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颈动脉斑块危险程度有多大?不能只看大小,这项指标更重要
“我体检查出左侧颈动脉有一个1.8*2.4mm的斑块,右侧也有一个1.6*2.6mm的斑块,这样的斑块危险吗?会发生脑梗吗?需要治疗吗?”
看到体检报告上的“斑块”这两个字,很多人的脑子里马上就会闪现出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的确,颈动脉斑块是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生则提示全身各处的血管都可能发生了同样的病变,而动脉斑块是引起冠心病、心梗、脑中风等发生的病理基础。
因此,对颈动脉斑块要给予高度重视,特别要对斑块的危险性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更合理地采取干预治疗措施防患于未然,那么如何判断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呢?
首先要知道斑块是如何形成的。斑块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脂肪进处内膜并沉积在内膜中层 ,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使脂肪发生脂质化,在改变内膜结构的同时,使内膜中层变厚而形成。通常以内膜中层增厚的程度来表示斑块的大小,厚度越厚向血管管腔凸出越大,斑块也就越大。
从理论上来说,斑块越大引起血管管腔狭窄的程度越严重,对血流的影响也越大,通常以狭窄率来衡量,比如狭窄率超过了75%时,表明血管病变很严重,大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来解决血管堵塞的问题。
但是,斑块的大小以及对血管堵塞的程度并非斑块最危险之处,其最大的危险是:斑块发生破裂,引起血小板大量聚积形成血栓,血栓会立即堵塞血管而引起心梗、脑梗等可致命的梗死性疾病。因此,了解斑块是否容易发生破裂,才能更准确地对其危险性做出评估。
医学上常通过彩超等检查中,斑块对超声波的回声作为衡量斑块稳定性的依据和指标:
无回声 表明斑块内存在存在新生血管的出血,形象一点说就是斑块内以血液等液体为主,斑块质地很软,容易在高血压、情绪激动、大量饮酒、长期熬夜等情况下发生破裂,是危险性较大的斑块。
低回声 表明斑块内以沉积的脂肪物质为主,正在发生炎性反应,斑块的质地也比较软,最外层的包裹的纤维组织等较薄,承受高血压等外力的能力不足,也属于容易发生破裂、有一定危险性的斑块。
等回声 表明斑块形成时间较长,斑块内已经发生了纤维组织增生,就像皮肤伤口处长了新肉一样,这样的斑块稳定性较好,不易发生破裂。
强回声 表明斑块对已经发生了钙化,质地较硬,类似于皮肤伤口愈合留下的瘢痕一样,即平常所说的硬斑,稳定性较好。
混合回声 顾名思义,即上述各种类型的斑块同时存在,这样的斑块危险性最大,表明机体存在多种导致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都可能随时导致斑块破裂而引起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患者可以通过上述描述对自己的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做大致判断,对无回声、低回声、混合回声的斑块要结合自身情况及时进行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因为这样的斑块处于形成及发展期,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有助于阻止、延缓甚至逆转斑块的进展,并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将斑块的危险性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