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力》一书获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称号,这本书说出了癌症秘密
作者 胡德荣
继产生广泛影响的《癌症只是慢性病》之后,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沉浸抗癌临床工作近40年而编著的《抗癌力》一书,日前获得上海市科委组织评选的“优秀科普图书”。
《抗癌力》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何裕民教授通过对28000多例肿瘤病例的临床观察、分析,得出左右着个体癌症发生发展背后的一类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影响力量——抗癌力。每个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抗癌力的存在使大多数人与原癌基因相安无事,而癌症患者抗癌力的流失导致原癌基因恶性病变。正是因为抗癌力,让癌症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更让癌症有了自愈的可能。
什么是抗癌力,抗癌力有什么特点,如何提升自身体内的抗癌力、避免触发原癌基因、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恶化等问题,何裕民教授在这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中一一给出了答案。
“抗癌力指的是人体的一类综合能力,它表现为身心协调状态下机体对于正常机能的维护、适应、修复与增进”
什么是抗癌力?何裕民解读说:“抗癌力(Anticancer ability)指的是个体本身所具备的一大类综合能力:它可促使自我防范癌变,帮助摆脱癌症干扰,或从癌症伤损中修复,从而维持健康的能力。”
“还可以嚼文咬字地说: 抗癌力指的是人体的一类综合能力,它表现为身心协调状态下机体对于正常机能的维护、适应、修复与增进,至少涉及四大方面:1、对异常(癌变等)细胞的及时识别及清理。2、对创伤的正确修复及维护,它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 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 这本身就是多个功能协调/协同后的结局。3、对代谢废物或致癌物的及时清除。4、对外界变化的顺应与自我及时调整等。”
何裕民说:“需要强调的是‘抗癌力’是人体心身有序协调状态下的机体一类综合能力, 而不是某一项或者某一方面的特殊机能。正因为它是一项综合机能,才有助于机体防范或阻缓癌症的发生发展,并帮助机体从癌症状态中自我康复。”
“与其他各种具体的癌症防治措施相比较,‘抗癌力’有五条较为核心的属性特点”
何裕民说:“抗癌力”是相对于各种具体的防癌疗法而存在的,与其他各种具体的癌症防治措施相比较,它有五条较为核心的属性特点:
1、自我性: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2、综合性: 往往涉及自我内在诸多机能及生理心理环节。
3、潜在性: 本质上,它是隐而不显的,难以用一二项指标或指证来标记它,但它却常常功能颇巨,作用明显。
4、可变性:抗癌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自我强化或削弱的;甚至,有时候短时期都可以大大激发与促进。
5、心身协调中,心常常占据主导性。
何裕民指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对医学界提出了两条重要教诲, 第一以不造成伤害为原则,第二要尊敬自然本身的力量。这些一直被历代医学大师们所铭记,而‘抗癌力’概念的提出、推行及逐步成熟,就是践行这些原则的典范。”
“奶奶还活着,快九十了。她生食道癌到现在,已经活过近二十年”
关于癌症的无数个“为什么”,何裕民在书中详细例举了癌症的10个“为什么”:
1、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2、为什么在中国,城市里的癌症发病率,明显地比农村为高?而且, 更不可理解的是,死亡率城市也高于农村?
3、为什么东部地区发达地区普遍都远高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4、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身体十分壮实从来不生病,甚至感冒都没有。突然生了癌,很快就走了?
5、大家都说生癌是免疫力低下之故。但太多的人,生癌前从不生病,连感冒都罕见,何谓免疫力低下?不是自相矛盾吗?
6、媒体一直在说肺癌患者往往是因为抽烟, 但是很多不抽烟的人偏偏患了肺癌,而且也常常死得很快,为什么?
7、为什么城市里生癌的女性,都是些“好女人”?
8、为什么有钱人生了癌,常常死得更快?为什么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生了癌,也常常死的更快?
9、在中国为什么3到5成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
10、为什么有一些人生癌不怎么治疗,却活过10年、20年,甚至30年?
针对第10个“为什么”,何裕民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一个学生, 她奶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查出是食道癌,奶奶吃东西有点噎嗝,到上海来看病,钡餐一查,食道严重缺损,活检示食道鳞癌。西医说:这么大年龄了,开刀体力不行,她也没钱,也不想化疗,算了!然后,就哄一哄她,说她吃的太快了,烧伤了,是炎症,让她回去吃慢一点,烂一些,并在我处开了点中药方,回去了。几年后,学生出国了也没联系。年前几天回来:告诉说:奶奶还活着,快九十了。她生食道癌到现在,已经活过近二十年。我手上癌症患者没有接受创伤性治疗而活过100岁的有好几个。 其中, 没做手术的晚期肠癌患者乐老太已经106了,她是老知识分子(30年代大学生),她自己说当时(93岁确诊时)如果开刀,也许一百个她,早已走了!癌症充满着疑团,而癌症的威胁又是现实的,如果能从这些疑团中寻找一些有助于破解疑团的蛛丝马迹,也许很多癌症病人就可以避免死于非命。”
“让人活着,才是治疗癌症的目的”
何裕民在书中说:“让人活着,才是治疗癌症的目的。这问题首当其冲地涉及到患者及其家属,也同样应该为医师所关注。但恰恰在这一点上,人们茫然了,只知道癌症来临,就是要杀死癌症!”
何裕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企业界著名老大,2014年时整70了,偶尔体检发现肺内一个结节,他本人不抽烟,熟稔只是慢性病而已,不当回事,不想匆忙处理,原来想通过病人朋友来上海找我,恰好那朋友暂时不在国内,需等两周,他本来是悠悠的,但家属不干, 妻女非逼着他尽快去京城最好医院。
他是个名人,医院自然很重视,组织会诊,院长亲自拍胸脯说:没问题,很简单!以最好设备做微创。几天后出院了,没什么不适感,一个星期后出现胸闷气喘,一查,胸水,开始也没太当回事,胸水抽了就是。开始是一周抽一次,后三四天抽一次,再后来,他自己怕了,最后销声匿迹几个月,到了国外求救,逃过一劫。他的这个“劫”,是不是因盲目无知或过于狂妄导致的?
此后,他真的后悔莫及,想想自己一辈子做事都会三思而行,不受他人干扰,唯独此事,何如此糊涂,也就有了如此结局。
何裕民指出:“我们一直说医学要讲‘人本主义’,医疗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 什么叫‘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就是以人命为中心,让人尽可能活着,且兼顾生存质量:既要活下去,还要舒适,有尊严,有品味!这才是治疗癌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