断癌变的发生和发展。

谣言八:

肿瘤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后会把辐射带回家,影响家人健康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常用的放疗技术有外照射和内照射,分别也叫远距离照射和近距离照射。咱们平常说的放疗通常是指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在体外发出射线,就像我们平常晒太阳,射线经过散射和吸收不会停留在人体内继续产生辐射。

近距离照射又分为腔内照射、术中照射、插植、粒子植入、同位素内照射(碘131、锶89等)等。腔内照射、术中照射时放射源要暂时放在病人体腔内或肿瘤内部,治疗结束后医生就会把放射源取出,患者体内就不再有射线。

而粒子植入、同位素内照射的病人,因为放射源留存在体内,会带有辐射,辐射量较大时医生会让病人在隔离病房住上一段时间,待放射源衰减至对周围无害时才可出院回家。

因此,患者放疗后不会把辐射带回家,更不会影响到家人健康。

谣言九:

噎馒头能自测食管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噎馒头自测食管癌是靠不住的,更无法及时发现食管癌。

首先,如果吃馒头噎住了,可能是食管本身疾病造成的,也可能是食管外病变压迫食管造成的,像纵隔肿瘤、恶性肿大淋巴结、淋巴瘤等,都会让患者产生吃馒头“噎”的症状。而且某些食管良性疾病也会导致食管狭窄,单靠“噎馒头来自测食管癌”是片面的。

第二,早期食管癌患者大多数没有“噎馒头”的感觉。从胃镜形态上来看,早期食管癌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并不是所有癌变都会突向食管腔内,因此很少引起食管狭窄而出现馒头“噎住”的表现。当然,在大口吃干饭等食物时,有些患者偶尔会出现“噎一下”的情况,但很快会自行消失。

第三,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会出现“噎馒头”的症状,更有甚者连水都喝不下去,这往往提示食管癌导致的食管狭窄已经非常严重。这个时候,患者即使能进行手术和放化疗,远期疗效和存活率也较低。

特别要强调,对食管癌的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筛查”是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的科学办法。食管癌“高危人群”是指:

年龄40岁以上,

长期饮酒吸烟,

直系家属有食管癌或恶性肿瘤病史,

具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从癌症防治的原则来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阻断早期食管癌发展成为中晚期食管癌,是提高食管癌生存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和患者医疗负担的根本出路。

谣言十:

喝高档酒、喝药酒保肝,还能预防肝癌

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一位:肺癌

谣言真相:

不论低档酒、高档酒,还是药酒,其本质都是酒精,酒精摄入人体会加重肝脏负担,尤其是对已有慢性肝病的人群。2018.09《柳叶刀》刊发文章指出,酒精是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饮酒量不论多少都有害健康。研究显示,2016年,全世界范围内酒精共导致280万人死亡,其中在15岁至49岁人群中,约有十分之一死因与饮酒有关,其中包括与酒精相关的癌症等。这提醒人们,即使是最低水平的酒精摄入,也会增加健康风险。

肝癌的诱因主要有:乙肝、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水污染,酒精性肝硬化。研究数据表明,在欧美地区因饮酒导致肝癌的比例高于我国。2004年,国内的一项区域性病例对照研究也表明重度饮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说,就算高档酒或药酒真的含有所谓的“保肝成分”,只要还有酒精存在,就依然可能诱发肝癌。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19:20《法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