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37岁胃癌晚期男子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名医告诉你,这点一定要做好!
相信大家
前段时间都认识了这位37岁的男子
他的这张遗愿清单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
刘凌峰对生活的愿望在网上流传后,
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与鼓励的话语,
不仅如此,众网友还付出实际行动:
事件“有爱”的发展中,
但,一篇文章打破了这份爱...
8月3日,名为《被有钱人玩坏了的大病筹》的自媒体文章称,刘凌峰的妻子王妮娜7月25日在轻松筹平台为丈夫发起筹款30万的信息不属实,刘凌峰本人是房产企业高管,名下另有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其去年出售武汉十多套房产变现,根本不缺钱。
简直大反转!真相如何,我们等候调查......但从刘凌峰事件,
我们不难发现,胃癌,在国人身上发生的年龄越来也早了...中国不仅是胃癌高发大国,还是死于胃癌的大国。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全世界胃癌病人有47%发生在中国,且多数发现时为偏晚期,50%死于胃癌的病例发生在中国,主要原因在于早诊率太低,治疗还不够规范。
不少人谈胃癌色变。然而,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高达九成以上,通过微创手术可精准治疗,达到根治效果。因此,提高筛查认识,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中山大学名医,我院食管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彭俊生教授在接受《广州日报》健康有约栏目记者采访时指出,胃镜仍然是胃癌筛查的金标准,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胃癌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胃有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患者,一定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现状
我国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城市地区前10位癌症中,胃癌的排名有所上升:在男性组别排名第二位,在女性组别排名第四位。彭俊生指出,近年来近端胃癌(食物进入胃部处)发病比例逐渐在增加,年轻人患病人数也在增加,“在我诊治患者中,偶有20多岁的学生患上胃癌的”。
在我国,早期胃癌患者占比仅一成左右,近九成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甚至是晚期,生存率比较低。彭俊生介绍,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难以察觉警示信号,因此要通过规范化的筛查手段进行,其中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筛查、确诊的金标准。
“大便潜血筛查是简易方法,基因筛查比较适合高危人群,肿瘤标记物检测敏感性不高,因此胃癌筛查金标准仍然是胃镜,其他手段难以轻易取代。”彭俊生介绍,通过胃镜检查可肉眼观察肿瘤组织,并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中超声胃镜可了解肿瘤侵犯程度,如侵犯胃壁的深度、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或者转移。早期胃癌有时难以诊断,目前,胃镜检查已有无痛下的高清电子胃镜、超声、放大、染色胃镜等方法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如有怀疑,建议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
四大类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
哪些人是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呢?一般人群做胃镜检查的频率应该是多少年一次呢?
彭俊生介绍,胃癌发病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明显为高,在粤东地区,近端胃癌比其他地区高。长期食用薰烤、腌制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在性别组别中,胃癌在男性中发病率比女性高2倍。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50岁以上的人士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胃部已出现不舒服、上腹胀痛、食欲下降、消瘦、大便黑色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行胃镜检查,如无特殊发现,以后每2-3年再行检查。
四大类高危人群,需要适当提高筛查的频率:1
有胃癌家族史;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Hp)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3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的;其中由慢性胃溃疡恶变转为胃癌的几率为1%-5%,发病率虽不高,但不能放松警惕。胃部分切除术后仅剩残胃的,5年后患胃癌风险明显加大,要提高警惕;
4
饮食喜欢高盐、腌制、吸烟、重度饮酒的。
治疗
早期胃癌:微创手术精准治疗可根治
在临床诊断中,胃癌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比例大约为1:9,二者的治疗手段存有很大的差异。
早期胃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要,配合定期复查。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有内镜治疗和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值得关注的是,彭俊生指出,过去针对肿瘤习惯性“一刀切”、大切特切的观念需要更新了,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精准治疗强调的是给予患者准确评估,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切得过多是过度治疗,直接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切得过少无法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符合没有淋巴转移,分化类型比较好,非溃疡型、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采取内镜治疗完整剥除粘膜组织(ESD)即可。
如果无法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内、外科医生共同配合再双镜联合:一方面外科医生用腹腔镜配合内镜医生用胃镜一起探查,内镜辅助判断肿瘤位置,利用示踪剂准确显示肿瘤病灶的范围及前哨淋巴结,切除后取组织活检,半小时内可得结果,确定是否已切除干净。由于腹腔镜的高清镜头有放大的作用,如果加上3D功能,腔镜下对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反而更彻底,而且耗时比传统手术时间还短。通过微创等手段实现精准治疗是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刀切的传统方式。
治疗
进展期胃癌:最讲究治疗手段
彭俊生介绍,与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不同,进展期胃癌需要综合治疗手段,根据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学类型、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来帮助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例如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
“确定肿瘤分期很重要,不同分期治疗方法不同。”彭俊生表示,进展期胃癌不同患者状况均不同,最考验医生的是精准判断肿瘤分期和类型,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实际治疗中,一些晚期胃癌正处于“发展迅猛”阶段,这个时候并不适合立即手术切除,否则不但无法切除干净,而且还会刺激肿瘤蔓延、淋巴转移,这时候应该先化疗,等肿瘤缩小了、降期了再进行手术,手术后再结合病情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预防
预防肿瘤并发症:营养治疗应贯穿治疗全程
胃癌常合并营养不良,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综合征、贫血、腹泻等常见并发症,放化疗后也会令病人产生恶心呕吐、灼痛等多种副作用。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无论是手术后,还是放化疗中,身体的不适痛苦万分,部分患者甚至因为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
彭俊生指出,肿瘤治疗过程中并发症高,与不重视营养治疗密切相关,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状况,可以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胃癌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瘘、感染、梗阻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在放化疗时无法正常进食,这时候普通饮食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协同“抗战”,需要额外的营养手段。
“手术前严重营养不良,应该要先给予营养支持,如果口服达不到六成的营养需要,应以静脉方式输入补充营养。”彭俊生表示,营养治疗并非是肿瘤治疗的辅助手段,而是贯穿整个肿瘤治疗过程的重要手段,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对于已出现并发症或是手术创伤大的,及时增加营养支持,即使顺利出院也要持续跟踪,提供必要的营养指导和补充。
对于生活
我们有美好的期望~
本文指导专家
食管胃肠外科 彭俊生 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名医
198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2004年取得教授专业技术资格并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近30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擅长食管、胃肠、胰腺、肛门疾病等疑难病例的诊治。擅长外科手术治疗配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明显地提高了消化道重大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在胃癌和临床营养方面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其临床营养研究成果和胃癌系列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在临床营养界,现为欧洲ESPEN会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外科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医学营养与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参加《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补充性肠外营养》等专家共识的制定。
在肿瘤界,现任国际胃癌协会委员(IGCA)、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参加了《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治》、《残胃癌诊治》及《胃肠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等专家共识的制定。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记者:梁超仪
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搜狗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