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临床科研设计暨肺癌低剂量CT筛查研究进展培训班”在京举行
2018年8月31日至9月2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及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学位点共同举办的“中美临床科研设计暨肺癌低剂量CT筛查研究进展培训班”在京成功举办。
出席会议的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张宗德,党委副书记李艳红,欧亚科学院院士刘保彦,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赵彦云。中美著名流行病学和影像学界多位专家及近百名学员参加。
大会主席、北京胸科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吕平欣主持开幕式。张宗德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绿通”项目的由来及意义,并对辛勤工作的“绿通”项目研究人员表示感谢。他对本次培训班课程设计安排给出高度评价,并指出,研究方法对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希望学员通过本次培训能提高临床科研能力。
李艳红副书记表示现在是合作、共享和共赢的时代,交流、合作和融合的平台非常重要。本次培训班由影像科与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学位点共同举办,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跨学科的合作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必然可以产生新的火花,实现共赢的目标。她还说到,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生需要终身学习,临床加科研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希望学员通过本次培训班有所收获,最后预祝学习班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刘保彦院士和赵彦云院长分别以“应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思路与方法开展临床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之后由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学位点李卫民教授的团队,围绕临床科研方法进行授课。北京胸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杜建,以“结核病临床科研数据平台建设暨结核病医疗大数据整合与利用”为题,介绍了结核联盟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现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培训期间,十位知名专家围绕肺癌的低剂量筛查技术和指南以及肺结节影像诊断及处理等内容做了精彩的讲座,逄宇博士分享了“SCI论文撰写经验”。晚间多位专家就绿通项目研究中的想法、困惑和论文撰写等问题与学员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迟迟不愿散场。培训的最后一天,来自耶鲁大学的张亚玮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生动的讲解了“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为期三天的培训班,既有立足大局、高屋建瓴、引人深思的报告,亦有系统全面、实例丰富、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讲座,学员均表示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稿件撰写:医学影像中心 李多
页面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