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家族性≠遗传性,专家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查

文 / 澎湃新闻
2017-10-20 20:16

今年是粉红丝带乳腺癌运动在全球开展25周年。

乳腺癌家族性≠遗传性,专家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查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大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25年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单一、局限,所有策略的制定都依靠于习惯和经验;而如今,我们拥有了更便捷、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保留乳房手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等治疗手段,以同样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得到更好治疗”的信念坚持,让我们一步步见证了国内抗击乳腺癌道路的不断发展,目前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还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临床诊疗实践指南与规范。

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相较于上个世纪70年代,乳腺癌早已不是一种罕见病。乳腺癌在一线大城市的患病比率节节攀升。多年来,乳腺癌在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始终位居女性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榜首,目前已经达到60/10万。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人们对于乳腺癌的重视以及筛查技术的不断提升,乳腺癌已经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邵志敏教授指出,目前I、II期乳腺癌占比可达70%,早期诊断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和美国相比依旧有差距。因为我们的70%里面,II期的占了绝大多数。而在美国,I期的患者就占70%。这其中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早期筛查没有完全普及。

邵志敏教授建议,35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每年都做一次B超检查,40岁以上的女性,一年或者一年半可做一次钼靶筛查。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很多患者依旧担心复发,在大家看来,复发就意味着“死亡”。的确,复发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邵志敏教授坦言,大约有30%的患者在治疗后会复发。以往,复发的确意味着活不长了,但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一些新药物的出现,即便是复发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悲观。

“40%-50%的复发患者,在持续治疗后,还能活过5年。”邵志敏教授指出,如今带瘤生存的比例明显增加。在他看来,乳腺癌也需用一种“慢病管控”的理念,做到治疗、康复全程管理。

家族性≠遗传性

乳腺癌有家族性,也就是说,在一个家族中有两个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就可称作家族性乳腺癌。遗传性乳腺癌主要是指有基因异常乳腺癌,大部分的遗传性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有关。

邵志敏教授指出,家族性乳腺癌和遗传性乳腺癌之间的确有交叉,比例在20%-30%之间。可以这么说,大部分遗传性乳腺癌都具有家族聚集性,但家族性乳腺癌的患者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易感基因。这可能和如今的检测技术还不够有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影响。

实际上,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在国内并不多,大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5%左右。通常,这部分患者都比较年轻。上海市肿瘤医院开设了遗传咨询门诊,病理科也能做BRCA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而言可以前往咨询。

如果发现BRCA基因突变,终身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高达60%。当然,这也并非完全不可控。就像安吉丽娜·朱莉那样做预防性切除手术的女性,在欧美并不少见。邵志敏教授解释,如果发现BRCA基因突变,有三种方式可以干预:

1.切除双侧乳腺组织,乳腺癌的发生率可以减少95%。

2.切除双侧卵巢,激素减少了,乳腺癌的发生率也能下降50%。

3.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