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出现疼痛就是晚期?这几个误区要注意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所有癌症生存者中,疼痛的发生率为33%。癌痛若得不到有效缓解,可能会引起或加重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有上百万肿瘤患者遭受癌痛折磨,其中30%~45%为严重疼痛。癌痛缓解不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癌痛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是主要的障碍和误区。以下误区在临床治疗中很常见。
误区一: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止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无痛睡眠。止痛治疗更高要求是:让病人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以真正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误区二:出现癌痛就是晚期,没有治疗价值了。
30%以上的癌症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疼痛,半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有疼痛,而疼痛的出现并不意味癌症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即使是晚期患者出现疼痛,也应予以积极治疗。
误区三:癌痛治疗治标不治本。
治疗癌痛不仅是吃止痛药,还包括粒子植入术、射频消融术,都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起到缓解作用。也就是说,这些手段能起到杀死肿瘤细胞和缓解疼痛的双重功效。对于神经丛毁损、神经阻滞和药物治疗等手段,也能够通过缓解疼痛而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
误区四:吗啡易成瘾,用上就停不掉。
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癌痛患者口服吗啡或应用透皮贴剂,极少成瘾。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如癌症疼痛病因控制及疼痛消失后,随时可安全停用阿片类药。癌症疼痛者长期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可能需要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在疼痛缓解时也可以成功撤药,这种对药物“身体依赖”现象应与“成瘾”加以区别。
误区五: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需要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发展为难治性疼痛。
误区六:使用非阿片类药更安全。
对于慢性癌痛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病人,使用阿片药更安全 因为长期用药无肝、肾等器官等毒性作用。对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人,随用药时间延长,出现胃肠、肝、肾、血小板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对于非甾体抗炎药剂量达到限量时,如果疼痛仍不能满意控制,应当选用阿片类药镇痛
误区七:用阿片药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阿片药。
除便秘副作用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难受的。阿片药的呕吐、镇静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用药最初几天,数目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对阿片药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性治疗,多可减轻或避免发生。
疼痛的程度既与生物学损伤有关,又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疼痛本身还是一种主观体验,个体差异较大。对疼痛的评价和疼痛引起的行为变化更多的还会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所以癌症疼痛可以用抗焦虑药物加止痛药来减轻癌性疼痛,由于癌性疼痛一旦出现,将会在心身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抗焦虑药物能舒缓人的心情,让人能更好的面对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