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会健走,估计你都白走

文 / 骨科大夫mp
2017-07-04 19:15

生命在于运动,健走促进健康,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而“健走”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合不同人群的有氧身体活动。健走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诸多慢病也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很多人认为健走无非就是甩开步子、走得快点。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快步走的确很简单,但要想达到“健”的效果,可不是谁都能做到。

1不是走得快就是健走

到底按照什么速度走才是健走呢。健走的强度并不单靠速度来判定,还得看呼吸的频率。日常健走只要达到气喘、心跳加快的状态,并且不影响说话交流就可以了。

每次健走30分钟以上,或者每次至少10分钟,每日累计30分钟以上都可以。我们也可以用步数来判断运动量,《科学健走腾冲宣言》建议:仅以步行作为运动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议每日步行总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约3000~5000步。

按照一般人的步子,5000步可以走完3.5公里,30~35分钟的时间走完5000步也刚好达到了健走的推荐速度。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关注步数,只要强度合适,运动让自己变精神了就是最好的状态。

2健走不妨玩花样

对于朋友圈中,动不动就上万步的运动量,《宣言》提示:过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关节的慢性劳损,应避免大运动量的单一方式的锻炼。如果还有余力,可以结合健走进行力量、柔韧等练习,使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

柔韧练习也不是一定要劈叉,伸伸胳膊、伸伸腿、弯弯腰都是一种柔韧练习。而且练好柔韧性,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上了年纪就怕摔倒,柔韧性练好了之后摔倒的几率都会大大降低。

“我更建议上了年纪的人花样健走,在走的过程中把上身也动起来,比如扩胸、扭着走、甚至轻轻跳几下。每个不同的动作都会练到不同部位的肌肉,让你整个人看起来更协调、更美丽。”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氧运动中心主任牛国卫介绍说。

3特殊人群健走有学问

本身有些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就拿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前还是要适量进食,出门最好带些糖块,防止中途发生低血糖。同时,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对伤痛不敏感,健走后要仔细检查双足,一旦发现问题须及时就诊。

那本身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是不是就不能健走了呢,这样的运动强度关节受得了吗?

“我们说,骨肉相连,就是说骨骼和肌肉是不分家的。所以,越是骨关节有疾病的人,越要有一定量的肌肉去保护、支撑骨骼,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整体状态。”牛国卫说。

骨关节疾病的患者健走时更应注意膝盖与脚踝的保护,根据情况使用健走杖等辅助工具,并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暂停健走或运动计划。

如果你是高血压人群,那健走时更是得时刻注意身体情况,如果感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健走后出现头晕、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次日疲乏等症状,说明运动量可能过大了,若减少运动量后,仍出现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

更多特殊人群健走注意事项见下文。

4健走期间,注意吃动平衡

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体重变化是判断一段时间内能量平衡与否的最简便易行的指标。

健走运动会刺激食欲,运动后应注意控制能量摄入,特别是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健走时应每15~20分钟饮水150~200毫升;如持续健走时间超过1小时或出汗较多,运动中和运动后可适量饮用运动饮料。

5结伴而行,体会运动带来的欢乐

同时,我们建议并呼吁城市管理部门为公众创造适于健走的条件,如设立更多便于行走的区域、开放更多便于健走的公园、拆除市区免费公园围墙等,以鼓励公众增加运动,促进健康;建议并呼吁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健走等身体锻炼。

6健走不是散步,运动强度很重要

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当达到微微气喘、心跳加快,但还能说话交流的状态时,能量消耗将明显增加。慢性病或肥胖症患者须得到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

坚持是关键,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累积健康效益,可灵活安排健走场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坚持完成每日健走任务,累积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

  • 重视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放松

  • 健走前要进行5~10分钟左右热身,活动关节、牵伸肌肉、预热身体,避免损伤。

  • 健走结束,进行5~10分钟左右整理活动,促进恢复和减缓肌肉酸痛。

  • 挑选合适的鞋和服装,积极应对极端(或特殊)天气。

  • 选择软硬适中的运动鞋,舒适速干的衣物,注意运动后保暖。

  • 应避免在严寒与高热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健走运动。

  • 雾霾天气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或在室内进行。

7特殊人群健走注意事项:遵医嘱,做防护,搭伴行。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走应根据自身状况,遵照医嘱制定运动计划,并在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同时,建议上述人群外出锻炼应做充足的准备和防护措施,并搭伴而行、避免在人流稀少的区域独自健走,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 糖尿病患者:加强保护,贵在坚持,不过量

  • 在三餐后半小时均进行20~40分钟的适量运动,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 清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取,容易发生低血糖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 糖尿病人群应重视运动前的血糖情况,可适当进食或携带糖块,以免发生低血糖。

  • 随身佩带糖尿病人信息卡和急救卡,以便出现意外时他人给予救治。

  •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对伤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

  •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对伤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

  • 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后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或运动饮料,否则易导致血糖过高。

  • 健走后,要仔细检查双足,尤其是趾间、足底、足跟处,有无受压、红肿、血泡、水疱甚至肿胀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须及时就诊。

  •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运动量,如过量健走易发生关节水肿等症状,运动受限,将大大增加血糖控制难度。

  • 骨关节疾病患者:活动有益,注意禁忌

  • 适度活动可缓解关节不适,有助于保持和改善关节功能和结构,改善生活质量。

  • 关节的软骨组织没有血液供应,其新陈代谢依赖于关节活动从而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因此提倡和鼓励骨关节病人适量运动。

  • 骨关节疾病患者身体活动建议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计划。

  • 有骨关节疾病的人,健走时应注意膝盖与脚踝的保护、注意运动的强度与时间,根据情况使用健走杖等辅助工具。

  • 出现持续疲劳、无力感异常加重、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肿胀加重,运动后一小时疼痛不消失等症状,应暂停健走或运动计划。

  • 关节病变处于重症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骨关节的活动,减轻负荷。

  • 禁忌:剧烈运动,稳定性差的关节进行大量重复性活动、过度伸展,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早晨运动。

  • 肥胖人群:量力而行,防止关节损伤

  • 肥胖人群的健走强度不宜过高,建议采用中低强度,也可间歇变换短暂的中高强度,加速脂肪的消耗。

  • 健走时应适当增加摆臂幅度和频率,可采用“中轴扭转”的方式,增加腰腹的锻炼。

  • 严重肥胖的人群会对膝关节造成压力,建议手持健走杖进行健走、适度适量,以保护膝关节。

  • 健走运动会增加食欲,肥胖人群应注意合理控制饮食,防止体重增加或反弹。

  • 高血压人群: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压

  • 高血压人群应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健走强度和运动量,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

  • 健走前要做轻度热身运动,如伸展、下蹲运动。

  • 健走中要时刻注意身体情况,如果感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在热身、健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头部低于腰部、憋气或用力等情况。

  • 健走结束时要缓慢停止。若健走后出现头晕、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次日疲乏等症状,说明运动量可能过大了,应调整强度。若减少运动量后,仍出现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必要时可去医院查诊。

  • 若身体条件允许,可以在每天健走中适当增加小强度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 冠心病患者:

  • 适当的运动,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发生风险。

  • 但过量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发生心肌缺血并表现为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运动量应以不诱发心绞痛发作为基本原则。

  • 建议严格遵照医嘱,并加强防护。

来源:健康时报

我们传播权威的骨科疾病防治知识,教您了解疾病真相和康复方法,让您有备无患,有患无忧!

欢迎您持续关注骨科大夫,并参加相关疾病知识互动活动,期待未来给您提供优质的服务。

诚邀来稿:欢迎骨科执业医师提供科普稿件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骨科大夫

英文ID:guk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