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IDH基因突变状态与较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的血管异常化相关 | 西北胶质瘤中心专栏

文 / 神外前沿
2018-06-04 13:01

近些年,随着手术技术和放化疗策略的进步,较低级别神经胶质瘤(WHO病理级别:II-III)病人的预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尚未有根治的手段,低级别肿瘤仍会进展到更恶性的肿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抗血管生成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副作用小的新策略,目前已经被FDA批准,用于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 血管异常化的研究在高级别神经胶质瘤已有了较多的研究,但是,还未在较低级别神经胶质瘤中进行系统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张磊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综合了TCGA中较低级别神经胶质瘤RNA测序表达数据与本实验室临床样本所采集的神经胶质瘤血管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456个基因为血管特异性基因(Vascular enriched genes)。文章近期被neurooncology杂志接收。

研究通过对456个血管特异性基因的分析,明确了IDH-野生型与IDH-突变型较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的肿瘤血管在分子水平存在较大差异,IDH野生型较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具有更为更高的血管系数(MV score)并在分子水平上更接近高级别胶质瘤的血管(图1)。

其中,有61个血管特定基因在IDH-突变型与野生型肿瘤表达存在差异,其中59个基因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上调,2个基因下调。上调的基因中,有多个基因也被发现在四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血管中过表达,如:ANGPT2,MCAM,WEE1,SPRY1, NOX4,SERPINH1等。这也预示着IDH野生型较低级别胶质瘤相比IDH突变型有更为异常的肿瘤血管。 ANGPT2与SERPINH1的蛋白表达差异也在组织微阵列中得到了验证(图2)。

同时,利用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确定了TGFβ,VEGF与Hypoxia信号通路是导致IDH-野生型血管异常化的原因。此项研究为利用抗血管生成策略,治疗较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提供了全新的依据与靶点。

本文由陕西师范大学张磊提供,王樑教授审校;并授权神外前沿转载;

Ref:https://academic.oup.com/neuro-oncology/advance-article/doi/10.1093/neuonc/noy088/5018656

西北胶质瘤中心专栏

[研究]Neuro-Oncology:治疗前肿瘤的增强体积是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预后因素 | 西北胶质瘤中心专栏

手术信息匹配 扫描下图填写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学科新媒体,收稿与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