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这五大原则,你知道吗?

文 / 不忘初心勇敢前进
2017-10-07 21:58

艾灸的这五大原则,你知道吗?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却收效甚微。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一、艾灸的姿势

艾灸时,你是喜欢躺着,还是坐着?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按需选择!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

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二、重灸治大病!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什么叫重灸?

即加大灸量!不过,此法却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

此外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三、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

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

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医学入门》上说: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这是说: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

四、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

“炙”字上边有月字,俗称肉月偏旁,是“肉”的意思,下边是“火”字,所以它本意是用火烤肉。“灸”,灼也,从“火”,久声。艾灸以火调病,需要久重视久,运用久。火和久有机结合,就能够达到祛病防病的作用。

灸是讲究入穴的,用阳气的能量艾的能量舒经活血消炎散寒,能量要顺着穴位进到身体里面去的。所以灸法是通过毛孔的打开,穴位开阖,经络的疏通,把阳气的能量穿透进身体里。

所以,艾灸讲究艾火和药力的渗透,而不是烤。

但是,有的人艾灸时,有的穴位觉得不烫,有的穴位觉得很烫,这是什么原因?

不热:表明体内寒气极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此时应该加大灸量(即增加单穴艾灸时间和频率)。

烫: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此时应该多用手揉,疏通经络。

艾灸治疗时,主要以患者感受为主,以皮肤红晕温热为度,而不是追求烫,所以灸友们在艾灸时要注重灸感,不能搞错重点。

五、艾灸分补泻,一定要明了

1、明火泻,暗火补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1)艾炷灸补法 点燃艾炷后, 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2)艾炷灸泻法 施灸,点燃艾 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 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3)艾条灸补法 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 不散。

(4)艾条灸泻法 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 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