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饮食真的只是吃什么的问题么?

文 / 康德乐大药房官网
2018-11-13 14:23

对于一个饱受癌症摧残的家庭,不仅癌症的治疗让人焦头烂额,癌症患者的饮食护理也是一个大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难在我们没有答案,而是因为答案太多。

癌症患者的饮食建议一直是一个多方意见相互争夺的战场。不仅仅是不同医学理念之间的争议,还牵涉到患者和家属自身的固有认知、习惯以及成见,更要算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商业诱导。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在这个极度混乱的意见战场上迷失在具体手段的争议中,而忽略了最终的目的——患者的营养支持。

对此,我们尝试为那些想要了解如何实现最终目的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指引。

先说原则:

  • 谨慎看待食物的抗癌/药理作用

  • 不要局限在某种具体的食物

  • 根据癌症患者的特征调整饮食

谨慎看待食物的抗癌/药理作用

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都有“药食同源”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成立与否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当有人声称一种食物具有抗癌/药理作用时,我们应当谨慎。

不要信口开河以及不要相信信可开河的人是最起码社会常识。但对于自身未知的领域,这并非易事。

我们经常会得到这种逻辑的营养建议:

A食物富含B物质、

B物质被证明有C作用、

所以D类患者应该多吃A食物

看似合情合理,但一点也不科学。因为这样的建议并没有介绍D类患者想要通过吃A食物产生C作用,需要吃多少A食物。

抛开有效成分的剂量说效应都是无稽之谈。

这还是一些多少有点客观联系的建议,但更多是建议真的就是在信口开河。

比如搜索“抗癌食物”,我们能获得一大串名单,从常见青菜萝卜、五谷杂粮到不常见菌菇木耳、动物脏器,不胜枚举。

对于这些,我们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 这些食物是否真的有超越正常食物本身的价值?

  • 这些食物的价值是如何被证明的?

  • 如果不需要证明,那没有额外价值的饮食建议是否也会混杂其中?

如果能完整的思考这三个问题,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明白,西蓝花不一定会比大白菜更有营养价值,虫草甚至不如普通的木耳、犀角和虎骨只有犀牛和老虎需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问的人不会追究、答的人不会在乎;

不要局限在某种具体的食物

尽管我们在具有了批判性思维后能看穿显而易见的谣言,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会为了证明一种蔬菜具有抗癌作用而进行临床试验,因为这不仅是在浪费社会资源,也有违医学伦理。同理,我也无法从一项严谨的对照性临床试验中得到一种蔬菜没有抗癌作用的最直接的证据。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面对这种不可证伪的饮食建议时,能做的只有相信或不相信,而非驳斥。

当然,绝大多数食物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即使没有被宣称的抗癌/药理作用,这些食物也仍然是有价值的。

对于那些营养状态较好、短期内不会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这些“安全但无效”的建议或许可以作为不知道吃什么好时的一个参考。但是,对于那些处在营养不良状态中的患者,不负责任的饮食建议可能会加剧患者营养不良、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身体的可恢复性是我们得以从疾病和治疗中存活下来的根本保证。我们通常会认为身体的恢复是自然而然的,但这个“自然”的过程其实具有隐含的条件——营养供给充分。

这就要求真正为患者考虑的我们必须摆脱吃什么(食物)好的意见争执,而要上升到思考如何能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层面。

最简单的做法是,在保证健康饮食的前提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仍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则应该从口服营养补充(ONS)、肠内营养(TEN)、肠外营养(PPN)逐步升级营养支持模式。

根据癌症患者的特征调整饮食

尽管我们是提倡通过常规饮食、而非额外的营养手段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与健康人完全一致。

疾病和治疗造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癌症患者对应的饮食结构调整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癌症非常多样,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但恰恰是这些有依据的饮食禁忌才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营养建议,是患者和家属最应该向医生积极了解的内容。

或许我们把癌症患者饮食建议的争议比作战场有些夸张,但这的确体了患者和家属的现实难题——如何在些纷繁复杂的“建议”中,辨识出对自身真正有帮助那个。我们无法明确指出哪些建议是“正确的”,但我们试图帮助患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筛选机制,过滤那些“安全但无效”建议,减少试错的成本。

本文为“康德乐大药房”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