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如何“压”出胃癌的?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有些地区,胃癌甚至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青年人患胃癌的比例在增加,15%的患者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
原因
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根据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的调查研究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原因1:外因
胃癌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食物、土壤、水源等。食用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高盐及腌制食品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土壤、水源中的有机物或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与癌肿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有资料表明,吸烟者胃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不良饮食习惯是许多胃癌前期病变(如胃炎、胃溃疡)的直接诱因,而这些致病因素也是人们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可以避免的。养成科学规律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癌的发生。
Q1
该如何养成良好科学规律的饮食习惯呢?
1.应尽量避免进食粗糙的食物。对玉米、高粱米等粗粮,应该用高压锅煮烂,以免进食时由于食物粗糙损伤上消化道和胃黏膜。
2.少吃或不吃高盐、腌制和熏制食品,如咸鱼、腊肉和含有添加剂的食品。
3.少吃油炸和烧烤食品。鱼、肉、蛋在油煎和烧烤时,要经历一个热解过程,产生的热解物中含有致癌物质。
4.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特别要克服常吃夜宵的习惯。因为夜间睡眠时,胃黏膜处于再生修复的过程,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其黏膜的修复也就不能顺利进行。同时食物停滞在胃中,会使消化液分泌旺盛,对胃黏膜形成刺激,长期下去会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最终可能引发胃癌。
5.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牛奶。蔬菜、水果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大量的维生素C。
原因2:内因
据统计胃癌患者家族中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四倍。日本高发区的土著人移居美国后,其发病率仍高于当地的白种人,表明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原因3:癌前疾病
指能演变为胃癌的良性胃部疾病,包括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等。
原因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于胃癌发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抑郁、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许多研究认为二者之间有关。研究发现,焦虑可降低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胃癌的发生往往和精神情绪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有关专家总结出有如下情况者易患胃癌:失去亲人后过度悲痛、紧张、忧虑;对他人的愤怒无法发泄;极为强烈的自卑感,妄自菲薄,逆来顺受;与父母一方或双方关系紧张。目前长时间加班和熬夜玩乐成为年轻白领生活的常态,白领还普遍感到压力和紧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和疲劳状态的人更易诱发胃癌。
案例分析
某女士今年41岁,正值事业上升期,日常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比较大。家庭中和公婆的关系较为紧张,经常因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闷气。半年前,其感到上腹部偶有不适,自己买了些药服用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是经常反复发作。她曾去过单位附近诊所就诊,被告知为胃炎。直到半月前,她出现明显腹胀、食欲明显减退并伴有消瘦,再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已是胃癌晚期并发生了肝转移和腹水。
京、沪等大城市的一项398例胃癌调查发现,各地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胃癌患者都有经常生闷气的情况,从而说明不良的精神因素可以导致胃癌的发生。同时各地调查还发现,性格开朗、精神健康的人不易患胃癌。动物实验也证明,在连续精神刺激下,动物体内可长出肿瘤。所以,少忧郁,多乐观,凡事想得开,是防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国外有研究表明,性格克制、压抑情绪、好生闷气,焦虑、抑郁的人免疫力比较低下,容易患各种癌症。
临床表现
起病多隐匿。早期胃癌可无症状,或只有轻微之上腹不适,食欲缺乏,疲倦等,局部可无体征,常误诊为慢性胃炎,直至癌肿发展至中晚期,方相继出现下述表现:
1﹒症状
(1)上腹疼痛:初为隐痛,后逐渐加重呈中至重度,多于饭后发生,无间歇期,服制酸剂不能缓解,但位于幽门部溃疡癌,其症状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似。
(2)食欲缺乏:胃癌患者常有食欲缺乏,尤其既往食欲良好者,近期内出现食量锐减进行性消瘦、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均应疑及本病。
(3)消化道出血:多为小量呕血或黑便,少数以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首症,乃癌肿溃破累及血管所致。
(4)进行性贫血:少数患者以贫血为首症就诊,多为癌肿所致的慢性进行性失血。
(5)其他:因肿瘤的部位、大小、转移与否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贲门部癌可较早出现吞咽困难;幽门部癌可引起幽门梗阻;肺转移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肝转移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骨转移出现骨痛等。
2﹒体征
晚期可有发热、衰竭、恶病质等。上腹部可扪到质硬的肿块,常有压痛,幽门部肿块可出现胃蠕动波、振水音。
胃癌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而且可以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就需要对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目前的误诊或漏诊原因多由于:存有侥幸心理或对胃癌认识不足。有些患者有轻微的进食阻塞感、上腹痛、食欲缺乏等症状,不到医院就诊,而是随便服用市售胃药来对症治疗。
有些患者出现不明诱因的消瘦、乏力等症状,认为自己是由于工作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造成,并未及时就医。认为胃病是中老年人的毛病,年轻人胃疼肯定是饮食不当引起的。
医学研究显示,胃从正常状态到癌的演变,常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一般都在几年至十多年,即使发展迅速,也要好几年时间。若在这段过程中进行检查,就有可能及时发现并阻断胃癌的发生或发展,其预后结果必定大不一样。
生活中,胃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似乎没啥大问题,但一检查出胃癌,恐怕就有天塌的感觉。那么,“胃痛”离“胃癌”到底有多远?有没有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其实,任何疾病治疗的途径都应该是先诊断,再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表现,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会进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
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进行排查。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卫生手册——外科分册》
作者 沈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