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ctors think》《财狼的日子》《众病之王:癌症传》哪本书让你着迷?|2019中国医界好书读书会走进清华长庚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尹晗 熊文爽 宋晶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
书是波涛起伏的浪花;
在人类启蒙的曲径上,
书是指引方向的路标;
在科学知识的园地里,
书是智慧凝结的奇葩!
4月4日,第二期“我与好书有个约会·2019中国医界好书读书会”走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集会厅,《医师报》社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用三段巧妙的排比,拉开本次读书会的帷幕。
董家鸿院士致辞
“今天来到活动现场的听众,都是热爱读书的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专程到场,对特邀荐读人及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他希望能够和大家成为书友,分享更多好书。
轮值会长、王克霞副书记致辞
本次读书会轮值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科教处处长王克霞说:“心灵和脚步,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医务人员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我看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在忙碌之余坚持读书。医院有必要将这种爱好发扬光大,让更多医务人员爱上读书,勤读书、读好书,以书籍丰富我们的精神,充实我们的心灵。”
王克霞介绍,读书活动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人文医院”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不仅在病房设有移动图书架,院团委、工会、各部门、科室也在持续开展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她说:“感谢《医师报》将‘中国医界好书读书会’这样一场净化心灵的活动带到清华长庚医院,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张艳萍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致辞
张艳萍副社长表示,读书,本应是一个独享的过程,之所以要举办充满仪式感的读书会,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机会,把我们在阅读中的感悟分享给大家。这不仅是对分享者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能引领更多人进行自我升华。这就是读书会的初衷。
她说:“不论医生或是记者,工作都很繁忙。但再忙,也要忙里偷闲地读书,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中国医界好书读书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医生朋友、出版界同仁和作者的喜爱与支持。在此基础上,《医师报》于同年开展了‘我与好书有个约会·中国医界好书’评选活动。正是对阅读的共同爱好,让《医师报》与越来越多热爱读书的医界朋友们走到了一起。”
本次读书会由《医师报》社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联合主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办(文宣组)、党办、科教处、团委、工会文学社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医学人文杂志、腾讯健康、新浪健康、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协办。
荐读
《How Doctors Think》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劲副院长: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每年新入职的住院医师都会请资深的医生推荐一些书籍,而抛开书本读这类书才真正会学到临床的智慧。《How Doctors Think》正是这类书籍。它总结了医生诊断中的各种思维误区。
在医学中,出错并不可怕,西塞罗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会犯错”。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曾说“医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我觉得这是对医学的非常到位的定义。
《How Doctors Think》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内科系教授杰尔母•格罗普曼对自己20多年行医生涯中发现的诊疗差错的分享与总结。为了避免大家出现同样的差错,他遍访了波士顿周边的20多位医学专家,询问改正方法,分析、总结并给出建议。
其中,一个案例是作者亲身求医的经历。当时,杰尔母•格罗普曼大拇指的关节红肿前后经历了四位医生的诊断,呈现出三种诊疗误区——捷径依赖、标签化认识、归类错误。由此可见,医生接诊时,即使患者已经经过很多家医院的诊断,但你还要将故事从头听起,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而并非以大医院、大专家的诊断作为唯一,临床中应避免这样的陷阱。
不要盲目崇拜权威,患者向医生提问题是非常可行。一个良好的医疗结果,一定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参与。当医生作出诊断,作为患者,可以问一下,会不会还有其他诊断可能?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对医生的不尊重。
作为医生,应时常保持批判性的思维,才能使医生和患者建立更加顺畅的沟通。如果大家有机会读这本书,一定会对人文医疗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
《豺狼的日子》
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刘薇:把工作当作事业,会收获整个世界
我今天没有选择与医疗相关的书籍,而为大家带来了一朵“奇葩”。这本书就是英国作家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豺狼的日子》。
1963年8月25日,星期日,一名代号为“豺狼”的杀手受雇刺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豺狼”是一位顶尖高手,从窃取身份到伪造证件,从定制枪械到子弹的选择,福赛斯笔下的“豺狼”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堪称完美。以至于在他开枪的那一瞬间,所有读者都希望他能够成功。
当然,我们知道,“豺狼”失败了。因为戴高乐病逝于1970年11月9日,但我们仍会好奇,这位顶尖高手到底败在了哪里……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使医务人员的压力得到有效的宣泄。身为医者,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我期待所有医者都能爱上阅读,从而体验更加丰富、快乐的人生。同时,我也希望所有医者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医疗事业,将工作当作职业,得到的只是工资;把工作当作事业,收获的则是整个世界。
现代医学尚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这就需要人文的补充。作为一名医者,应尽己所能,留住不该离去的患者,也让不得不离开的患者少些痛苦,更有尊严。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众病之王:癌症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外科医师吴舟桥:医学史在不断严密的逻辑验证中实现
在我看来,好书有两种:一种是特别精彩,即使知道结局,每当再次看到的时候还是心潮澎湃。另一种就是在人生不同阶段,以不同角色阅读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同身受,或是会心一笑。《众病之王:癌症传》这本书,我前后读了很多遍,每次总有不同的思考和收获。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我还在欧洲,刚刚开始自己的博士生涯。书中表述,叶酸可以治愈某种贫血,科学家法伯尝试用叶酸治疗白血病时,遭到了惨败,非但没能取得任何治疗效果,反而加速了白血病患儿的恶化。而被残酷击败的法伯居然在这一次惨败中取得了重大的发现——既然叶酸能够促进儿童白血病细胞的发展,那么,如果用某种药物切断病童体内叶酸的供应,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比如,用一种叶酸拮抗剂能否阻挡白血病这一死神侵蚀患儿的脚步呢?
如此重要的一步,居然如此鬼使神差地走了出来。
医学史上这样偶然甚至反转的故事其实很多。当然,医学的进步,抗癌药物、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单纯依靠“试试”或者运气。翻看历史,很多曾经被古代医生们认为有效的稀奇古怪的“法宝”都慢慢被淘汰了,只留下这些明知道有毒但却能够帮助我们杀死癌细胞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还有一把手术刀。
这本书中包含了尼克松一样的伟人、现代化疗之父法伯,社会活动家等人物故事。除了这些大人物之外,还有许多历史故事,不枯燥、不乏味。它是一部在无数次失败、逆境中决不放弃,绝处逢生的成功学著作;是感受人情冷暖的人文鸡汤集;是科学家、社会活动家联合改变社会的好莱坞式的“英雄电影”;是歪打正着、一不小心拯救世界的漫威”漫画电影”;它带领着我们穿越了千年抗癌历史……
互动交流
刘薇院长回答现场提问
把所有业余时间用在真正爱好上
现场提问:您是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平时又做管理又做医疗,肯定特别忙,但您同时还是位高产作家,请问您是如何安排时间的?
刘薇:其实我晋升正高的时候,评委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因为在统计工作量、文章数时,发现我居然是别人的好几倍。评委觉得很奇怪,就问我:你哪有时间做这些?
我认为,有效利用时间、减少无效社交非常重要。我基本上是一个零社交的人,甚至养成十几年不吃午饭的习惯,因为我必须保证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自己真正的爱好上。只有自己真正喜欢这件事,做起来才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我不仅不会觉得时间不够,甚至还会觉得我还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
吴舟桥医生回答现场提问
重复阅读加深记忆
现场提问:以前我在做住院医时,临床工作非常忙碌,请问您是利用哪些时间来阅读的?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会不会过一段时间就忘了?
吴舟桥:当我还是一名住院医时,我阅读的时间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在上下班通勤时,我会用听书软件,进行一些不需要思考的、输入性的阅读;二是在餐厅排队、等患者签字、等手术的间隔,我也会翻翻书,顺便思考书中的某些逻辑。对我而言,效果非常好。当然,利用碎片化时间读书,确实会出现过一段时间就忘的问题,为了加深记忆,我经常会反复读一本书,也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
王劲副院长回答现场提问
患者的信任决定医生愿意承担的风险
现场提问:作为一名老专家,请问您是如何处理医患矛盾的?《How doctors think》一书中,有个章节为 “医生说不知道有多难”,请问您也很难去跟患者说“我不知道”吗?
王劲:医患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工作中如何处理要视情况而定。
举个例子,当我们术前和病人沟通的非常流畅,病人也非常理解术中各种各样的风险,外科医生才会在术中出现不确定的情况下敢于为病人的生存和福祉去冒险;如果一个病人术前就表示出对医生这样那样的不信任,如谈话中开始录音,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要求找律师等等,在手术关键节点出现不确定的情况下,医生会多少考虑采取一些自保的措施。这样会影响医生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挽救病人生命的思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遇到了敢于和我们医生一起去分担手术不确定性风险的患者,医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医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的科学,患者对医生的态度,也决定了医生在遇到不确定情况时,愿意为患者承担多大的风险。也正是源于医学的不确定性,在回答患者问题时,不能患者问我什么,我都说不知道,这会让患者产生恐慌。
医生可以说不知道,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患者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予行为和思想上的支持,这也是给患者生的希望,甚至缓解症状的重要方法。
点评
不负春光 不负人生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科教处处长王克霞:王劲副院长提到,医学是关于研究不确定性的科学,同时也是关于可能性的一门艺术。医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此之前,我从未像今天这么认真地思考这两个单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作为一名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个阶段的感受不同,从王劲院长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为医生的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拥有的东西。
刘薇院长的分享非常精彩,她如数家珍地为我们分享众多好书。她的分享主题是“文学不能承受之重”,这何尝不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南丁格尔女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活到90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生命的长度决定了能帮助的人。”刘薇院长的这段总结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正如她所说,把工作当作事业,收获的则是整个世界。
作为一位青年医生,吴舟桥从自己在荷兰求学的感悟和自己在行医中遇到的困惑出发,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精彩分享,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年轻医生的医者仁心。他的分享让我想到一个非常时尚的词——共生。它是一个人生哲学,也是一个管理哲学。我们如何跟周围的人共生?如何与疾病共生?如何与患者共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医师报》社副社长黄向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之所以提倡阅读,是因为阅读不仅可以洗涤心灵,还能改变人生轨迹。不管是对年轻人来说,还是对我们这样年过半百的人而言,阅读从来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不负春光,不负自己的人生。对于《医师报》而言,是不负我们作为新闻媒体的责任。《医师报》会持续举办读书会,营造阅读、思考和相互沟通的氛围,点点滴滴推动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读书会现场
读书会现场
读书会现场
往期回顾
▶ 医师报自导自演微电影|饮食有道,如此肾好!
▶ 婴儿胎死腹中,医院遭产妇索赔43万!责任在谁?
▶ 医生救治后被索要证件!邓利强:紧急救治不担责,别让质疑和审查凉了救人的心
▶
编辑: 毕雪立 审核:许奉彦 郑真真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