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王翔医生:责任于心,刀尖起舞

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18-07-02 12:52

作为一名与乳腺癌交战三十余年的肿瘤医生,他说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手术刀向肿瘤开战,在一次次手起刀落与癌症较量时,力求尽善尽美。他说,毫无杂念的医者之心和几经淬炼的技术是他对抗癌症的主要武器。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王翔教授,他将责任铭记于心,在刀尖上起舞。

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三年,王翔主任参加了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王翔主任回忆说道:“虽然父亲是医生,但是当时自己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并不是很了解。填报的五个高考志愿里,有四个理工科院校,只有一个医学院校,可能这就是缘分吧。”开始步入医学院校的王翔,也会羡慕在非医学院校就读的同学,羡慕他们的周末可以那么轻松,而自己只能在图书馆与厚厚的医学书籍为伴。但是,当他逐渐深入了解医学知识后,对医学的兴趣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医学产生兴趣之后,就不觉得枯燥和乏味了。只想一心一意地学好专业知识,以后当一名外科医生。”王翔主任笑着说道,“那时候的年轻人有满腔热血,只要认准一件事,就全力以赴去实现。”

凭借对目标的执着和全力以赴的决心,王翔主任在临床和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行医三十四年,一直从事腹部及乳腺肿瘤外科的临床工作和研究。擅长腹部及乳腺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包括胃肠肝胆胰等各种腹部及乳腺肿瘤的常规手术以及某些复杂或高难的非常规手术,能把握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动态,手术操作细致,技术较为精湛。近10余年来,他的研究重点已转向乳腺疾病方面,尤其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翔主任说:“毫无杂念的医者之心和几经淬炼的技术是我对抗癌症的主要武器!即使是做的再熟练的手术,上手术台的前一天我也要在脑子里把整个手术流程过一遍。”在他看来,责任感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一代名医张孝骞曾说:“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翔主任用这句话时刻警醒着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防治并举,抗击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不仅给现代女性带来了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也困扰着每一位乳腺癌患者的内心和家庭。自1894年Halsted报道了乳腺癌根治术以来,手术治疗一直是乳腺癌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三个阶段。1991年,作为主治医师的王翔第一次接触保乳手术,那也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保乳手术,手术的成功让他意识到,保乳治疗开启了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时代。王翔主任表示:“保乳术切除范围小,再加上综合治疗消灭了术中、术后癌细胞的微小转移,所以无论在局部和区域控制率方面,还是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均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似,不仅可以根治乳腺癌,同时还保存和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功能与外形),因此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宠儿。”

“自21世纪初开始,整形保乳术在国外发达地区各乳腺中心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但在中国仍处于萌芽阶段,国内的保乳治疗比例相较于欧美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王翔主任指出,“从国内医疗现状情况来看:第一,我国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现率相对较低,很多患者就诊时肿块偏大,适合保乳术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第二,保乳手术治疗成功后,必需加以有效放疗,才能保证远期治疗效果,所以医院放疗设备不足会一定程度影响保乳治疗比例;第三,医院病理科足够完善才能保证保乳手术的开展;第四,医生理念问题。从欧美国家诊疗情况来看:欧美国家对保乳手术选择肿瘤大小较中国放宽,其原因是西方国家妇女乳房偏大,且对保乳要求迫切,故对瘤体直径≤5cm,也行保乳手术,甚至瘤体直径≥5cm,术前先行化疗后,仍行保乳术。另外,近年来欧美国家更重视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检测,做预防性乳腺切除的比例有所增加,保乳手术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总的还是保乳手术多于全乳切除。虽然目前国内的保乳治疗比例较低,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研究的发展,适合保乳的条件会越来越宽松,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乳腺癌的现代治疗手段包括以手术和放疗为主的局部治疗和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与靶向治疗的系统治疗。虽然,目前保乳手术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但还是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影响。作为外科医生的王翔主任预见性的认为,外科手术或将成为辅助治疗手段出现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将来很可能会有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不需要手术就可以完全治愈。

当然,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对于抗击乳腺癌十分重。若在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II期和III期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也能达到70%。王翔主任强调:“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大家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平常生活中可通过自检发现早期乳腺癌。乳腺癌的典型体征包括: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大。按时体检,增强防癌意识,全方位抗击乳腺癌。”

同奋斗,共进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3年3月正式成立,是以乳腺肿瘤的诊断治疗为主的临床科室。科室是全国最早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单位之一,并在国内较早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其临床研究工作,大大减少了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无法实施保乳手术的患者,科室开展了全乳切除术后即刻乳房重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为科室带头人,王翔主任告诉记者:“在乳腺外科成立以前,乳腺癌专业组早已活跃在医科院肿瘤医院的腹部外科。随着业组队伍的壮大,患者需求的不断攀升,成立一个独立的乳腺外科更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医院的整体布局。”

基于多年病区和科室的管理经验,王翔主任认为,科室团队的管理应该是“知识分子”管理模式,要以理服人。王翔主任说:“第一,以身作则。既然是带头人,就要让团队成员能够信服,从行动上做出表率。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去感召、影响团队。第二,制度化管理,一切行为都要以制度为准则。第三,公平公正,对待同事一视同仁,不要过多掺杂感情色彩。第四,人性化管理,宽容待人,鼓励医生、护士“走出去”交流学习。第五,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科研力度。”在王翔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凝聚力不断加强,积极向上的科室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也为患者带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能量。

在科室走廊的墙壁上,粉红色的心愿栏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贴满了患者及家属康复的心愿以及对医生的感谢信。谈及医患关系,王翔主任坦言,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摩擦偶有发生,但是医患关系处于良性发展的过程中。王翔主任认为:“医者,治疗亦是疗心。人文关怀和治疗疾病同等重要,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必须有共进退的决心。”为了更好的进行科普宣教,改善医患关系,王翔主任建立了个人微信公众账号,繁忙之余撰写防癌、抗癌科普文章。他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够更有效率的进行科普宣教,传播科学防癌知识,为抗击癌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手记

作为肿瘤领域的医生,每天的工作就像是一场战争,和病魔的战争,人命关天,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多年来,王翔主任早已习惯医生的工作模式和节奏,他说当医生久了,胆子反而更小了,对待每一个选择都更谨慎了。其实,对于王翔主任而言,三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磨平了年少时的锐气,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一份对待生活的从容与坦然!

发表媒体:肿瘤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