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为癌症晚期,他竟让病灶缩小约 30%

文 / 药前沿
2019-03-06 08:17


李先生家住新疆伊犁,常年在田地里耕作,不抽烟。在40岁那年确诊为肺癌晚期,治疗方案为多线化疗,在精神和身体状况与日俱下的时候,李先生获得了一线生机。

多日咳嗽,以为是咽喉炎发作

清晨,李先生拢了拢身上的军大衣,从院子门口的土墩上缓缓起身,在土墙边来回走动,以驱散寒意。

近一段时间,李先生感到嗓子干苦,下午还会觉得喉咙干痒难受。9月初,咳嗽加剧,为了不影响妻儿休息,他选择站在院子外等咳嗽缓解一点才进屋。

妻子催促李先生去医院开点药,总这么咳嗽也不见好转,以为是季节交替导致的咽喉炎发作。

医生用听诊器放在了李先生的肺部,建议李先生拍胸部CT,结果显示右肺有少量积液。

按照医生开的抗菌素,李先生服了一个疗程后到医院复查,医生建议李先生尽快到新疆肿瘤医院就诊。

2013年10月11日,看似一个平常的日子,对于李先生来说,从医院窗口拿到的报告单,却比他扛过的玉米包还要沉重数倍。

在进行气管镜检查以及CT引导下右肺肿物穿刺之后,确诊为右肺中叶中央型低分化腺癌并肺段性不张;右肺门、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右肺、右侧胸膜转移(cT3N2M1,IV期),同时,基因测试并无EGFR、 ALK 、ROS1突变。

“肺癌晚期”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给这个家庭当头一棒,悲伤与不知所措弥漫着整个家庭。

抗癌之路的艰辛,他想要放弃

李先生从医院取回检查报告的一周时间里,他仍然无法相信从不吸烟的自己会被确诊为肺癌。如果早点去医院检查,不拖延,是不是就不会被确诊为晚期?

这一切,都只是假设。李先生即将要面临的是找到活下去的办法,家里不能没有他。

孩子还在读书,妻子照料家庭,李先生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必须不能倒下。

在2014年和2015年,为了能兼顾日常老作,医生为他制定了用药间隔相对较长的化疗。

但是病情反反复复,接受化疗后病情得到缓解,但通常面临的更多情况则是化疗尚未结束或刚刚结束,疾病又再次恶化。

从刚开始还能从容下地劳作,一年之后身体对药物出现强烈的反应,手脚越来越提不起劲,从院门走到自家的田地都已气喘吁吁,挥动锄头已成奢望。

家中经济也随着治疗的进展,入不敷出。最初就诊时,还有妻子陪着一起去医院,后来为了贴补家用,妻子去了镇里的地毯加工厂,为给李先生挣得更多的治疗费。

之后有一段时间是兄弟陪着一起,但是他们也有自家的事情,而且日渐荒芜的田地也需要帮忙打理,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李先生一个人前去就诊。

每当李先生在诊室外候诊时,他都会想起抗癌之路的艰辛,一次次的挫败,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李先生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能够舒坦的喘口气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当李先生因病情加重再次来到医院时,家中已负债累累,此时他已万念俱灰,想要放弃治疗。

最绝望时,他抓住了救命稻草

新疆肿瘤医院肺内科刘主任详细了解李先生病情后,考虑到现阶段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可选。

建议李先生入组当时正在研究的一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B期临床试验,刘主任及主管医生向李先生讲解了项目研究的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也回答了李先生的所有疑问。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李先生符合入组条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2016年1月13日入组。

进入临床试验后,医生安排李先生口服药物12mg,每3周为一个周期,连用两周停一周。服药后,李先生自觉身体状态有所改善,闲暇之余还可以帮家里分担轻便的劳作。

2016年2月3日,李先生进行第一周期病情评估,胸部CT结果显示病情好转,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

虽然服药期间,李先生会有一些不适,如血压升高、轻微腹泻或是便秘,但均在可承受范围内。

参与临床试验所用药物、相关检查的费用减免,为家里节省了一大笔支出,李先生为此还从中获得长久的生存期。

李先生说自己非常幸运,在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抓住了这棵救命稻草,能多活一天陪陪妻子和孩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也很感谢新疆肿瘤医院肺内科的刘主任给自己一线希望。

面对晚期患者,当传统治疗方式,如手术、化疗、放疗以及现有药物治疗等方式作用有限时,或是因为其他客观原因终止治疗,加入新药临床试验或许会是“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