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

文 / 科技日报
2018-07-06 06:50

两次入伍,无条件服从组织需要,他用知识报国毕生无悔。身患癌症,与病魔顽强搏斗25年,他在科研攻关的路上从未停歇。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装甲兵学院教授臧克茂。

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

今年86岁的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7项国防专利、两次荣立一等功。他被誉为武器科研战线的“钢铁战士”、全国和全军的“优秀教师”

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

“到哪我都能好好干”

1951年,臧克茂考上了浙江大学电机系。落后就要做亡国奴的切肤之痛,让他认准为国效力一条路。在浙大4年的8个寒暑假,他没有回一趟家,而是把时间都花在了用功读书上。

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

1955年大学毕业,臧克茂在志愿书上连写三句“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作为班长、团支部书记,我肯定带头,我就填了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当时我就想,到哪儿我都能好好干。”被安排到刚组建的哈军工的他,由于表现优异,次年就被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同批分配到哈军工的同志里第一个入党的人。

他在入党申请中写道:“我决心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坚持革命工作和革命斗争,坚决地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曾为我国第一艘潜艇设计改造推进电机,曾到大连造船厂给工人授课,曾随“华罗庚小分队”到田间为农民讲解“优选法”,也曾在大庆化工厂翻译进口设备说明书……

1966年,哈军工整体撤编,臧克茂和战友们集体转业。他被安排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作。脱下军装的日子,臧克茂感觉自己像离群的孤雁。远远听到部队战士铿锵的步履、激昂的军歌,他越发感到失落。

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

1979年,听说装甲兵工程学院派人到哈尔滨选拔教员,他赶紧报名。在几十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他,再次穿上军装。那一年,臧克茂47岁。一切从头学起,为补习装甲装备知识,臧克茂废寝忘食。当了解到我军坦克炮控系统快速精确瞄准性能与外军的差距时,他一头扎进相关研究领域,奋斗至今。

与癌症病魔斗争25年

“我必须与时间赛跑”

86岁高龄的臧克茂如今仍在只争朝夕忘我地工作,他说,“我必须与时间赛跑。”了解臧克茂的人都明白,他所说的“赛跑”,一方面指的是要解决的科研难题多,部队对武器装备需求时间紧迫;另一方面指他自己身患癌症,要跟死神比速度、抢时间。

上世纪80年代,我军主战坦克炮控系统大大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如何进一步缩短火力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和远距离打击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事装备教学的臧克茂,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

这是一个写满攻坚者败绩的风险领域,炮塔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与民用设备不大相同,它不仅需要经受-43℃严酷环境的考验,更因为坦克内密集的电子设备,需要更高的电磁兼容性。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臧克茂开始了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

眼看着科研攻关初见成效,1993年臧克茂却被确诊得了膀胱癌。“宁愿死在岗位上,也不愿死在医院里。”面对死神,臧克茂冷静下来,开始与时间“赛跑”。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除了日常生活与必要运动外,其余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25年如一日,他经常铆在办公室、实验室,往往一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1995年,臧克茂主持研究的“某炮塔电传控制装置”进入装车试验阶段,厄运却再一次袭来——他被查出前列腺结节,不排除癌症。每隔一段时间,臧克茂就要进一趟手术室,进行穿刺活检,但他科研攻关的脚步没有停歇。

1997年,该装置正式列装,一举使我军主战坦克火炮瞄准时间显著缩短,射击命中率大幅提高,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信心大增的臧克茂带领团队一鼓作气,先后跨越坦克炮控系统直流到交流控制、液压到全电控制、模拟到数字控制、小功率到大功率控制等重重难关,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全电式炮控系统”和“数字式大功率交流全电炮控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第二、三代主战坦克,使我国坦克炮控系统性能跃升至世界前列。

2007年,臧克茂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劝他该轻松一点了,不能再这样拼命,他却说:“我最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

古稀之年的臧克茂,瞄准未来战场,大胆提出发展“全电战斗车辆”的构想,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原理样车。

如今,臧克茂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就是希望自己亲手打造的“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实验室”早日晋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立身为梯,躬身为桥

他是全国和全军的“优秀教师”

从1955年走进哈军工担任助教起,臧克茂早已把“教书育人”四个字深深刻进了自己的灵魂。他说:“教学不是工厂的流水线,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教书匠。

臧克茂的办公桌边,放着一本《新华字典》,这是他前些年开始学电脑时买的。同事们劝他,“年纪这么大了,何苦费这个功夫?文字录入的工作交给年轻人就行。”臧克茂却说:“学习上的事没有应该不应该,多学点知识总是有用。”2007年他参加院士评选答辩时,自己操作电脑进行汇报、演示,专家们都对这位75岁的老先生刮目相看。

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

学习,在臧克茂那里,不仅是一种爱好和习惯,而且是他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他常说,“当老师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他47岁转行来到装甲兵,没几年功夫就从坦克“门外汉”成长为炮控系统专家;靠着数十年勤学不辍,他能够熟练运用日、英、德、俄4门外语;上世纪90年代,自动化控制技术刚刚流行,为了把新技术引入授课,他每天早上4、5点钟起床,赶到十几公里外参加地方高校举办的培训班,学完回来再给研究生讲课。

而走进臧克茂的家,很难想象这是一位院士的住房:水泥地,铁管床,40多年前打造的五斗柜,一台29英寸电视机是最时髦的家当。对此,臧克茂淡然一笑:“学院老早就动员我搬新房,我说老房子住惯了,新房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大爱无言,臧克茂的一生写满了对党、对国家、对科研、对学生和对家庭的爱,而他的故事也使我们每一个人重新思考价值,品味人生。

患癌25年的老院士,86岁仍在勇攀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