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副总编自杀,不做癌症治疗维护病者尊严,真的好?
“如果我不得不死于癌症,我请求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不必为我作无望的救治。”这是《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留下的“遗言”。
意志薄弱可能经不起癌症的痛苦。当一个人生命中出现“癌症”,往后你会选择如何生活。为什么人们总“闻癌色变”,因现代医学仍对它束手无策。有人会认为这仅是“人道主义的救治”,本意是延续人类肉体生命,但其实这是在延长癌症带来的痛苦。
小编不这么认为…
央视主持人罗京,08年确诊为淋巴瘤,09年密锣紧鼓的接受了化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最后还是治疗无效去世。
央视节目《谁是赢家》主持人邱园园2014年被诊断为“子宫癌”那个时候她已经怀有身孕,为了保住孩子还是选择了放弃治疗,后来癌细胞扩散,离开人世。
因为工作忙碌,有时候癌症(恶性肿瘤)被检测出来已经是晚期,抑或还有其他因素,人们不选择去治疗,即便做不到“生如夏花之绚烂”,也 “死如秋叶之静美”。
但其实有些癌症早点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康复
同样是主持人,朱迅的情况是比较幸运的,留学期间曾两次被诊为罹患甲状腺肿瘤,此后一直进行治疗而且处世乐观,不仅这样她还带病主持过节目,节目中透露自己的病情已经康复了,战胜病魔。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当白血病老婆婆挽着警察手说道“谁家能没个病人,能保证一辈子都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朱铁志虽说“我不想辛苦挣扎一辈子,到头来丧失做人的基本尊严,还缠绵病榻身上插满各种管子…”
但是对于无数蜷缩在病床上的患者,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不同人看法不同,遇到晚期癌症不仅人的心态改变,而且不少家庭都会犹豫不决,无论之前是多么乐观的一个人,知道目前处境都极有可能心态崩塌。
确切的说,医生普遍建议患者保守治疗,减少病人癌痛,提高晚期生活质量。是手术还是靶向治疗,是化疗还是其他治疗方案…这些都是医生该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选择这些方法治疗的成功率有多大,能不能承担这些治疗费用。
朱铁志最后是在地下车库自缢身亡的。“我甚至还有一种或许自私的想法--不想以肉体的痛苦成全子女的孝道与医生的人道。”他的想法是不希望公司给一位完全不能生存的人发工资、报药费,也不想为家庭增加额外的负担,但也不至于寻死,晚期出院在家休养的例子也不少见。
其实,癌症晚期“5年生存率”越高,“完全缓解”的可能性也将增大,一切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