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男性更容易患膀胱癌?原来跟它有关!

文 / 菠萝因子
2018-03-23 08:16

文| 刘南 重庆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重庆市肿瘤医院”。

膀胱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但也是非常脆弱的一个器官,尤其是男性朋友,如果不好好呵护,很容易遭受膀胱癌的侵袭。

近10年来,膀胱癌已成为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以后。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膀胱呢?下面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

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高于女性

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按性别统计,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和3.51/10万。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死亡率为2.60/10万;按性别统计,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75/10万和1.24/10万。由此可见,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是女性的3.3倍,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

吸烟是最为肯定的致病危险因素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另一个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是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约20%的膀胱癌是职业因素所致。比如从事印染、石化、皮革等制造业的人,或是生活中长期染发、接触染料、油漆、橡胶等化学元素的人,都容易让脆弱的膀胱“受伤”。

前列腺增生、结石等慢性炎症刺激可致膀胱癌

男性膀胱癌发病率高,并不完全与男性吸烟、职业因素有关,主要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此外,前列腺增生等慢性梗阻因素,以及尿潴留、膀胱结石等慢性炎症刺激,也会造成膀胱癌。

膀胱癌分两大类型,一类是常见的尿路上皮癌占90%,另一类是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分化癌等占10%。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狭窄等疾病造成慢性尿路梗阻,致瘤物质长期聚集膀胱容易造成膀胱癌,而结石等局部慢性长期刺激可造成膀胱鳞癌。

因此,预防膀胱发生癌变,男性朋友可从戒烟、多喝水、少吃肉等生活方式着手进行。

膀胱癌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血尿

膀胱癌不同于其他癌症,症状主要为无痛性的全程肉眼血尿,只要人们有健康意识,易被早期发现。这是膀胱肿瘤和上尿路肿瘤的一个标志性的症状。

出现血尿有多种情况,比如尿路感染会出现血尿,但这种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而膀胱癌出现的血尿却不痛。

比如门诊中有病人会问“医生,我尿血。”医生就会问:“你痛不痛?”“不痛。”“那腰部痛不痛?”因为肾结石也会导致血尿。

膀胱癌不仅是不痛性的血尿,而且是全程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就有多种因素,比如内科疾病等。虽然膀胱癌症状相对典型,但也有一些病人在发现血尿时,会认为是热重、火重,吃点消炎药、清热药,认为多喝水休息下就没问题。

还有的病人本来已经发现膀胱肿瘤,但却不重视,结果拖得很晚才来。这样不仅病人花的治疗费更多,受的痛苦更多,且会增加治疗难度。

早期膀胱癌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达90%

一旦出现无痛性的肉眼血尿,可以做膀胱镜确诊膀胱的具体情况。如果发现有肿瘤,可以取组织做病理活检,确诊肿瘤类型。但因做膀胱镜只是局麻,有些病人不能耐受,如果膀胱肿瘤大,血块多,膀胱痉挛,病人就会非常痛苦。

因此,临床上还有一种做法,就是一发现膀胱有肿瘤,就直接做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这样有两种好处,一是因手术是全麻,可直接切掉肿瘤;二是可对取出的肿瘤做病理检查,了解其性质,浸润深度,决定是否需要做第二次手术,或是否需要做膀胱肿瘤的根治术。如果肿瘤浸润得浅,通过这种电切术就达到了治疗效果。

只要早发现,规范治疗,膀胱肿瘤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膀胱肿瘤可分为浅表层、肌肉层、浆膜层等,一般浅表膀胱癌做单纯的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再定期灌药、复查,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10年生存率达80%以上。但如果病人术后不定期复查,不定期灌药等,就会延误病情。因为膀胱肿瘤非常容易复发,5年复发率可达40%以上。

保膀胱综合治疗也可达到全切效果

因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鳞癌恶性高,易发生肺转移等远处转移,都建议做膀胱全切。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虽然不太容易发生转移,只是局部复发,但如果是较高危,多发、复发,肿瘤大于3公分,并发原位癌等情况,也建议做膀胱全切,这种生物学行为也相当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那如何预防转移,提高预后效果呢?

有数据表示,在术前建议先做2~3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化疗后再做手术,对生存率获益10%左右

如果不想切除膀胱,目前还有一种保膀胱综合治疗方法,即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再协同放化疗。有数据显示,保膀胱综合治疗也可以达到全切的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到50~60%。但需要严格监控病情,一旦发现病情进展或复发,还是需要切除膀胱,目前我科已开展保膀胱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膀胱癌预防的5个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生活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