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疗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 / 郑州人民医院
2018-05-16 21:04

5月15日上午,由河南省卫计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15-2017年度河南省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示范科室(病区)颁奖典礼暨河南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第二阶段系列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举行。

我院荣获“2015-2017年度河南省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党委书记黄娟受邀参会并上台领奖。

长期以来,我院秉持“践行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以杰出的服务维护大众健康,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使命,致力于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升级服务理念】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打造“全人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郑州人民医院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全面展开全程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打造“全人、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2017年,中心荣获“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称号,成为郑州市属医院首家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这也标志着中心由单一体检向健康管理全面转型。

医院自2016年3月初启动的“全院血糖系统化管理”系统也收效显著。该系统启动后,全院血糖管理覆盖了临床58个病区,内分泌科医生通过血糖管理系统,对全院高血糖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如今,患者不仅降低了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还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这种管理模式是全省首家,涵盖科室之广在全国也首屈一指。

同时,由国家内分泌代谢临床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也已落户我院,患者只需一次入组,就能享受快速检测、数据分析、疾病诊疗、配合APP院外提醒等全方位一站式诊疗服务。

此外,为了方便上班族就医,郑州人民医院还改进了门诊流程,实施了门诊弹性上班制,让早上8点前来的早的患者,和中午来就诊的患者来了就能挂号看病,无需等待,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除了服务患者,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医护人员,于2017年12月成立医学教育中心,作为该医院重点打造的医学教学平台,中心将作为优秀医护人员的“摇篮”、实战前的“练兵场”、技能考核检验的“比武场”,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担任重要任务。

医院成立了临床营养科,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营养膳食,并送至患者床头;同时,科室定期组织营养师到各临床科室对患者进行营养膳食的宣教指导,通过食疗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创新医疗技术】

改变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私人订制”

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的开展,不仅能病灶看得见,而且摸得着,是比较前沿的医疗技术。利用3D技术,可把患者脏器和相应的病变组织、器官以1∶1比例“实物”呈现给大夫、患者及家属,一方面方便医生设计和优化手术方案,从而实施精准手术,一方面也能直观地和患者沟通,便于患者理解和接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患者手术的“私人订制”。这项技术在医院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口腔科、整形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6年3月,医院加入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成立了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对高危人群实现免费肺结节筛查,进行诊断分级,定期随访,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和复查提醒。截止目前已为15000多例肺癌高危人员免费做了肺结节筛查。

医院还与复旦大学华东医院张国桢教授团队签约,作为医院特聘专家,每月定期来院会诊、阅片。这些都有效提升了医院在早期肺癌、微小肺癌诊断方面的精确性,针对肺癌筑起一道牢牢的防线。

成立于2002年的器官移植中心也成绩斐然,16年来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一个个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先后完成肾移植手术2000余例,肝移植手术400余例、心脏移植4例、小肠移植1例。其中肾移植成功率超过99%, 1年存活率96.7%,3年存活率85.3%。

2016年3月,“郑州市人体器官移植中心”正式落户郑医,该中心由肾脏移植病区、肝脏移植病区、心脏移植病区、肾内科病区、血液净化区和器官移植实验室组成,并成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实验室。

【坚持公益慈善】

打造公益品牌,担当社会责任

今年1月16日,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民政局、郑州慈善总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郑州慈善大奖”举行颁奖典礼,郑州人民医院从630多家单位、个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两项大奖——医院院长郝义彬荣获“最具爱心楷模”奖,“郑医好人 善行中原”志愿者队荣获“最具公信力社会公益组织”奖。

在医院多年的发展中,公益担当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作为有着十几年院长履历的院长,郝义彬热衷公益事业,并将慈善工作和慈善理念融入其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中。

在他的引领下,郑州人民医院与郑州市慈善总会联合,成立了“郑医•生命之光”慈善救助基金,截至目前,向“郑医•生命之光”基金共注入360余万元,受益患者高达万人次。

医院“善行绿城”之“心晴朗”、关爱女性、癌症救助等一系列慈善项目救助的实施,对专门人群实施救助;作为“明天计划”定点医院,对先心患儿进行免费救助;医院还成为“郑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启动了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项目,向特殊人群伸出援助之手。

去年夏天,医院启动广场消夏月之“我为你朗读”活动,以爱心病房孤残儿童、肿瘤患者、老人等特殊人群为服务对象,开展朗读、健康讲座、健身操、慈善故事宣讲等活动,丰富的活动、温暖的朗读,温暖了众多患者的心。

此外,医院开展了百年郑医百名专家巡诊、“郑医好人 善行中原”志愿服务队、全省儿童福利院义诊等一系列公益活动。这些善举和慈善项目为贫困患者带来真正的福祉,缓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彰显了大医情怀。

【推崇“正能量”】

重视文化建设,形成“郑医现象”

文化是医院的灵魂,也是发展的保证。近年来,郑医尤其注重对职工的文化熏陶和教育培训,这也使得医院路边救人事件不断涌出。

2016年3月至今,医院先后涌现出了近20例医护人员街边救人的壮举。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遭遇病情危急,路过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勇于施救,他们的事迹或被媒体广泛报道,或被网友纷纷点赞,在社会上掀起一阵又一阵正能量的浪潮,并在去年年初成功当选“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被媒体誉为“郑医现象”。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出现的。

郑州人民始终重视对职工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引导,使职工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和作风;另一方面,医院从患者需求出发,注重急救知识的培训,要求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掌握要全覆盖,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做到人人过关。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改善患者看病就医的感受,这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套话,而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郑州人民医院一直都在竭尽所能地创造最好的环境,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服务。医院从细节入手,了解患者的心声,倾听患者的感受,从增强患者获得感上下工夫,不求一蹴而就,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出了一条服务创新的新路子。

乘坐地铁一号线在东风南路站B出口出来往南走300米路西,(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供稿:宣传部

编辑:崔润泽

河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成功举办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