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得了癌症,他们都会做这3件事!
感谢医林百晓生授权转载
医生会看病,也会得病。如果碰上癌症这样的公认的难题,他们会怎样面对呢?这就好比厨师要给自己准备一顿家宴,他们在选材和工艺上会跟平时有什么区别吗?
告诉你,区别不仅有,而且还很大,一起来看!
首先,他们会认真仔细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大家注意,做到这一点最难的不是如何搞清病情,而是敢于去面对真相。在国内很多人习惯于对患者隐瞒病情,最常见的原因是“怕他受不了”,其实这个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恶疾来袭,首先应该直接面对的人就是患者自己,只有在他比较清楚地了解病情之后,才有可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另外,隐瞒病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无穷无尽的猜疑和恐惧,同时也会给亲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个看似充满爱意的行为会轻松地将患者和亲属分隔开来,原本应该有的“共同抗敌”也随之变成了“各自为战”。
而且,事实上也根本就瞒不住,反倒是相当于变相地告诉患者:情况已经很糟糕了......
医生们自然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们多半都能直面病情。他们的“战略原则”很简单:与其怕得要死,不如跟丫拼了!
其次,他们会客观地选择治疗方案。
在临床上,越是难治的病,它的治疗方法就越多,在这一点上最有代表性的无疑就是癌症。但不管疗法有多少种,医生们总能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不要觉得他们很“神”,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因素是保持客观。
客观使得他们不会盲目跟风,不会听信传言和广告,更不会相信那些“神医”的偏方和神奇故事。
面对一个新的疗法,他们会从根本上去了解该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可行性,于是许多神乎其神的噱头就被打破了;他们还会在专业文库里检索关于该疗法的文献资料,于是许多“故事”和“传说”就又被排除在外了。
做完了这些准备之后,患病的医生们会跟自己的医生进行深入沟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这样的做法使得医生们接受的治疗多半都比较合理,所以取得的疗效也就比较满意。
医生们能做到这一点,他的专业素养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多跑几家正规医院、多看几位专家后也完全可以听到合理的治疗建议。只不过普通人更喜欢追求宣传里的那些“神奇”的治疗效果(比如偏方啥的),便可能会放弃这些看来“普通”的合理建议,而医生们可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
第三,理性地面对治疗结果。
癌症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现在的治疗效果总体上并不乐观,而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死亡。在面对这一结果的态度上,医生们的选择也是异乎寻常地“冷静”:
“不插管、不抢救、平静地走。”
不要觉得医生不怕死,事实上许多医生最后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恰恰不是因为勇敢,而是缘于恐惧。
医院是个救命的地方,但多数人并不知道在救命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尤其是对于肿瘤终末期的病人---明知病情已是不治还要尽力去维持,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维持生命,不如说是延长痛苦。
抢救和维持生命的场景大致都是一样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各种导管和线路通过有创或者无创的方式介入人的躯体、持续的氧气供应、充沛的营养支持......,更糟糕的是:处于这巨大痛苦之下的患者的意识多半是清楚的!
脑补一下这场景,像不像莫言先生笔下的“檀香刑”?!
“如果不能好好地活下去,我会选择有尊严地死去。”这话说起来容易,真到了最后时刻,求生的本能和一些传统观念常会使得患者及家人选择“再坚持一下”,而医生们则深知这“坚持”意味着什么,自然也就显得“淡定”多了。
结语:病中的医生,犹如就餐中的厨师,他们对职业相关的事物的评价中处处会透露着“过来人”的那种平淡态度。如果我们一时难以全部接受,那就先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理性和冷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