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胰腺癌的发生机制将被颠覆?
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和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的 Faiyaz Notta 等报告的一项基础研究对当前有关胰腺癌发生机制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该研究认为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相关基因改变是在短时间内同时出现的,即出现了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即一条或数条染色体上某个特定区域在一次细胞过程中同时产生成千上百次的基因重组)。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胰腺癌通常在诊断时已出现进展且预后极差。
此前基于胰腺上皮内瘤变的研究所得出的观点认为,胰腺癌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基因突变(先是KRAS, 随后 CDKN2A, 最后 TP53和 SMAD4)逐步发生的,因为这些基因突变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但最近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其完全相反——所有的基因改变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并且可能伴随着肿瘤细胞内快速且复杂的基因重组。
研究者研发并验证了一个叫做CELLULOID 的新的信息工具,该工具能从全基因数据中估测肿瘤染色体倍数及基因拷贝数。研究者利用它评估了107 例原发或转移性胰腺导管细胞癌。结果发现 45%(48/107) 的肿瘤染色体拷贝数出现了多倍化;而含有TP53 基因突变的肿瘤,其倍数改变的发生率尤其高。此外,研究者还研发出一套名为ChromAL 的算法,用于区分染色体碎裂和随着时间逐次累积起来的突变结果。结果发现,大概 2/3的胰腺癌(65.4%,70/107)出现了染色体碎裂;而在另外一组独立胰腺癌样本的基因组队列中也观察到了 84 例相同的结果。
研究者认为,若染色体碎裂出现在肿瘤细胞中,一次突变事件就足以改变整个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转移性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肿瘤从发生到进展转移的间隔将非常短,这和观察到的 80% 的胰腺癌在诊断时已经出现进展的现象是一致的。这意味着若想早期筛查胰腺癌,就必须检测出极微小的、癌前级别的病变。
另一方面,该研究认为,这一结果可能有助于靶向治疗研究的开展,肿瘤中受 DNA 重组影响的大部分基因可能可以提供药物干预的靶点,尽管尚未确认这些基因表现为某类肿瘤标志物或者某种耐药机制。
转自全球肿瘤快讯
全球肿瘤医生网是由医生组建的专业抗癌技术服务平台,与国内外医院保持密切的会诊和转诊合作关系,可以帮助患者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适合的医院、技术、药物、临床实验进行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终身的抗癌追踪和治疗服务。国内患者可以通过全球肿瘤医生网接受权威癌症专家的会诊,通过平台直接预约前往美国医院治疗,也可以通过平台接受最新抗癌技术评估和治疗。详情登陆全球肿瘤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