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外科医生拿了嵊州市最高荣誉,只因她做了这一件事……

文 / 浙大一院
2018-02-22 19:21

全文4929字,阅读需要约8.5分钟,读完你会了解一位女外科医生是如何炼成的。

春节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喜气与憧憬,在2018年嵊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一个娇小的身影站上了嵊州市市长奖的领奖台。台下掌声雷动,在场的见证者都感到由衷的实至名归。

魏海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访问学者。现任嵊州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嵊州分院)甲乳外科主任。

这是个娇小的女人,连说话都细声细气地,像个稚气的高中生,一笑就眉眼弯弯,给人一种暖意。在五千多人的浙大一院,魏海燕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普通。这两年间,从浙大一院走到基层,不经意间,就长成了一个楷模的模样。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时代大幕下,魏海燕用她的坚韧和拼劲,让许多人的目光看到了她。

2016年援疆期间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援疆先进团体、先进个人;第一师医院援疆先进团体、先进个人;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援疆先进个人。2016年度杭州市青年联合会先进委员。“下沉”嵊州,又获得了嵊州市市长奖。这个平凡的女人所散发出的魅力,这个娇小的躯体所爆发出的能量,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让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人民和嵊州的人民都记住了她的名字。

女学霸立志要当外科医生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凝土。”这是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这句话在魏海燕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佐证。

来自荆楚大地的魏海燕从小就是个学霸。她笑言:“四年级之前我像个男孩子一样调皮,四年级时完全像变了个人,变得内向,成绩也如坐了火箭,瞬间飙升至数一数二了。”“顿悟”后的魏海燕就像开了闸的江河,一路狂飙突进地读到了博士。成绩优秀的人才能考医,这似乎成了魏海燕不必选择的选择。而一向不畏困难的魏海燕目标明确:一定要学临床,一定要做个外科医生!‍

一路风驰电挚地奔到终点, 2006年出色地论文答辩的魏海燕谢绝了导师的殷切挽留,放弃留校,选择了南下,目的就是做一名外科医生。

她来到了浙大一院,并目睹了浙大一院的乳腺病诊治走上专科化道路后,在傅佩芬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乳腺癌年手术量从300例跃升到现在每年800多例,填补了浙江省多项技术空白,在甲状腺、乳腺专业领域的诊治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行列。而这段时间也是魏海燕厚积薄发、迅速成长的岁月。让她孜孜于各种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形成了合理、规范、科学诊治的理念。这也为她的发轫之初,积淀了各种准备。

下沉”再“援疆”,她做了一棵大漠胡杨

2015年,浙大一院全面托管嵊州市人民医院,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批专家团队的“下沉”。起初,魏海燕来嵊州,并非以专家身份。对嵊州一无所知的她,听了浙大一院医务部的介绍,立马就联系了嵊州分院的梁伟峰院长,梁院长当时给出的仅是规培生的待遇,虽然有点委屈,虽然和浙一远远没法比,但一旦确定了目标,魏海燕就二话不说,于2016年1月就来到了嵊州。为人低调谦和的魏海燕,就像棵不起眼的小草。殊不知,赋予大地绿色,却是小草怀揣的梦想和使命。建“静脉输液港”,开展“乳房重建术”,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在魏海燕的带领下,将绍兴市都没开展过的技术都做起来了。三个月时间她干了人家三年都没干成的事儿。

2016年4月,结束“下沉”的魏海燕主动报名“组团式”援疆工作,毅然奔赴心中的那个需要她的远方,全身心投入到“组团式”援疆工作,协助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阿克苏,魏海燕照样干得风生水起,以致她从新疆回浙之后,依然有阿克苏当地的患者慕名来杭找她看病。

因技术精湛,广受患者好评,荣获“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援疆人才先进个人”、“兵团第一师医院援疆人才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援疆期间,魏海燕主任所在团队被评为唯一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集体先进”。她积极参加各种义诊,多次为第一师医院和县城医院的医护人员举行健康知识讲座。为了提升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医院的整体综合实力,她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她把浙大一院的优势资源带给了两家医院,为其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活力,尤其在管理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质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了浙大一院的力量。

同行问魏海燕,为什么“热衷”外派的“双下沉”、“援疆”工作?魏海燕的回答出乎意料:我做一名中国的外科医生,除了自己的技术要过关,还有一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了解国家的临床医疗情况,我去了嵊州、去了阿克苏,才知道,那里更需要优质医疗服务,我应该做一颗“蒲公英”,把技术、服务、管理的经验带去,播散开来,让基层的患者受益。

“重返”嵊州给了她“大舞台”

一直以来,魏海燕未曾忘记嵊州,心系着嵊州甲乳学科的发展。她和嵊州的同事们保持着良好的联系,热心向他们指导各种专业问题。嵊州的病人也惦记着她,惦念着这个极具亲和力的魏博士。

2017年1月,魏海燕结束援疆回杭路上,第一个电话打给嵊州分院梁伟峰院长,请缨再回嵊州。同时,也征求科主任傅佩芬的建议。傅主任很支持:“虽然其他人也需要“下沉”的机会,但是嵊州方面点名要你再去,如果你自己也愿意,就再派你去。”

(魏海燕与浙大一院嵊州分院院长梁伟峰合影)

再次来到嵊州,魏海燕更是开足了马力地干。在梁伟峰院长的支持下,2017年8月7日甲乳外科独立建科,开始正式走上专科化道路,魏海燕亲自担任科主任。建科以来,魏海燕积极开拓、努力进取,大胆引进、勇于实践,特别注重规范化诊疗。魏海燕是个将目光楔入到远方,又将脚步迈得异常扎实的人。她十分强调学习,她认为大医就是建立在尚学的基础上的。理论结合临床,治疗一定要一步步力求科学、规范。经过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不仅乳腺癌重建手术和输液港手术填补区域空白。经过努力,还打造出一支绍兴地区首屈一指的乳腺专业MDT团队。在嵊州人民医院已常规开设乳腺疾病多学科协作联合(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门诊,定期参与浙大一院主持的乳腺MDT远程会议(该MDT平台覆盖全省7个地市级共11家医院,目前已经参加40次,受益患者62人)。积极频繁和上级医院及兄弟医院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使魏海燕的团队不但掌握了甲状腺乳腺疾病诊治前沿,还不断完善更新,丰富临床实践。从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短短4个月时间,她的甲乳外科团队共计开展各类手术372台次,开展了各种新技术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如:乳腺癌的保乳手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乳腺癌的术后重建手术、化疗患者输液港的植入手术、21基因检测用于发现不需要化疗的乳腺癌患者、BRCR1/BRCA2基因的检测用于发现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危因素等。

给女性患者一个“重生”机会

乳房作为女性性器官,它藏着女人身与心的天然密码。许多乳腺癌的患者,在切除了病灶后,更多的是越不过心中的那道坎。身体上的创伤渐渐演变成精神上的暗疾,如大河之下的潜流,如树上痂结的瘤瘿。“将伤害降到最低,减少创伤。”这是现代医学努力的方向,也是魏海燕孜孜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以最小的必要的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除了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魏海燕平时通过讲座、义诊等方式呼吁女性一定要珍爱自己,做好健康检查,做到“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她在科普文中生动地用“扒手、窃贼、抢劫犯和杀人犯(根据危险程度来说)”来比喻乳腺癌的四种主要类型,告诉大家通过乳腺癌21基因检测,让其中一种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 A”型乳腺癌,也就是可以免于化疗的痛苦。也就是魏海燕口中的 “扒手”级别的乳腺癌。

有个病例是魏海燕感到最欣慰的。2017年7月的一天,一位确诊“Luminal A”型乳腺癌的H女士在魏海燕的建议下,通过“21基因”检测,非常幸运地被评估为极低危类型,10年复发风险只有4.7%。H女士是嵊州人民医院第四例进行该项检测的患者,她不仅通过该院的乳腺钼靶发现了非常早期的“Luminal A”型乳腺癌,请了浙大一院乳腺中心的傅佩芬主任做了常规的首选的保乳手术。而且,她和家人也终于如愿以偿、不幸中的万幸得到了低危的结果,免于了大家都认为“非常痛苦”的“会掉头发和呕吐”的明显降低生活质量的化疗!后续除了完善保乳手术后的常规放疗,只需要口服副作用少的内分泌治疗的药物就可以完善她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这对H女士来说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结果,魏海燕甚至比患者本人还要高兴。

虽然不是每个患者都像H女士一样只遭遇到“扒手”的侵袭,在遭遇到更厉害的病魔攻击的时候,魏海燕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着最佳的治疗方案。开展的乳腺癌术前粗针穿刺活检,可以制定科学完善诊疗计划,让广大患者受益。对于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活检及旋切系统,有着意想不到的美乳效果,尤其受到年轻女性患者青睐。

2017年1月的某个周二的早上,42岁的G女士带着乳腺超声和钼靶的检查报告,焦急地走进魏海燕的特需门诊诊室。经过仔细阅片,尽管既往左侧乳腺的手术病史影响判断,报告提示为良性病灶,但是,谨慎的魏海燕还是建议患者进行了左乳结节的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的病理报告确诊乳腺癌,由于检查提示乳腺内有多个散在的病灶,患者不适宜进行常规的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她就结合病情,经过详细的沟通,进行了乳腺癌的乳房皮下单纯切除联合即刻背阔肌乳房重建手术。乳房重建手术十分成功,不仅形态自然,担心中的术后并发症也没由出现。这样的手术方式不仅能达到良好地治疗的目的,而且还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达到患者身心康复的目的。G女士高兴地悄悄告诉魏海燕,连她的先生都说,跟以往并无差异。

我国普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所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作为医生,不但要有‘活人之术’,更要有‘活人之心’。专科化后,科室医生在魏海燕积极带动和毫无保留的传授指导下,专业素养和手术技巧等各方面都提升很快。魏海燕不失时机地告诫她的团队,不要被技术牵着走,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刹车。还将傅佩芬主任的一句话转赠给手下的医生:“不要手上有刀,就乱刀飞舞。”她还主张,要真正做到“精准治疗”,专业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和放射、病理等辅助科室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同样十分重要。

魏海燕所到之处皆人缘极好、口碑极佳,人们常常被她一种仁心的、人性的光辉所感染。

患者需要治疗,更需要温暖

不光是同事,病人也常感动于她的细心、亲和。凡是她的病人有需要,她都留下微信和手机号码,只要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联系到她,她必定给予耐心地指导或详细的解答。有时候外出开会,她会告知病人怎么联系她,或者委托给其他医生,做出妥善安排。魏海燕始终以一颗质朴谦和的心,葆有着对患者的体贴同情,对他人的细心周全以及对别人所给予的善意以珍视。

(魏海燕参加嵊州电台的医疗科普节目)

这是个不需要神的时代,我们也鲜少看到神迹的出现。但是医院却是个容易诞生“神迹”的地方,人往往在肉身得到帮助的时候,心灵也会不知不觉地皈依。病人眼中,魏海燕就是她们的神袛。在她的办公室抽屉,藏了几十封感谢信,这些是她珍藏的“勋章”,弥足珍贵。

有一次,有个病人惦记着她颈椎不好,给她特意送来了一个黄豆做的枕头。里面的黄豆一粒粒精心挑选、清洗、晾晒、炒好后装入布套,枕布的内外套又经过反复多次的清洗。该人还很认真地给她留了一封信:“简直可以吃了,一切都很干净(这是指外面的布套),如果你不喜欢,里面的黄豆是可以吃的。”我想该病人在做这番事情的时候,必定是带着十二万分的虔诚和敬意,而这份虔敬就充满了敬神般的仪式感。

在浙大一院5000多员工中,如魏海燕般真挚、努力的医护人员不乏其人。他们努力地将人生中内敛的坚韧、明亮的善意、仁爱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美德传递给周边的人的人。虽然像苔花一样细小平凡,但让接触过他们的人都感受到了深邃和质朴的精神力度,以及一片赤子情怀。

对于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怀有担当的知识分子,魏海燕并不留恋于名誉的光环。面对浩淼的医学之海,她正不断调整自己的坐标,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展翅飞翔。

本文作者:陈瑜、朱娜、王蕊

请为浙大一院展翅飞翔的“海燕”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