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体新器官”,这是真的吗

文 / 健康报?医生频道
2018-04-09 16:26

最近,网上盛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人体的新器官”,甚至还得出了人体“最大的器官”的结论。

“器官”该如何定义?

笔者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查阅到了该文的原文。这篇文章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NATURE旗下的杂志《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上,题为“人体组织内未知间质的结构与分布”。

经过初步的阅读后,笔者认为,作者只是建议对黏膜下层、真皮、筋膜和血管外膜的解剖学概念进行修正,并没有发现新器官的描述。

那么,人体是否真的发现了新器官呢?器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其次,构成器官的各个组织要共同协作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有明确定义的。

我们知道,人体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细胞,由众多的细胞与细胞间质组成组织,由多种组织构成器官,而功能相似的器官组成系统,由八大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而人体四大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人体的器官。

人体又多了一个器官?

笔者查阅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权威的字典,Interstitium的来源是拉丁文,在《英汉医学词汇》上的意思是“小间隙”,在《汉英医学大词典》上,可以查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等,这些词显然是由Interstitium变化而来的。而Interstitium的意思是间质,也就是细胞的间质,其实就是结缔组织组成的网状微型液体腔。它是高级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纤维和细胞外间质组成,这些组织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起到了连接、营养、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因此,间质实际上是单一的组织,从这个角度看并不符合器官的定义。

另一方面,笔者仔细阅读原文后发现,作者研究的12例胰胆管手术切除的胆管标本是胆管组织。在血管结扎和标本切除前,研究者向患者血管内输注荧光素,通过网状图案的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直接原位观察后,切除该部位,再次用pCLE活体扫描,确认网状图案和荧光素在切除后仍然完整。然后将样品包埋在冷冻切片介质中,使用冷冻喷雾快速冷冻并再成像。连续冰冻切片垂直于pCLE的视角,在常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切片,显示网状图案与厚的荧光素染色束有关。

这是用胆管标本做的一项基础研究,其目的是显示间质的网状图案。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了这种网状图案与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在固定前冰冻活检保留了这种解剖结构,表明它是黏膜下层的一部分,但以前未认识到这个间隙是充满液体的,它引流到淋巴结,并由复杂的厚胶原束网络支撑。这是对间质概念的扩展和规范。

该如何正视科学新发现

由此看来,这是一项基础研究,研究者并没有涉及功能问题。间质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结构,如何进行穿刺取组织,如何将药物准确地注射到间质液中,这些都无从谈起。

就连该课题的负责人之一、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Theise在接受美国NBC和CNN新闻采访时说:“一开始我们觉得间质是个有趣的组织,但是仔细想想它和器官也有些相似之处。我们已经观察了间质的结构,也正在进一步研究它的功能。”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就连研究者都没有得出的结论,为什么别人可以得出呢?就算是一个科学发现,但仅凭一篇基础研究,就得出发现新器官的结论,是不是过于武断?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普及,大量网络媒体层出不穷。网络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快速、高效,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在快速传播中,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准确性如何,就值得探讨了。由于过分追求速度,往往就忽视了严谨性,也可能忙中出错。有的人甚至为了博取眼球,有意编造或者歪曲事实,则会彻底偏离真相。因此,甄别网络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务必要擦亮双眼。(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主任医师 纪光伟)

编辑制作: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