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爱绿通项目会议报道

文 / 医脉通呼吸科
2018-03-21 19:22

导语

2018年3月20日,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爱绿通”项目(肺癌患者二次活检绿色通道)启动会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呼吸科示教室隆重举行。

该启动会由本项目专家组成员、安徽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操乐杰教授主持。呼吸内科高圣堂主任;胸外科徐美青教授,解明然主任,病理科李传应教授、吴海波主任、李明主任;介入科季德林主任等多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启动仪式

目前肺癌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73万人,肺癌总体发病率为57.7/10万。我国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在一/二代EGFR-TKI治疗出现耐药进展后,再次完成组织活检(二次活检)的患者比例低,检测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规范化肺癌诊疗体系十分重要。为了提高肺癌再检的时效性,帮助耐药患者进行二次活检,揭示耐药机制、检测药物疗效和指导后续精准治疗方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启动“针爱绿通”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促进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进而促进肺癌诊疗迈进精准化的全程管理时代。

会议首先由操乐杰教授进行开场致辞,操教授从社会、医院、患者的角度分别介绍了针爱绿通项目的意义,指出对社会,该项目的公益性质,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减轻医保压力,为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做贡献;对医院,该项目不仅可以使院内活检设备规范化,还能提升医生的活检操作技术水平、梳理了院内活检流程,节省医院成本;对患者,该项目为其就诊提供快速通道,缩短院内诊疗时间,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同时操乐杰教授紧着着分享了TKI耐药患者的规范和艺术,充分阐明检测的重要性,对于检测样本的选择,操乐杰教授强调组织先行,血液补充。那么二次活检,将是作为呼吸科医师势在必行的常规工作。

操乐杰教授介绍“针爱绿通”公益项目

接下来李传应教授以《组织活检小标本处理与基因检测》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李传应教授指出,ROSE的应用在组织活检小标本取样中的应用可减少穿刺次数,且其简单易学,应进行推广;目前,在组织活检小标本分子检测平台上,常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仍是主流,但是NGS等高通量高敏感技术已走向前台。

李传应教授进行学术讲座

操乐杰教授组织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DT团队就如何优化二次活检送检流程展开讨论

操乐杰教授与多位专家对获取的组织类型、取材大小、以及病理科如何优化获得的组织标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支气管镜室应配合临床以及病理科的需要,对进入绿通的患者采取“专人专做”的方式,同时配合病理要求,要求精准取材,明确标本预处理的流程,同时规范病理科送检标本的要求(大小,部位等),对参与针爱绿通项目的患者从检测流程上进行梳理优化。最后多科室共同配合,缩短确诊时间,帮助患者早日获得最准确的治疗方案。

操乐杰教授总结和强调:首先该项目需要更让更多的患者和医生知晓,让更多的患者和医生参与进来,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其次医生务必要强化再检(二次活检)意识,最后各科室要注意在各个环节上的优化。最后,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爱绿通”项目启动会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