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疗愈——癌症康复的基石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
康复之路可能并非一条坦途,
只有足够强大的精神支撑,
才能更好地康复,
更好地生活。
进入20世纪后,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然而癌症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疾病,它仍是我们还未击败的恶魔。人人都不喜欢癌症,却没有人能肯定自己永不患癌,也没有能说自己对患癌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每一个患病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但能够康复,并且能够尽快、尽早地康复。医学上,康复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心理康复和生理康复两个方面。患者和家属往往重视躯体能否恢复健康,却忽视了肿瘤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负面情绪对于躯体健康的作用。
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人人都不喜欢听到坏消息。很多患者一开始是难以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的,他们会觉得这是医生经验不足或设备不够先进造成了误诊。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躯体症状,通过常规体检发现身患癌症的患者来说更为明显,而那些已经为了各种身体不适而烦恼的患者则多少对于自己的身体产生了不自信,因此相对接受疾病的程度好一些。质疑和否定的危害是患者四处求医,听信偏方,最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导致病情的延误。
恶性肿瘤在很多患者眼中是“不治之症”,不少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心理。住院期间的生活环境及生活规律的改变也令不少患者忐忑不安,同时由于对治疗缺乏适当的认识,认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中的手术、放疗、化疗的种种不良反应自己是无法承受的,在行为上表现出惊骇、消沉、坐立不安、怨天尤人、甚至是精神崩溃,极度恐惧者甚至会轻生。
心理疗愈对躯体康复的重要性
癌症患者从开始就医就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作为应激源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并通过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进食和睡眠等,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肿瘤发展、降低治疗效果。更有甚者,患者可能因绝望而拒绝接受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和自杀的念头和行为。临床上也发现,心理素质较好、心理压力较小的患者,治疗效果往往较理想,预后也较好;而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低落的患者,往往有一个不好的疗效和预后。因此,适当的心理康复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可起到关键的作用。
如何减轻患病带来的压力
一位癌症病友问我:“我生病后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康复,比如,失眠、情绪不稳定、对治疗信心不足。您说,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生活得没有压力?”我告诉他:“我不可能实现你没有压力的愿望,但我能帮助你减轻压力造成的各种麻烦。因为,人永远会有压力。何况是得了癌症的患者呢?”
在我接触的许多病友中,我发现压力不是来自外界,也不是来自癌症本身,而是来自患者的内心。病友们通常自己把病情看得过于严重,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吃不下、睡不着,坐卧不安,时刻都在感觉着身体的变化,有一点不适,都会往坏处想,都认为是病情又加重。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不但对康复毫无益处,反而会影响治疗用药的效果,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心身疾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被病吓死了”。另一个极端是,有些病友不把病当回事,不闻不问,不看不治,这也不是科学的态度,会贻误病情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人们常说的“把自己耽误了”。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我们不能走这两个极端,处理压力时要做到张弛有序,实现人们常说的“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要如何面对肿瘤这个压力呢?下面这个小故事或许会对您有所启发:地产泡沫期,不少企业都做得很辛苦,有人问一位董事长如何应对压力。董事长当时正在酒会上谈笑风生,于是对来人摇晃一下酒杯,笑着回答:“你看这只酒杯,只有半杯酒而已,端着它并不是很累,但要是举一个小时,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儿累了;如果你要是举半天,恐怕这手臂就抬不起来了。”
压力有轻有重,即便是小小的心结,总是想也会变得沉重;重包袱更要学会放下。中国有句老话:“路遥无轻担,长路不捎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视疾病,积极应对
在人生的悠悠岁月中,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人活着并不仅是顺心如意、快乐幸福,还有许多负面阴暗的东西,如疾病、祸患、灾难、婚姻失败、失业、生活困难等,现实回避不了,既来了,就逼着你非要正视、面对现实。
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些看起来乐呵呵的病友,他们不一定都已经治愈了疾病,反而不少人还在治疗中,甚至有些人带瘤存活,但却能享受生活,不怨天尤人。我问他们是怎样从中癌症的阴影中走出来,变得像现在这么平和的。
他们中有的说:“我以前其实活得一直很累,所以才会得这种病,现在想明白了,不能再那样对待自己了,反正已经得病了,随它去吧,怎么轻松、怎么高兴就怎么活吧,想开了!”
有的说:“哭也得活,笑也得活,我还是选择笑吧。”
有的说:“我儿子还小,为了他我也要努力地活下去,也不想让我的坏情绪影响到他,我要看着他一天天长大。”
还有的说:“我还有些心愿没有了结,我经常忘记我还是一个患者,我时常想的是如何在我的有生之年完成我的心愿。”
……
当我听到这些话,就感到欣慰,知道他们内心是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疾病的。
我也曾经遇到过“想不开”的患者,并试图帮助他们,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对方没有真的接受疾病并打算应对疾病带来的一切,内心对疾病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时,那么外界提供的宽慰和开导的作用就十分有限。
癌症患者需要怎样的心理帮助
现在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意识到了心理康复的重要性,来看肿瘤医院的心理门诊了,并希望医生能给予他们帮助。那么,我们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患者和家属又应当注意什么呢?
刚刚患病的患者一般还处于震惊中,感到自己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怎能相信一次体检中的例行乳腺 X 线检查就被诊断为乳腺癌?怎能相信一直以为是痔疮引起的大便带血就是直肠癌?总之,感到十分恐惧、迷茫和不知所措,感到无法面对今后的生活。这时寻求帮助时,医生会开导、劝慰患者,并提供一些正面案例的经验,鼓励其积极面对后续的治疗。
第一次住院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方面的决策,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接下来的治疗,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紧张和恐惧。家属应多去了解住院制度,帮助患者消除环境的陌生感,和其他病友建立联系,对于有经验并愿意提供帮助的人,还可以适当询问关于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选择手术方案时除了听从医生建议,也要满足患者本人信息的需要,不要让他/她感觉自己被蒙在鼓里,认真、耐心地说明治疗的相关事项,从而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有些患者则是在放疗或化疗开始后来到心理门诊的,而且很多人已经遇到了化疗或放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不能入睡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身体感到非常疲惫,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闯过治疗这一关。医生会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必要时适当应用止痛药物,综合使用各种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痛苦。
还有的患者是在完成治疗后来看心理门诊,因为他们开始考虑,已经完成的治疗成功吗?我是已经康复了,还是依然是癌症患者?我会不会复发?我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去工作……
这一时期患者需要战胜心理上的自卑,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与社会活动,为重返生活与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医生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找到自己强大的内心资源,从而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疾病的康复是一次旅行。旅途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有人可能刚刚发现自己得了癌症;有人孜孜不倦地寻找自己患上癌症的原因,对于曾经发生的事情追悔莫及;有人可能正在接受癌症的治疗并感到自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人可能已经完成了整个诊疗流程,却不断质疑自己是否真地被治愈;有人已经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疾病来应对,并感到自己需要更多的支持;还有人自己并没有患癌,但身边亲近的人不幸患上了癌症,陪伴中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甚至觉得生活令人窒息……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人生中每一天都在面临老去,正如所有的鲜花最终都要凋谢。如果不会享受过程,结果到了,悲剧就出现了。无论健康与否,我们都要学会活在当下,而不是过去或未来。如果为过去的事情后悔,人就会消沉,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如果为未来的事情担心,人就会焦虑,因为未来充满变数,无法预知。
有一位患者曾告诉我:“我有很好的家庭,子女们对我很孝顺,在我生病的这么长时间里一直得到他们很好的照顾,我感到很知足,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他之所以知足,是他懂得他已拥有什么,而不是失去什么。好好把握现在,把今天活好,足矣。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 • 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康复科,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调适,通过支持、疏导、宣泄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患者信心以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
专家介绍: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身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卫生联盟核心成员,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担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Psycho-oncology》等杂志编委。
唐丽丽主任先后在美国纽约斯隆凯瑟琳癌症纪念医院和加拿大汤姆贝克肿瘤中心学习。在美国纽约斯隆凯瑟琳癌症纪念医院期间,曾师从国际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创始人Jimmie Holland教授学习,掌握了心理社会肿瘤学领域先进的医疗技术,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心理社会肿瘤学科室,并致力于在全国推广心理社会肿瘤学学科,已帮助山西、山东、河北、新疆等地的肿瘤医院建立了肿瘤心理科。
唐丽丽主任在临床上主要承担肿瘤患者康复和姑息治疗中疼痛和心理问题的处理和控制,以及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等方法和技术治疗肿瘤患者因疾病及其治疗而引起的焦虑、抑郁、疲劳、失眠、疼痛、谵妄等问题。积极推动肿瘤综合治疗及疼痛多学科诊治的发展。此外,对于肿瘤患者难治性疼痛、顽固性恶心呕吐、肿瘤患者谵妄等疑难重症有独到的诊治。
唐丽丽主任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发生率、心理痛苦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的情绪、生活质量影响方面的研究;医患沟通技术的培训与研究。近三年承担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项目名称:集体心理治疗在早期肺癌和胃癌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对照研究;首都特色临床应用研究一项,项目名称:集体心理治疗在结直肠癌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唐丽丽主任重视心理社会肿瘤学在我国的推广、培训与教育,通过她的组织及协调,在香港癌症基金会的资助下,我科已完成了10门IPOS网络在线继续教育心理社会肿瘤学核心课程的翻译工作,为我国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学习平台,对心理社会肿瘤学在我国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她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与国际接轨,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心理社会肿瘤学大会等行业内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发言或担任论坛主持人,还受德国弗莱堡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香港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的邀请,进行心理社会肿瘤学学术讲座。她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如医患沟通技术、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管理等,并与德国、台湾、加拿大、国际巴林特联盟资深的培训师合作,对国内的临床肿瘤科医师进行“告知坏消息工作坊”、“巴林特小组”、“CALM工作坊”等培训,致力于提高临床医生心理社会肿瘤学技术的提高。
预约咨询热线:010-83066716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