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不能松懈,未雨绸缪了解晚期治疗意义重大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于筛查工作的滞后,我国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即为进展期的比例超过70%。尽管其中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胃癌术后复发的风险仍如影随形。
对于绝大多数癌症患者而言,能接受手术治疗是不幸中的万幸。通过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辅助/新辅助治疗的组合能使相当一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但实话实说,如果胃上的肿瘤浸润程度较深或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我们在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肿瘤的控制。那些外科手术无法处理的癌细胞会成为漏网之鱼,悄无声息地东山再起。
另一方面,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本身的质量也影响着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尽早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来说也意义重大。
有鉴于此,胃癌手术后的随访和监测是必须的。但目前尚无充分的医学证据来支持哪种随访策略是最佳的。因此,随访应按照患者个体化和肿瘤分期的原则进行。
随访的项目- 血常规:基本血液检验,监测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发生贫血时及时干预。
- 血生化:检测肝/肾功能、营养状态、微量元素、电解质等变化。
- 肿瘤标志物:CEA和 CA19-9可以提示肿瘤是否进展。
- 腹部超声/CT:筛查肝脏等脏器和腹腔内是否有肿瘤转移。
- 胸部超声/CT:筛查肺部是否转移。
- 胃镜:发现新生肿瘤或原发肿瘤复发,以及胃的吻合口局部复发等情况。
- 其他:骨扫描检查(ECT)、PET-CT检查以及MRI检查仅推荐用于临床怀疑复发,但常规影像学检查为阴性时。比如,持续CEA升高但腹部CT检查或超声为阴性。不推荐作为常规随访手段。
卫健委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对胃癌手术后随访有着较为明确的推荐。
其中,早期胃癌复发风险较小,随访频率适当放宽:术后第1~3年,每6个月进行一次;第4~5年,每1年进行一次。
进展期胃癌复发风险较高,随访也更为密集:术后第1~2年,每3个月进行一次;第3~5年,每6个月一次。
如果检查CEA或CA19-9提示异常时,加做胸/腹CT检查。如果CT检查为阴性,则需要考虑敏感性更好的PET-CT或MRI检查。
随访须知第一,按时随访。高频率的随访虽然对患者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但这是及时发现和干预癌症复发的唯一手段。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过度检查和医疗资源的浪费,随访频率也不宜过高。整体而言,根据复发风险每3~6个月1次随访兼顾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发现肿瘤复发的敏感性。
第二,了解复发后的对策。手术后胃癌复发的风险始终存在,提前了解复发后的治疗手段能让患者在各种意义上占得先机。复发的胃癌主要采用全身系统治疗。其中,新型免疫联合化疗方案(PD-1/PD-L1抗体+含铂化疗)比传统化疗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国内的患者目前只能通过参加临床试验才能使用这种疗法,而且临床试验要求只有那些胃癌术后复发尚未接受过其他全身系统治疗的患者才能参加,如果患者知道得太晚便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这也是提前了解复发后对策的意义所在。
第三,改善营养状态以及适当锻炼。胃癌诊疗规范对胃癌患者健康行为指导包括:终生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重视植物来源的健康饮食,根据治疗后遗症;采取健康的的生活方式,适当参与体力活动;限制饮酒;建议戒烟。
咨询临床试验或报名参加可点击链接:胃癌患者临床招募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