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增加肝癌风险80%?协和医院专家有话说……
研究靠不靠谱,要从数据分析入手。
记者丨明明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近日,英美多所大学的研究者联合发现,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竟然还有引发肝癌的风险!
这项研究的数据采样来源于英国的“基层医疗临床信息网络”( Primary Care Clinical Informatics Unit ,PCCIU),这个网络收集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电子病例和相关档案。研究者采样了苏格兰1993-2011年的PCCIU数据,其中包括患者分布、患者的病程、诊断和治疗等详细信息。此外,他们还从UK Biobank采样了47万人的数据。
分析发现,使用PPI的患者其肝癌发生风险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80%以上!
这个结果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的人认为这个结果过于耸人听闻,有的认为研究本身不够客观可靠,还有的对此表示很疑惑……
针对此研究,为给广大医生答疑解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特采访了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费贵军,我们一起看看费教授对此研究的看法。
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肝癌,风险增加80%。“单看这个结果的话,很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而追溯到研究本身,仔细分析研究数据会发现,80%的风险只是个相对概念。比如,相同观察数量的情况下,病例组中有18个人患病,对照组中有10个患病,那么病例组就比对照组患肝癌的风险增加了80%。因此,这是相对而言的结果,不是发病率或发生率。”费教授说。
追溯到研究本身的原始数据来看,在PCCIU病例对照分析中,434例肝癌病例与2103例非肝癌对照,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434例肝癌患者中,有145例(33.4%)曾经使用过PPI;2103例非肝癌患者中,有485例(23.1%)曾经使用过PPI。且研究显示,肝癌病例组比对照组更容易吸烟,饮酒,使用阿司匹林,并患有糖尿病、肝脏疾病和消化性溃疡等。
总体而言,与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使用PPI的比例更高(33%对比23%)。因此,PPI的使用与肝癌风险增加有关(未调整OR 1.74,95%CI 1.38,2.19;完全调整OR 1.80,95%CI 1.34,2.41)。然而,研究中只是提到使用PPI与患肝癌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文章结论中也认为这种相关性不能确定为因果关系,也可能是混杂因素造成或者反向因果关系。
同时,该研究的另外的一组基于47万人群的调查资料显示,PPI的使用只与肝内胆管上皮癌的增多相关,与肝细胞肝癌没有相关性。而我国人群中肝癌主要还是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上皮癌是很少见的肿瘤。
费教授说到,这个研究属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身的结论比较客观。读者不应过度解读,如果对数据分析不透彻,混淆发生风险与发生率的概念,就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造成大众的恐慌。
PPI自上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备受争议。2013年,来自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的 Sang Min教授团队在WJG上发文,认为PPI等抑酸剂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随后APT、CGH等杂志也相继发文,认为长期应用PPI可以造成肠嗜铬样细胞增生或类癌形成。2017年12月,GUT上的一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香港大学梁伟强教授团队回顾了2003-2012年香港全港性健康数据库,发现即使根除HP后,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胃癌,而这一现象归咎于长期服用PPI可继续加重HP导致的胃炎。此文一出也引来学术界的激烈口水战。
费教授表示,尽管PPI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骨质疏松及吸入性肺炎等,但其在临床上治疗酸相关疾病、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等方面的疗效是确切的。且在临床,一般不会长期应用PPI,通常以控制症状为目标,达到最低的用量。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用PPI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用PPI了。
另外,费教授说,有些患者需要长期应用PPI(如胃食管反流、巴雷特食管患者),这种情况,临床一般遵循两个原则:
1.按需治疗,并非每天常规用药;
2.针对患者应用适合其病情的PPI最小剂量,加强监测,必要时应用促动力药物。
PPI因为应用范围很广,所以它致癌的消息引起了一阵大骚动。但实际上,所有的药物都只有在合理应用中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归根到底,合理使用,利大于弊,遵从医嘱,无需担心。
- 完 -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