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这么健康,竟然也得癌症?!
"想过没,肿瘤患者真的是要一个说法?还是在表达一种情绪?”
“为什么是我?”确诊肺癌后,我妈问了无数次。
医生查房,她问:“是不是把别人的报告,错认是我的?我吃得下睡得着,怎么会是癌?”
亲友团来探望,她叨叨:“XX烟不离嘴,天天棋牌室泡着。结果呢,人家长命百岁!我生病了!”
同病相怜的患友们聊天,她很关心别人的生活起居:“侬抽烟伐?喝酒伐?……我的生活习惯也很好的!为什么是我们哦?”
我最初以为,这个疑问和“天为什么是蓝色”、“人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男人不能生孩子”一样,属于“知识性问题”。
只有掌握这个知识,妈妈才会获得力量,赢过疾病——至少在理论层面。
于是,每一次,我都尽量用最科学、严谨的表述,试图让她理解:肺癌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和抽烟、基因突变、厨房油烟、环境污染……等有关。
我搜罗半年来,以“女性”、“肺癌”为关键字的医学科普文章,涉及病因、治疗、预防、新进展、饮食、护理等各方面。然后,群投给我妈。
然并卵。
妈妈还是在问我,问医生,问亲朋,问所有人。
几次陪院后,我发现,“为什么是我”属于病房日常戏码。
化疗多是21天一个疗程。病友们会渐渐固定成几张面孔。只要有人大声起个头,其他人会不约而同地静下来。然后,病房里此起彼伏地“想不通呀”“侬这么年轻也生这病”……
但也有例外。那些患病年龄不足40的,复发或大面积转移的,第一次入院、正待确诊的,较少主动参与讨论。
当屋里有2个以上的人在化疗时,大家走路都会提着脚后跟,也少有“卧谈”(住院患者的主要娱乐方式)。
经历过N次“为什么”后,我终于腻味。对着妈妈,心浮气躁、脱口而出:“我也不知道。……你说为什么咧?”
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大概两三秒后,发出一声深长的“唉”。她垂下头,右手食指重复拨弄着左手。
那样子,好像上课睡得正香,突然被老师叫起来答题的孩子。懵。
彼时,我不觉得这算事儿。有这费脑子琢磨的工夫,我更愿意盘算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者,啥都不想,让脑子放空一会儿,也好。
我的这种“坦然”,在和专职临终关怀的S主任聊天后,被打破了。
“你想想,TA们真的是要一个说法?还是在表达一种情绪?”S主任给这种情绪贴上几个标签:意外、愤慨、自责、自我否定。
TA们愤愤不平,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明明我是个规矩人,为何要受到生大病这样的惩罚”。TA们会自责,认定自己亏欠过别人、做错过什么,“要不然,也不会如今这样”。和疾病过招几轮,TA们会懊悔、愧疚,怕自己输给癌,怕成为别人的负累。得知病情失控后,TA们还可能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这是很多肿瘤患者“不自知、不明说”的心理活动,但会通过细节表现出来。如我妈般,追问“肺癌10万个为什么”。
也比如,有的患者会拒绝彻查、确诊,甚至拒绝治疗,“只要进医院就没好事!我在家都好好地,开开心心地!不查,不就没事了!”
还有的,会对所有人恶行恶言恶状,“你们都是疾病的帮凶,都是你们对我不好。”
“是不是感觉,越是生病的人,脾气越大,越没法沟通?”S主任问。
我回忆病房里的所见所闻,点头。
S主任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消化道肿瘤患者。家人为给TA补身体,变着花样地大鱼大肉。每顿饭,TA吃得唉声叹气。甚至吃不了两口,就放下筷子。家人劝过、骂过、威胁过。TA却吃得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差。一到饭点,家里就鸡犬不宁。
“这样不行的!哪儿有力气扛病呀!”我很担忧。
“那你有没有想过,消化道肿瘤让TA食之无味,嗳气,胃肠不适,便秘。不吃、少吃,或吃得清淡些,这些症状就都没了。”
世界上有种好,是“我觉得对你很好,但你不要”。
问题来了:TA们不说,我们做家属的,咋知道那么些勾勾绕绕?
我得到的一个建议是:“三明治沟通法”。顾名思义,分3步:
- 第一步,共情,回复TA的情绪,“你刚才问为什么会生病,你很意外这件事?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应该生病?”
- 第二步,等待TA的情绪发泄,然后客观地聊聊科学、道理,给出中肯的建议;
- 第三步,还是共情,肯定TA患病至今一直很辛苦地治疗,言明“我和你是一边的,我们一起继续努力”;
某天,妈妈再度发问。
验证的时机到了。
“妈妈,你没想明白为啥会生病?”我说。
“是。想不通呀。”
“你心里有点着急,觉得老天爷对你不公平,对不对?”
我妈不说话了。
我内心忐忑地等待着。
半晌,妈妈再度发声:“你刚才说什么?没听清。……**床病人你记得伐?今天被我说了一顿。我告诉她,不吃不喝,病就好啦?骂老公,病就好啦?我们现在是多活一天就赚一天!……”
额,套路不是这样的。这话咋接嘛。
所以,这是我想多了?还是我妈想明白了?
作者的话
化疗疗程过半。
我妈体重没降,头发没掉。
“等我病好了,你再写写我!要能印成报纸的。”我妈期待地说。
谢谢每个人的关心和支持。
希望大家没看腻。看不腻。
版权所有,如欲转载须在文前以不小于正文黑色字体标清作者和来源,禁止修改正文内容,违者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