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4成的癌症死亡竟然是可以避免的!风险就隐藏在这23个因素之中
研究显示:超4成癌症死亡可避免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团队近日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子刊上在线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2014年,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有1036004例癌症死亡可归因于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这一群体占当年癌症死亡人数的45.2%。这意味着,超过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通过一级预防避免。
他们使用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数据,发现吸烟、感染和不良饮食是造成癌症总负担的最大因素。
陈万青说:“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风险。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准确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癌症死亡的影响。”
研究团队将23种可改变的癌症风险因素划分为5大类:
行为因素4种:
包括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饮食因素7种:
例如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钙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摄入过量等;
代谢因素2种:
即体重超标和糖尿病;
环境因素2种:
即PM2.5污染和紫外线辐射;
感染因素8种:
包括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型和华支睾吸虫。
研究指出,所有风险因素影响最高的癌症是卡波氏肉瘤和鼻咽癌。
按性别划分:
影响男性最高的风险因素:吸烟、乙肝病毒感染、低水果摄入量、饮酒量及PM2.5影响;
影响女性最高的风险因素:水果摄入量低、乙肝病毒感染、吸烟(尤其是二手烟)、体重过重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从年龄来看:
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代谢因素在40岁~44岁男性和50岁~54岁女性中影响最大;
行为因素在50岁~54岁男性和65岁~69岁女性中影响最大。
知识链接:
四类人是防癌重点人群
癌症高危人群是指社会上的一些人发生某种癌症的危险性高。不是所有的高危人群都会患癌,也不是说不属于高危人群的人就不会患癌。由于某种原因,在这个人群中,某种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好多倍,甚至几十倍。因此,这个人群便成为预防某种癌症的重点对象。建议属于癌症高危人群中的人要多了解防癌知识,从饮食、生活习惯、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尽可能远离致癌因素。注意身体有无新发生的症状或体征,如有发生,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若有条件,最好每年参加1次防癌体检,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以下四类人是癌症的高危人群:
1.长期从事下列工作或经常与其接触者,如石棉、苯、镉、铬、镍、砷、木屑、放射线、氡及氡子体、紫外线、烷化剂、芳香胺、多环芳烃、已烯雌酚、氯乙烯、4-氨基联苯、双氯甲基醚、煤烟和焦油、杀虫剂、橡胶、冶炼业、家具制造等。
2.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和现有癌前期疾病的人。
3.长期吸烟或重度吸烟者、被动吸烟者、嗜酒者,以及有其他特殊嗜好者。
4.其他情况:如患有乙型、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艾滋病患者、肥胖、不育、未曾哺乳、性交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同性恋者及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等。
40岁以上要特别注意
在垂体瘤中有一种可引起催乳素发生改变的叫催乳素垂体瘤。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蛋白质,是调节生殖系统功能的重要垂体激素,其发生在男性和女性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截然不同。
肺癌
年龄>40岁,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吸烟史≥20包/年。
2.被动吸烟≥10年。
3.有慢性肺疾病史。
4.职业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等的人群。
乳腺癌
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未婚、未育、未哺乳。
2.足月产年龄超过35岁。
3.月经初潮时间早、绝经年龄晚。
4.长期进食高脂肪饮食者。
5.绝经后肥胖。
6.长期精神压抑、心情郁闷。
7.乳腺手术史。
8.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9.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人群。
肝癌
年龄>35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有慢性肝炎病史。
2.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携带者。
3.经常饮用烈性酒。
4.长期劳累。
5.有重度脂肪肝、肝硬化和糖尿病。
结肠癌
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结肠息肉,有结肠息肉家族史的20岁以上家族成员。
2.膳食因素:喜欢饮酒、吃肉,长期吃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
3.慢性结肠炎病史。4有一级亲属曾患大肠癌。
食管癌
年龄>40岁,来自农村食管癌高发区(山西、河南、河北)和城市的高危人群(具有以下因素之一)。
1.长期吸烟。
2.长期大量饮烈性酒。
3.胃酸反流刺激导致Barrett’s食管。
4.喜食烫食。
5.营养失衡。
6.经常食用霉变的食物。
胃癌
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幽门螺杆菌(Hp)持续感染。
2.长期食用高盐、烟熏食品。
3.有胃息肉、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等病史。
4.有胃癌家族遗传史。
5.贫血。
宫颈癌
年龄>40岁,有以下因素之一。
1.性生活开始时间早(18岁以前)。
2.多个性伴侣。
3.HPV(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亚型阳性及其他亚型持续阳性。
文:健康报记者 王潇雨
审核: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