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结肠癌和胰腺癌患者,是NKT让他结肠癌不再复发!
张先生是乐和的老朋友,也是一位运用肿瘤综合治疗联合NKT方案,同时配合“安心、安神”的调理方法,达到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经典案例。我们公号也发过他的案例分析《【结肠癌腹膜淋巴结转移,NKT治疗案例展示】》和亲情故事《我与家人的抗癌历程实录》那如今的他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 案例分析—
他是结肠癌并胰腺癌可疑原发的患者,病史特别复杂(具体可参考本文的“病情概述”),2012年2月结肠癌术后化疗后,因病理示1、脉管癌栓;2、肝门淋巴可见癌转移;接下来的事实也证实了病理显示高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
两年后(2014年2月)发现胰腺部占位,可疑原发,再行手术+化疗;但一年后(2015年4月)再次发现肝门区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继续行2周期化疗。多次的手术及化疗让张先生心有余悸,且无法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2015.7张先生接受我们的建议行NKT细胞治疗用以延长今后的复发转移时间。
在张先生三年半40个疗程NKT细胞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 在治疗的第一个年度(2015年8月~2016年8月,NKT回输12疗程),腹膜后的淋巴结仍然有逐渐融合增大的趋势,长径增加1.7cm。遂采用精准放疗进行干预。接着再继续沿用NKT细胞治疗方案维持。但在之后两年半的治疗时间内(2016年12月~2019年1月),多次复查该病灶始终保持稳定。
- 在进行NKT治疗的30个月(2018年1月)后第一次发现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遂再次行放疗,依然联合NKT后续治疗。截止2019年1月,肺上未出现其他新病灶。
在42个月持续的NKT治疗时间里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治疗年度内肿瘤的生长依然比较顽强,但因为增长速度并不快,且体积不大,所以都拥有使用其他治疗的干预的机会。之后的两年半时间内,虽然零星出现了新转移灶,但是依然是生长速度不快,体积较小,易于干预。
我们明显发现,肿瘤变“惰性”了!同时,在治疗时间较短时(≤1年)可能依然会出现的新情况,但较易处理。 另外,在生活质量方面,张先生自诉头发由白变黑,皮肤变的细腻光滑,饮食睡眠质量俱佳,精神状态非常好,心情舒畅。
张先生从罹患癌症至今近7年时间,远远的打破了当初医生关于生存期的“预言”。在NKT治疗期间,虽然出现两次的新进展,但并不严重且立刻就得到控制。同时患者生活质量始终非常高,心情愉悦,经常写诗。
所以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反复的复发和转移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并不需要恐惧和慌乱,当出现新病灶时再运用其他综合治疗的办法将新发的转移灶进行处理,再配合细胞免疫治疗“维稳”,同样可以达到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 治疗概况 -
2012.2,患者因结肠脾曲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横结肠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层,肠周纤维脂肪可见癌组织浸润,脉管可见癌栓,淋巴结(1/13),pT4aN1MO。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2次,Folfox方案化疗6周期,单药希罗达口服2疗程。后定期复查。
2014.2.26,查PET-CT:胰体尾部高代谢,倾向恶性病变,不除外原发。
2014.3.10,腹部增强MRI:胰尾占位,考虑恶性,胰腺癌可能性大,占位侵犯脾静脉及脾门。
2014.3.20,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胰体尾+脾+部分结肠+部分胃壁切除,结肠吻合,回肠造口术”。术后病理:中低分化腺癌浸润:胰腺实质、脾脏实质;肿瘤未累及结肠壁;肝门淋巴结可见癌转移。术后行Xelox方案化疗8周期。
2015.4,查腹部CT:肝门区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约22*17mm,考虑转移。2015.4.24PET-CT:腹膜后淋巴结最大SUV值7.2。行Xelox方案化疗2周期。
2015.7,采用NKT细胞免疫治疗,至今已完成40个疗程(截止2019.1)。
2016.8,期间复查腹部CT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融合,后经放疗后明显减小,后多次复查病灶稳定。
- 影像学资料对比-
影像表现:腹膜后淋巴结位于左肾静脉下方,2015.8至2016.3间,2016.3较前略缩小。
影像表现:腹膜后淋巴结位于左肾静脉下方,2016.8至2017.8间,2017.8月明显缩小。
影像表现:腹膜后小淋巴结位于左肾静脉下方,2018.1至2018.12间,变化不明显。
- 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 -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CEA、CA19-9 2015.8至2018.12处于正常水平;CA242 2015.8至2017.3高于正常水平,2017.8至12月复查恢复正常值;CA72-4 2015.8至2018.6期间除2016.7外基本处于正常范围,2018.12高于正常,建议1月后复查,监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