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杀手榜”前5,消化道肿瘤一下占了4个!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 70%。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整理|好大一只龙猫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2013 年全国新发病例数368.2 万例(男性204.9 万例, 女性163.3 万例),肿瘤死亡数222.9 万例(男性140.6 万例,女性82.3 万例)。2016年1月25日,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教授等在CA Cancer J Clin杂志上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中称中国2015年估计有4292,000例癌症新发病例,2814,000例癌症死亡。也就意味着全国每一分钟就有8人患癌,5人因癌症死亡。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死亡率最高的5种癌症。
5
“杀手榜”第五位——结直肠癌
(死亡率16.5/10万)
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男性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 3 位、女性居第 2 位。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发病率的升高主要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肥胖和缺少体力活动等。肉类食物在人们日常饮食中比重的增加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升高呈正相关。典型例子来自于移民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例如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就比日本国内高出2.5倍。
家族史、肠道腺瘤和慢性炎症等遗传和疾病因素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有家族史者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病可能性大大提高。结直肠癌是由肠道腺瘤性息肉演变形成的,腺瘤的直径越大则癌变的可能性越大。长期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病史越长者癌变可能性就越大。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效果非常明确,通过筛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可有效提高病人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我国5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推荐以50岁为筛查的起始年龄。传统肠癌筛查方法有大便隐血试验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而新型的筛查方法则有粪便核酸测试、CT肠镜和电子肠镜等。结肠镜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肠镜加病理活检是结直肠癌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
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主要在于减少和消除这些危险因素,饮食结构要合理,多进食蔬菜和水果,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者要定期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发现腺瘤要立即摘除。
4
“杀手榜”第四位——食管癌
(死亡率20.6/10万)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以食管鳞癌为主,食管癌的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福建和重庆。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很多,目前公认饮酒、吸烟、对食管造成损伤的各类慢性刺激及环境因素是中国食管鳞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喜吃烫食、超量饮酒、低收入、低体质指数、既往食管病变、不按时就餐、喜食辣食及肿瘤家族史等均是增加食管癌患病风险的因素。多食蔬菜水果虽可降低食管癌的发病,但仍无法抵消烟酒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目前 , 超过 90% 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 , 生活质量低 , 总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20%。而仅累及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的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即可根治, 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疗效, 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势, 患者5 年生存率可超过95%。
符合第1 条和2~6 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 年龄超过40 岁;(2) 来自食管癌高发区;(3) 有上消化道症状;(4) 有食管癌家族史;(5)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6)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 已基本被淘汰。
3
“杀手榜”第三位——胃癌
(死亡率30.1/10万)
我国是一个胃癌大国,胃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第2位,死亡率为第3位,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占全球胃癌发病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不同于日韩等国,我国的胃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胃癌比例低(仅10 %左右)、进展期病例为主要诊治对象等特点。另外,近年来新发胃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患者的比例由上世纪 70 年代的 1.7%蹿升至当前的 3.3%。
目前经实验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胃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摄盐、蔬菜与水果摄入、维生素 C、食物冷藏、吸烟、饮酒和不良饮食行为等。国内研究较为公认的是,如进食不按时、过快、过热、过咸、不吃早餐、暴饮暴 食、吃 剩 饭 菜、常食 油 炸 食 品、常食 用 烧烤等。这些饮食习惯导致损伤上消化道内壁黏膜的频率增加,长期作用引起慢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是引发癌变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史及肿瘤家族史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WHO把指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发生胃窦和( 或) 胃 体癌的Ⅰ类致癌原,认为 Hp 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从最初的胃炎、癌前病变到胃癌的发生经历 3~ 5 年,甚至更长; 但一般在这过程中无明显的症状,发现时大都处于中晚期。胃癌早期筛查费用较高,我国一直采用门诊机会性筛查,导致胃癌早期诊断率< 10% 。依据胃癌诊治时期的不同,胃癌 5 年生存率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胃癌早期手术后 5 年存活率Ⅰ期为 90% ,Ⅱ期为 66% ,Ⅲ期为 51% ,而胃癌晚期仅为 14%。
胃镜检测被认为是胃癌检测的“金标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超过 90% ,是目前最直观、最有效的胃癌早期检测手段。
2
“杀手榜”第二位——肝癌
(死亡率31.6/10万)
肝癌是全球发病率位居第五位的恶性肿瘤,占据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人口的6%和9%,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大死因,年死亡人口74万(2012年),将近四分之三的病例发生于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发病及死亡人数中将近一半发生在中国,以侵袭性强、死亡率高著称。
慢性肝脏炎症的持续进展和恶性转化可以导致肝癌发生。而我国有大约 3 亿人患有肝脏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 ( 感染 HBV 的乙型肝炎和感染HCV 的丙型肝炎为主,我国 HBV 感染的乙型肝炎更多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等。
我国肝癌患者被诊断时多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其治疗手段非常受限,同时伴随着血行转移和癌栓形成,直接导致我国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
肝癌可无明显症状,往往于常规体检时发现,重在预防。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炎的预防和及时治疗都能降低肝癌的发病,台湾一项研究显示,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超过70%的肝癌发生。
1
“杀手榜”第一位——肺癌
(死亡率59.1/10万)
肺癌同时也是人类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占据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及女性第三位,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别为180万和160万(2012年),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新发及死亡病例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于中国。
肺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吸烟(包括吸二手烟)、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等是引发肺癌的重要原因,另外,某些类型的肺癌与特定基因的变异也不无关系。
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不到2%,即使是最早期的肺癌五年生存率也不到50%,因此,肺癌重在预防,减少烟草摄入是其中最有效的一项,在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中,WHO特别指出,在中国,减少煤炉的使用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另外,每年定期体检也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癌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癌症的无知。
参考文献:
1.陈万青, 郑荣寿, 张思维,等。 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7(1):1-7.
2.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115.
3.柏愚, 杨帆, 马丹,等。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J]. 胃肠病学, 2015, 32(6):345-36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53(11):1177-1191.
5.汪建平。 重视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8):622-624.
6.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4年,北京)[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4):320-337.
7.赫捷, 邵康。 中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及未来对策[J]. 中国癌症杂志, 2011(7):501-504.
8.李康, LIKang. 胃癌早期筛查研究新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 20(17):3125-3128.
9.季加孚。 我国胃癌防治研究三十年回顾[J]. 中国肿瘤临床, 2013(22):1345-1351.
10.吕桂帅, 陈磊, 王红阳。 我国肝癌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生命科学, 2015(3):23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