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乳腺癌康复者心情不好!全程心理干预亟需推广

文 / 搜狐医药
2018-07-18 03:02

作者 | 干玎竹

来源 | 搜狐健康

抗癌不仅要关注躯体治疗、药物疗效,更要让患者身、心、灵都获得重生的力量。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主任王丕琳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那些显著改变身体形象的癌症,尤其是乳腺癌术后、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病友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王丕琳介绍,早在1984年,美国三大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就表明,55%的乳腺癌症患者在治疗后2年仍存在焦虑情绪,45%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天坛医院乳腺科开展的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个情况。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心理反应。

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天坛肿瘤心理干预培训班”成功举行。

王丕琳表示,经过15年的探索,天坛医院乳腺科已经拥有一套乳腺癌患者的全程心理干预模型,希望通过对来自全国的肿瘤专业医护工作者、心理专业从业者、身心医学专业人士、安宁疗养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把这种理念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王丕琳介绍,天坛医院的全程心理干预模型囊括了患者从疑似确诊、确诊、手术、化疗、出院等不同阶段医生该如何与患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王丕琳表示,“比如在确诊时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病情渗透,进行谈话时的环境设置等,模型里都有详细介绍。除了不同阶段的心理支持谈话,我们也提倡随时关注病人的心理痛苦,根据心理痛苦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让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配合度更高,就医体验更好。同时避免因患者的心理问题影响治疗和康复。”

如何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共情、反思能力?如何面对患者受伤的灵魂?

我国著名医学人文专家、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王一方教授为学员梳理了新医学模式下的叙事医学的脉络。王一方教授提到:临床医学必须转型,向叙事者求教。疾苦的承担者也要成为讲述者;疾病的诊疗者、干预者也要成为倾听者、共情者、分担者。临床工作者不仅要关注疾病的生物学指标、疗效的获得,还要关注身心社灵的颠簸和颤抖,关注疾苦的历程和情节的变化。

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很多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却苦于难以开启肿瘤患者内心之门。本次培训班凭借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大师级的培训导师和专业级的培训内容来传播、分享肿瘤干预的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本次的培训班招生学员突破了200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专业医护工作者、心理专业从业者、身心医学专业人士、安宁疗养机构工作人员等多方人士积极响应报名参会,在同一平台上多维度共同解读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交流和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