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大吃火锅烧烤,别忘了这个健康的敌人

文 / 生命密码栏目组
2018-07-03 12:52

一转眼,冬天又到了。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的食欲似乎更容易高涨。炎热的夏天一过,很多朋友们都喜欢在大冷天吃上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或者和亲朋好友来一顿喷香的烤肉大餐。特别是年轻人,隔三差五就喜欢一起聚会、夜宵、大吃大喝,渐渐地都习以为常了……殊不知,日积月累中,“胃病”这个敌人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胡吃海塞”的饮食里,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年轻就可以任性吃喝吗?胃病是怎么一回事?做胃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什么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如此之高?……今天的《生命密码》,就让“关爱吃货胃健康”小分队带我们一起,学会做一个健康的“吃货”吧!

本期嘉宾信息

姜雪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

付蔚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

张洪涛,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

年轻就可以任性吃喝吗?

火锅烧烤凉啤酒,肯定是很多年轻人的最爱,小编也不例外,每次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以后,就想吃点辣的,喝点凉的。

但作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吃货,其实我有一些疑惑,像我们每天晚上吃这么辣的,喝这么凉的,到底对我们的胃有没有什么影响呢?对于肠胃健康年轻人来说,是不是就可以胡吃海喝,大造特造一下呢?

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胃肠道的损害可能不像某些器官的损害(比如运动器官的损害)严重,它可能是一个急性的损害。但胃肠道的损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今天狂吃辣、狂喝凉的一点点伤害,时间长了就会累积起来,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年轻不是胡吃海喝的理由,正因为年轻,我们才更应该在最好的年纪养成最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养”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胃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研究胃病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胃是什么样的。胃在我们人体上腹部偏左的位置,它是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的第一站。与食管相连的地方叫贲门,出口也有一个门,叫幽门,和十二指肠相连。胃通过研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小块,乃至于变成食糜,输送到十二指肠下面后,更利于我们小肠的消化吸收。

胃壁分四层,从内到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通常我们胃镜检查的都是黏膜层,因为大部分胃的器质性病变都来源于黏膜层。

胃病大致上分为器质性的病功能性的病器质性的病能够通过医学检查发现,比如我们做胃镜看到的糜烂的胃黏膜,或者胃里有溃疡或息肉;而功能性的病,往往较难通过现有的医学设备检测出来,需要我们改变饮食习惯以改善症状。

△ 本节对应视频

做胃镜是怎样的体验?

胃疼的人应该都知道,检验胃病最直接最快的方法,就是做胃镜。但是很多人明明胃病很严重,但是就是不去做胃镜。胃镜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检测方式,一直在江湖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比如做之前需要全身麻醉,做的时候会剧痛,做完会昏倒等等。那胃镜真的是这样吗?小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民间传言不可信啊!

胃镜其实是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医生可以通过胃镜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是微小的病变

因为通过咽喉插入,不免让人感觉有些恶心。为了避免咽喉的恶心感,在做胃镜之前,医生一般都会要求病人喝一个口服的麻醉剂,来最大限度地减轻咽喉的感觉。做胃镜有两个明显的感觉,一个是恶心,一个是胀,但并不会太疼

小编在此建议,有家族胃病史、胃肠道不适以及生活方式不规律的三类人群,一定要去医院做胃镜等详细的检测,以便得到最好的治疗。

△ 本节对应视频

为何中国胃癌发病率如此高

关于胃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的新病例,而东亚是发病的重地,其中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就占了东亚地区的40%。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如此注重养胃,为什么还是一个胃癌高发的国家呢?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养胃文章到底靠不靠谱?如何科学预防胃癌发病?为此我们连线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张洪涛老师,他一直在做胃癌等相关癌症方面的研究和科普工作。

张教授告诉我们,胃癌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腌制类食物,比如咸菜。腌制的东西是亚洲人特别喜欢的,而里面的盐恰恰是一个导致胃癌的因素

此外,咸菜里面不仅有盐,还会有一些细菌,它的代谢物可能会导致胃癌方面的炎症,然后逐渐就演变成胃癌

中国有很多所谓的养生之道,但是大多其实都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据目前流行病的调查显示,真正对胃病有用的是多吃瓜果蔬菜,因为这些蔬菜水果里面,有一些分子可以抑制细菌在胃里面的繁殖

△ 本节对应视频

结语

胃部是我们人体接触食物的第一站,从最开始的胃不舒服,到胃部的疾病,甚至到最后的胃癌,都和我们平常的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胃有不适时及时就医,关爱自己的胃健康,做一个健康的吃货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