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式的好医生——75岁的彭民浩教授又获奖了!

文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09-06 21:08

8月3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及《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会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彭民浩教授被授予“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成为广西唯一既荣获“中国医师奖”又获“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的医师。

彭民浩教授:没有内疚感,成不了好医生

01

七旬老人堪称外科“教科书”

今年75岁,已经延迟退休十多年,可彭民浩教授一点没有七旬老人的样子,几天前他刚做了一台手术,一站就是8个小时,凌晨3时才下手术台。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对他是由衷地佩服,“先不说技术,光是‘站’这一项基本功,彭老就是教科书”。

彭民浩的手机里有一个“肝友群”,都是曾经接受过肝移植的患者,这些人是他的终生服务对象。多年前,正是彭民浩提出,对所有存活的肝移植患者提供终生服务,“他们活多久,我们服务多久”。如今,存活时间最长的肝移植患者已有18年。

刘季壮是目前广西存活时间最长的肝移植患者,今年“18岁”,他认为自己的新生命是从换肝的那一刻开始的。1999年一次突如其来的大吐血,让他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想活命,只有一条路——肝移植。

当时,肝移植手术在全国都还是新鲜事,风险高,意味着可能死在手术台上。“毫不夸张,我那时候是一盆一盆地吐血”,一次吐血上千毫升,让刘季壮意识到,不移植也是死,不如赌一把。于是,他把一条命交到彭民浩手上。2001年,48岁的他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彭民浩与肝移植患者刘季壮。

2005年,也就是手术后的第四年,刘季壮爬上了云南的玉龙雪山。在标示为海拔4506米的地方,他拨通了彭民浩的电话:“我就是想告诉您,我恢复得棒极了!谢谢您!”

02

五十重学艺摘“外科皇冠”

俗话说“四十不学艺”,彭民浩却是在50岁时决定从头再来,远赴澳大利亚学习肝移植技术。彭民浩告诉记者,1969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边远的乡村行医,切身体会到了民众对医疗技术的需求,一些肝病患者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离世,当时他就立志主攻肝胆外科。

出去进修学习回来,他又不满足了,因为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还是没办法挽救他们的生命。于是,他决定再去学,学肝移植。当时国内还没有几家医院能开展肝移植,这项技术被誉为“外科的皇冠”,“我要摘下这顶皇冠”。

1995年,从澳大利亚学成归来后,彭民浩开始组建广西的肝移植技术团队。医生们从市场上买来100头小猪,从养猪、喂猪做起,探索猪的肝脏移植技术。最终,一只小猪在接受肝移植手术后存活了1个月,这项技术终于可以推向临床了。

至今,该院已经完成100多例肝移植手术,存活10年以上的有近20人。

03

医生不能“手软”,就得技术过硬

彭民浩常对学生说,当外科医生不能手软,“你手一软,病人可能就死在你手上了”。

两年前,他为一名柳州的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手术,由于病情严重,在切除病变肝脏时发生了大出血,在场的医生都有些措手不及,彭民浩当机立断:“现在没有退路了,我不能停下来,出多少血就输多少血!”手术可以说是在血泊里完成的,那时已是73岁的彭民浩,在手术台上站了12个小时,终于给病人换上了新肝。

不能手软的背后,需要的是过硬的技术。在年轻一辈的医生眼里,彭民浩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每每遇到重大手术,只要有他在,心里就有底。

2013年8月8日,彭民浩作为主刀医生之一,参与了广西首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将一对肝脏相连的连体女婴成功分离。在他的手下,患儿出血量不到30毫升。

2017年,来宾一名孕妇被查出患有肝癌,面临“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生死抉择,那位勇敢的母亲选择“保孩子”。在肝部巨大肿瘤突然破裂的危急关头,又是彭民浩操刀成功切除了肿瘤,保住了母子两人性命。

04

内疚感会伴随医生的一生

人们常说医生是“手到病除”,彭民浩不完全同意,他认为应该是“心到病除”。这“心”有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没有这三心,当不了医生,只能当个旁观者。

对待每一个病人,医生要为他们思虑周全:该不该手术,有没有禁忌症,手术时机到不到,采取什么手术方式……而且,他常常怀有内疚感,哪怕是一台很顺利的手术,下来之后心里还是会想:会不会另一种方式会更好?

彭民浩说,人体非常复杂,很多领域还存在未知,所以医生难免犯错,但是医生犯错的代价太大了,必须时刻保持这样的内疚感,提醒自己少犯错,更不能犯同样的错,“没有内疚感的医生成不了好医生”。

在这位从医数十年的老人眼里,医生是个一辈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职业。即便如此,他却一路做到今天,只因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救活一个人,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彭民浩总是跟学生们说,外科医生面对每个病人,都要问五个问题:这个病人的疾病诊断是什么,有没有适应症,有没有禁忌症,手术时机是什么时候,选什么手术方式。可是,这五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成不变的。两年前还做不了的手术,可能两年后却能做,这就是医学领域永不停止的潮流,不学就会落后,也是做医生最大的乐趣所在,所谓的“学无止境”。

今年已经75岁的彭民浩依然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他说:“什么时候我跟不上潮流了,那才真的退休了。”

热烈祝贺彭民浩教授再获殊荣!

如今75岁的彭民浩教授依然活跃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像白求恩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像白求恩那样对伤病员极端热忱,像白求恩那样对技术精益求精,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