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在亚太区结直肠癌大师班的好声音

文 / 医脉通肿瘤科
2018-05-20 18:17

5月19日,由PRIME主办的结直肠癌东京大师班在东京盛大召开。本次会议面向亚太地区的肿瘤科、放疗科、肠胃科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生。同时邀请了来自法国、美国、中国、日本及台湾等地区的著名专家到会,共同探讨结直肠癌诊治领域的前沿热点。

会上,多位专家就早期结直肠癌的管理、新型生物标志物对于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和序贯策略等内容做了精彩报告和案例分享。同时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学科治疗以及BRAF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等多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结合实际病例,分别从各自治疗、研究领域入手,进一步拓展了结直肠癌的诊疗思路和视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良多,不虚此行。

在本次大会上,来自中国的三位专家分别作为讲者及病例分享者发出声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

1

大会讲者

许剑民 博导,主任医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结直肠外科主任,上海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机器人手术专委会主任委员、肛肠外科分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外科分会委员兼结直肠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内镜医师分会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肝转移学组组长、转移委员会常委;
  • 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上海肿瘤防治联盟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外科协会结直肠学组组长

讲课内容精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以“早期结直肠癌的手术和辅助治疗进展”为题,结合在该中心近二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分别从多学科团队作用、内镜下治疗进展、微创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进展以及术后辅助化疗进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前,多学科团队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而在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复杂病例的治疗上,包括直肠癌术前治疗、复发和息肉恶变治疗等。

近五年来,中山医院团队已实施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治疗四千余例,并据此提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中山标准。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国内最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开展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ERAS)的单位,中山团队近年来创新研发出一系列微创术式,包括机器人辅助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机器人辅助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等,同时将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与围手术期ERAS方案有机整合,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术后辅助化疗方面,团队结合近来大热的IDEA研究,提出个体化评估,从而确定辅助化疗的适宜人群和疗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2

大会案例分享

姚云峰 博士,研究生导师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副主任
  • 北京肿瘤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及疾病预防科 副主任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
  • 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 副院长
  •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青年委员
  •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青年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学组成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肿瘤免疫与营养学组学组成
  • 2007-2008年在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进修外科及微创外科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专委会青委

案例分享精选

本例患者为50岁女性。因为查体发现CEA升高(41.98ng/ml, normal range 0-5ng/ml)入院,并无其他主诉。入院检查提示为上端直肠肿瘤,肠镜显示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2cm,腹腔核磁显示肝左右叶可见转移病灶,肺部可见多发小结节。临床分期cT4bN+M1基因检测提示KRAS,NRAS,BRAF均为野生型。

经MDT讨论决定给予FOLFOX+CETUXIMAB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评效检查显示肝右叶病灶缩小,肺部结节已经不可见,原发灶无明显变化,肠周淋巴结消失。后行腹腔镜辅助直肠低位前切除及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肝右叶为腺癌,TRG 2级,左叶病灶未见癌残留,术后病理ypT2N0M1。

术后给予5周期FOLFOX+CETUXIMAB,因为奥沙利铂的过敏反应后序贯5周期FU/LV+CETUXIMAB化疗。术后10个月复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其他部位未发现可测量病灶。二次MDT讨论决定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安维汀治疗15个周期,持续稳定,后患者复查胸部CT可疑增大,第三次MDT讨论决定行VATS肺转移病灶切除,切除2个病灶为腺癌转移。

切除2月后显示左肺下页可见一增大病灶,再行VATS左肺下叶切除。后定期复查,未再发现肿瘤进展。

3

大会案例分享

王峰 MD PHD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翻译小组成员
  • 主攻消化道肿瘤的内科治疗和靶向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7项基金,参与863计划等多项重大项目研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tem Cells”,“Cancer”等SCI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多次获邀在美国肿瘤研究协会年会(AACR)、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等做口头报告。

案例分享精选

本例患者为53岁男性,因查体发现右腹无痛性肿块1周,于2013年9月就诊。肠镜显示升结肠肿物,MR示升结肠肠壁增厚,考虑肠癌,并肠周多发小淋巴结,肝内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该患者的结肠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同时考虑该患者升结肠癌伴肝转移的诊断基本成立,病理仍需明确,对BRAF和RAS基因状态进行检测,患者此时的转移病灶集中在肝脏,因此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确认中分化腺癌,KRAS 2号外显子检测示 G12D突变。

由于患者对奥沙利铂可能带来的外周神经毒性顾虑较多,因此优先选择了FOLFIRI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患者在3程后首次疗效评价时显示了良好的肿瘤退缩,评价为PR。

随后,经过多学科团队积极的手术(肝转移灶和原发灶切除术)、介入(肝转移灶消融术)和化疗(术后沿用FOLFIRI+贝伐单抗方案继续化疗4程)。该患者取得了无疾病状态,一线治疗的PFS达到25个月,其后患者出现了两次疾病复发(分别为肝脏和淋巴结多发转移),经积极治疗,患者总生存超过54个月,上个月患者复查CT显示无疾病状态。

以上即为中国专家在会上所做的精彩分享。通过此次会议,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亚太地区同道的交流,同时提升了我国肿瘤防治工作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界舞台将涌现出中国好声音,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专家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