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 直面“肿瘤君”| 哈市二院血液肿瘤科里的悲欢离合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我可以,我们都可以”,旨在增强人们战胜癌症的信心。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全球约有900万新增癌症病例。如今,癌症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尽管癌症死亡率有所降低,药物发展也有新的方向。但人们仍“谈癌色变”,认为患上癌症就是被判了死刑。
2月的哈尔滨依旧寒冷,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病房内格外的安静。突然,走廊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老人被紧急推进病房接受检查。老人患胃癌多年,化疗后效果很好。在家中休养时却突然呕吐、便血。医生立即开始检查,周围再次安静。此时,一位家属突然啜泣起来。
这样的宁静与喧闹每天都在上演。有人在这里重获新生,也有不甘的人生,不得不在这里落幕。这里有留恋,同时也充满着希望。
告 别“闺女,我要走了”“明明啊,明天我就要走了,今天跟你告个别。”张大爷说这句话时,护士夏明明正趴在床边,仔细地找着静脉准备输液。夏明明数不清这是张大爷第几次与她“告别”了。因为这样告别的话,每天都有。
见夏明明不说话,张大爷有些急了。“我到时候了,明天真要走了。”这时,夏明明已经成功扎上了针。“大爷您不会走的,别瞎想。”她轻轻地握了握那双已经枯干的手。
晚上,是护士长李冬梅的夜班。夏明明对她说了张大爷今天的“告别”,李冬梅心里有些不安。她知道,张大爷已经卧床很久。尽管积极地接受了治疗,但肿瘤的迅速发展,使他已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行动自如了。
李冬梅清楚的记得,张大爷走进血液肿瘤科的样子。“一米八几的大个儿,健步如飞。走起路来精神头儿十足,根本看不出像个癌症患者。”张大爷爱散步,治疗之余他会独自到医院楼下的公园遛弯儿。回来后,又热情的和医护人员们打招呼。
李冬梅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病房外再也见不到张大爷的身影。尽管医生已用尽全力,但肿瘤仍让他日渐虚弱。张大爷似乎不再那么高大了,有时他躺在床上,身体紧紧地蜷缩在一起。疼痛使他重新找回这个曾经在母体中的姿势。他常常咬牙,不发一声——他最怕麻烦别人。他常对医生说“谢谢”、“麻烦了”。化疗后的静脉难找,他对护士说:“孩子别着急,慢慢找。”随着病情的加重,张大爷便开始了每天的“告别”。
血液肿瘤科里的护士们都记得,张大爷每天都对他们说:“闺女,大爷明天就要走了。”说这话时,他异常平静,像在与人唠家常。每个听到“告别”的护士,都劝上一句:“大爷,别这样,您肯定能好起来。”
张大爷认真的和大家告别,人们却固执地想要拒绝。
直到呼叫器响起,李冬梅的思绪才被拉回。看着亮起的床号,她想,这次真的要和张大爷道别了。此时的张大爷已近弥留。看到赶来的医护人员,他吃力地双手合十,轻轻作揖。李冬梅附下身,听到他的喉咙里艰难地吐出几个字:“给你们添麻烦了。”
第二天来交班的夏明明,听说张大爷昨晚走了,她楞了一下,转回头沉默良久。“这回大爷是真的走了。”她说。
守 护帮助患者重获新生在血液肿瘤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说再见。没有明文规定,但无论是医生或患者,都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地遵守着。“在这里,送走的病人比其他科室更多。”对于这一点,护士齐丽燕有着真切的体会。
这样的温柔与克制,波澜与安宁,让每一名血液肿瘤科的医护无法平静。而有时患者和家属殷切的希望,又成了医生背负的残酷压力,使他们承受着孤独感与使命感。
除了医学的不可为,更多时候血液肿瘤科的医生们,在积极地为患者找寻生的希望。血液肿瘤科孟秋主任认为,癌症并非完全无法医治。“如今,仍有许多人谈癌色变,以为得了癌症就被判了死刑。”血液肿瘤科孟秋主任说。“其实许多早期癌症,诊断后是可以完全治愈的。甚至还有许多人通过治疗,可以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孟秋主任谈生死,已从容。她觉得,在血液肿瘤科不该只有死亡的压抑,许多生的希望同样也在这里出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孟秋主任觉得,血液肿瘤科医生不仅要看淡生死、治疗疾病,更要安慰心灵。“病人就像年幼的孩子,常常需要我们的保护。如果我们很快放弃,患者就彻底失去了希望。在这里,我们送走了一些人,可同样有许多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重获新生,这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创造的奇迹。面对癌症,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心,要有战胜病魔的必胜心。”
希 望“别怕,有我”“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祈祷。”在血液肿瘤科这座生死桥,汇聚着生与死,悲与欢,残忍与温柔。血液肿瘤科的医护们,经历了太多生命的终程。可每当有患者离开,仍忍不住同家属一同流泪。“面对生死,没人能无动于衷。”
渐渐的,大家都在这样的离别中找寻到了自身职业另一种意义。孟秋主任说,在这里,关怀显得更加重要。在治病的同时,更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尊严。“哪怕唠几句家常,听一听他们过去的故事。都会让他觉得有人陪伴,更加温暖。”孟秋主任说。
患者是朋友,更是家人。痛苦时,紧握的双手;伤心时,鼓励的话语;绝望时,温暖的拥抱。这样的陪伴成为了血液肿瘤科另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一名医护都在默默的遵守着。让这里除了无可奈何的离别,更充满了爱与希望。
54岁的车女士曾是个生意人,终日奔波。一年前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拿到诊断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起初当她走进血液肿瘤科时,自觉已无法痊愈,想要放弃治疗。“是这里的医护们开导了我,每次见到都会陪我聊天,更多的时候他们在倾听。可这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就连手术和化疗,都没那么可怕了。”车女士说。
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枝,斑驳地映在病房里。车女士轻轻地合上眼,享受着寒冬里的温暖。如今,她暂停了一切工作。“以前总在做加法,现在开始学习做减法。等身体养好后,想和家人一起去旅行,好好享受生活。”她无限憧憬着。
病房外,一名新入院的患者被推了进来。她躺在床上,无声的哭泣。孟秋主任走上前,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别怕,有我。”
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白云 李盼 记者 孙红岩)
编辑:常雪飞
责编: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