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肝癌,这个障碍为何跨不过?

文 / 医学界肿瘤频道mp
2017-07-04 17:39

肝癌防治从提倡“三早”已变更为“六早”,治疗上也已向分子靶向时代迈进,但为何要翻过肝癌治疗的真正节点,会这般困难重重?

采访专家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李强

记者丨光啊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肝癌是全球发病率位居第五位的恶性肿瘤,它以强侵袭性、高异质性和高死亡率著称。我国肝癌的病死率位居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肺癌。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原发性肝癌引起全球745517人死亡。据报道,有55%肝癌发生在中国,这也是肿瘤在中国男性死亡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要实现肝癌早诊早知、有效防治到底是怎样一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工程呢?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医学界》有幸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也是著名的肝胆肿瘤学专家李强教授,请他讲述肝癌防、筛、诊、治的变迁以及未来的挑战。

防:防肝炎防食品污染

李强教授:以前肝癌防治主要提倡“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在变更为“六早”,开始讲早期预测,即能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析,推测哪些患者是高危人群;早期预防,例如乙肝疫苗接种,将预防前移;再有是早期治愈。

我国肝癌发病的最主要病因,也称高危因素是肝炎,特别是乙肝。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家就提出控制肝炎的策略,要求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注射乙肝疫苗,并在出生1个月时复种。实际疫苗接种两次已能起到预防作用,为更好控制乙肝,我国另要求6个月时再加种一次,确保婴儿体内抗体都能达到有效水平。从数据上看,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在我国已大幅下降,5年前,我国乙肝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占全国总人口10%,现在降至了9%。

肝癌发病另一较大因素是食品污染,例如豆类、谷类中的黄曲霉素、饮用水中藻类污染都是肝癌高致病因素,国家为此也在推行治水防霉策略。相信再过20-30年,随着时间推移科技更迭,医学和非医学领域的共同进步,我国乙肝现状将有更大好转,中国肝癌发病率会大幅下降,达到与欧美发达国家相近的程度。

筛:技术已完备,缺在筛查意识上

李强教授:谈筛查要先明确两个概念,正常健康查体和针对肝癌的普查,分别针对哪些人群呢?正常人查体每年一次,肝功能、肝脏超声是必查项目;有肝癌家族史、乙肝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有肝脏背景疾病者、长期酗酒者、肝硬化者,要针对性查体,其中肝硬化患者主张3个月查一次,其他是6个月一次。普查以超声检查最有效,目前高频探头的超声在肝癌识别、肝占位鉴别方面有不俗的表现,肝硬化患者还可以做肿瘤标志物检查。

超声或肿瘤标志物结果可疑人群,需要进一步做强化CT或核磁检查。在肝癌诊断上,核磁的准确性要优于强化CT,核磁能很好显示0.5cm的肿瘤,甚至0.3cm也能被诊断出,可以说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发现早期肝癌(肿瘤小于2cm)非常容易,需要提高的是人们的筛查意识!

治:全身性治疗的明天在哪里?

李强教授:肝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从大层面将它分为三部分:局部治疗、区域治疗和全身治疗。我国在手术、射频技术、消融技术、微波治疗技术上已与先进国家同步,包括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介入治疗上,更是领先其他国家;但在全身治疗上,尚无明显有效的药物,特别对肝癌的分子分型、基因靶向治疗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也是肝癌预后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了解乳腺癌、大肠癌、肺癌已有很好的靶向治疗措施,经此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大幅提高,为何肝癌在这方面难以匹敌?

肝脏是人体实现合成、分解、解毒和代谢的最主要器官,我们摄入食物,如果直接进入静脉任何人都会高度过敏,只有当经过消化道再到肝脏分解将食物再合成为人体所需元素,进一步依照人体结构合成才能为人体所用,无论是脂肪、蛋白、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还是氨基酸。肝脏还有解毒功能,即使有效的药物进入肝脏同样会被分解。可以说,它独有的性能反倒阻碍了治疗的有效性,且肝癌的异质性是治疗效果不佳的另一重要因素,也因此研究如何克服肝脏解毒对药物的破坏成为临床面临的很大问题。

目前,早期发现依然是治愈肝癌最有效的手段。早期肝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80%,甚至近90%,有些医院可以在90%以上。Ⅱ期肝癌是50%-60%,Ⅲ期只有20%,Ⅳ期几乎无5年生存率可谈。

挑战:新药物和新靶点研发

李强教授:肝癌药物治疗应该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索拉菲尼已在临床应用近10年,欧美和中国都开展了临床Ⅲ期和Ⅳ期试验,证实此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防止局部治疗患者复发,但有效性和提高生存率程度上远未达到期望。因此新药物和新靶点的研发会是临床与基础工作非常重要的热点,这是提高肝癌生存率的节点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要攻克的难题。

专家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李强教授

学术职务: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天津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学会理事,国际肝胆胰外科学会常委美国外科学会委员。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国家新世纪人才,天津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教师,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委,带教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SCI收录,主编《肝脏肿瘤治疗学》、《肿瘤疑难病例分析》、《腹部肿瘤学》,副主编《肿瘤手术学》,参与编写《简明肿瘤学》、《肿瘤护理学》、《临床麻醉学》等专著。《肝癌》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肝胆外科杂志》等多个期刊编委。

擅长领域:李强教授为国内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在肝脏、胰腺和胆道肿瘤的诊治及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实施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术、全肝血流阻断,半离体肝切除,完成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肝切除,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超大肝切除(肝三叶切除)治疗高位胆管癌,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术、胰腺癌外科,特别开展胰腺癌根治手术、胰腺癌区域切除、以颈内静脉替代门静脉移植,提高了胰腺癌的切除率和治愈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手术成功率及生存率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共同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项目1项,承担973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级自然基金项目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8项。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