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证预言:有一种方式,可以让你梦想成真、心想事成

文 / 健康时光在路上
2021-02-06 09:28

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在生活当中经历这样的事情:遇到一些难度有些大的事情时,往往会在内心当中就有一种泄气的感觉,认为自己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去完成这件事。

即使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你有能力,给你打气让你宽心,但你依然还是会存在一些疑惑。

那么一旦最后事情真的像你想的那样,没有成功,你往往会这样给事情下定论:“我之前就知道我不行”、“果不其然”等等话语。

对于这种结果,究竟是能力上的不足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并不是你真的没有能力做成这件事,而是在事情进行之前,你对自己的那种“泄气”的心理预感,让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真的会在一些细节上影响自己。

因为你会暗示自己“反正也做不成,没必要尽全力”,最终成败也许就差在一些细节上面,如果能够坚定内心当中对于一件事真正完成的决心,那么也许最终就会实现。

简而言之,就是俗话说得“越怕什么,就越容易碰见什么。”那么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存在呢?

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力量——即使是一点点很小的暗示,也会在行为上影响自己最终的结果。

这些影响经常会出现在一些公众场合之中,比如一些在大家面前进行的演讲、表演、表达等等。有些人在私下交流时侃侃而谈,丝毫没有犹豫;然而一旦面前有很多人的时候,内心却会泛起波澜,语无伦次,甚至是无法表达任何观点。这最终就会导致表现很差。

在心理学领域当中,存在着名为“自证预言效应”的实验,研究人员从一个教室当中随机找出了一半的学生,并且跟他们说:“大家是本班级当中智商最高的一部分,你们在学习当中肯定会取得比他们更加优异的成绩。”

十年过去了,研究人员再来跟踪调查时,发现当年被叫出去的那部分人真的取得了比其他同学更高的成就。

这一实验就证明,很多事情其实都不是注定的,而是会受到个体对于自己的一些心理暗示的。

暗示其实既包括来自他人的,也包括来自自己内心的。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怎样利用这种影响来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首先,就是坚持一种十分积极的人生态度,让自己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能够保持一种乐观面对的态度,这本身就能够增加成功率。

其次就是在面对那些难度比较大的事情之前,给自己鼓鼓劲,而不是让自己“泄气”,告诉自己尽管难度大,但是自己是能够做到的。

我们甚至可以去设想一下,当眼前的事情完成之后,自己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美好的愿景甚至可以成为自己做事情的动力,让自己内心充满动力。

比如说今年刚刚毕业的学生小于,由于原本学习不是特别努力,所以没有找到太合适的工作,也没有继续升学。毕业后陷入迷茫的他决定考研,压力巨大的小于并没有被压倒,而是将压力转为了动力。

他积极地鼓励自己,苦只是暂时的,等自己考上之后,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在备考期间他坚持有规律的作息,复习同时还读了很多专业相关的书籍。

最终小于成功被录取,之前养成的好习惯也帮助他进入了更好的生活。

所以说,你只管努力,不要顾及太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对于那些年纪较小的未成年人而言,他们在生活当中往往难以把握当下的局势,因为他们阅历以及心智都尚不成熟。所以对于他们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来源就是他们的父母。

作为一个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最亲近的人,他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鼓励孩子。

当然,这种动力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常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但是很多事情,我们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的。这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不是“幻想”。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Lin, C. E.Putting Your Thoughts On Trial: How To Use CBT Thought Records. Internnational Bipolar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