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内有些医院误导的癌症免疫疗法,你需要知道的真相
去年,滑膜肉瘤患者魏则西去世的消息刷爆了各种圈,至今这个帖子在知乎上还在头条,回复达到近1万条……魏则西事件让莆田系民营医院、百度推广、部队医院承包体制以及医疗监管制度等话题浮出水面成为全民关注焦点。也让癌症最新的"免疫疗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我的心情很沉重,为小老乡泽西的英年早逝,也为不良医生的无德,还有因为此事件对大家造成事实上的癌症最新免疫疗法的困扰。
针对癌症免疫疗法是不是有效?这里有三个事实:
1、 最近美国临床上证明有效的免疫疗法和中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疫疗法(主要是CIK细胞疗法)不是一个东西;
2、CIK免疫疗法是在炒欧美十多年前的冷饭,这种疗法欧美临床实验失败,已经被淘汰了。
3、中国门目繁多免疫疗法没有任何一种经过严格临床测试,也没人任何一种得到了官方审批,所以既不合格,又不合法。
医院和医生不同于商家,他们代表着病人全部的信任和希望,对病人使用明知无效的治疗手段并收取高额费用,实在不算"取之有道"。
下面就对癌症免疫疗法试着做一次简要的梳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困扰。
"癌症免疫疗法"是个特别模糊的词汇,广义地说,任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方法都可以归于这一类,狭义地来讲,现在常说的"免疫疗法"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细胞疗法,就是通过直接向病人输入激活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
第二类是干预疗法,就是通过药物或者疫苗来激活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
CIK免疫疗法就是第一类:细胞疗法。
免疫细胞疗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进入临床实验,到目前至少经历了4代:
第一代叫LAK细胞疗法,LAk中文全称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20多年前有报道说LAK有一定效果,但是副作用比较强,后来的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明LAK无效。
第二代就是CIK细胞疗法,CIK中文全称是"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看名字就知道它其实和LAK很像。和LAK比,理论上CIK得到的"杀伤性免疫细胞"更多更强。但目前为止,没有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明CIK有效。
第三代是CIK-DC细胞疗法,全称是"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混合疗法。它和CIK相比,往病人体内除了输入"杀伤性免疫细胞",还同时输入一种叫"树突状细胞"的东西。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告诉别的免疫细胞去杀什么细胞,有点像带警察抓犯人的警犬。在CIK-DC疗法中,树突状细胞先会和肿瘤细胞混合一下,算是"闻闻味道",然后把这种树突状细胞和"杀伤免疫细胞"一起输回病人体内,理论上杀死癌症细胞的能力应该更强。可惜目前为止,没有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明CIK-DC有效。
魏则西事件中所谓的免疫治疗还停留在第二代至第三代的CIK或CIK-DC疗法上,一个10多年前就开始在欧美尝试然后放弃,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临床实验证明其有效的疗法。
第四代是CAR-T,全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明年被批准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癌。也是在美国比较受推崇的药物,但是也只是局限于部分血液性肿瘤,如白血病,但是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对于其他肿瘤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当然也有很多公司开始试着让CAR-T去识别实体瘤(比如肝癌肾癌)的抗原,这些还都是在研究阶段,远远没有达到临床应用的程度。
还有,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目前国内有些研究机构正在向卫计委提交以上几种疗法的临床试验申请,也有个别研究机构获准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并没有机构获准将这些方法投入临床治疗。也就是说,如果你找到了某些信息,声称将上述几种疗法投入临床收费性治疗,那极有可能是有问题的——请保证你自己、家人以及患者朋友远离这样的信息。
CIK疗法并不是中国的发明,美国人最早尝试了很多年,但是区别在于美国临床实验失败后没法上市就放弃了,在中国就继续给病人用,反正能卖钱。
那么为什么CIK疗法无效呢?
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靶向性不明,二是癌症的免疫抑制。
CIK疗法的本质是向病人输入大量的免疫细胞,希望它们能够杀死癌细胞。但是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靶向性不明。虽然CIK疗法给病人输入了大量的免疫细胞,其中能真正对肿瘤细胞起作用的微乎其微,效果自然很有限。
第三代CIK-DC疗法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增加CIK疗法的靶向性:希望通过树突状细胞的指引,让免疫细胞来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但是不幸的是临床上CIK-DC疗法看来效果也是很有限,因为它也无法突破CIK疗法的第二个瓶颈:癌症的免疫抑制。
绝大多数癌症细胞在刚出现的时候,就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扼杀在襁褓中",这就是身体对癌症的"免疫监控"。这非常重要,要不然人类得癌症的岁数可能得提前几十年了。但是突然有一天进化出了一个癌细胞,它很好地伪装了自己,告诉免疫系统:"自己人!别开枪!" 这样的癌细胞逃脱了免疫监控,才能形成癌症。因此所有临床上的癌症都进化出了一套避开免疫系统识别的办法,这就是癌症的"免疫抑制"。 有了"免疫抑制",无论你输入多少免疫细胞也没用。
这样,靶向不明加上癌症天生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导致CIK,或者CIK-DC对绝大多数病人无效。
最近两年,临床上证明有效的两类免疫治疗手段恰恰是针对这两个原因开发的:CAR-T疗法尝试解决第一个靶向问题,直接让免疫细胞像导弹一样打向癌细胞;第二大类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专门阻断癌症细胞的"免疫抑制",如PD-1抗体药物,这类药物阻断了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能够得以保持活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
值得一提的是,魏则西网友拜托香港朋友带回来,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是最早被批准的PD-1抗体药物之一。据海外医疗品牌瑞可优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800个临床试验在探索的抗肿瘤效果,这无疑是史上最盛大的抗肿瘤盛宴。当然,PD-1抗体药物也不是万能药。它的最大问题是并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基因表达水平不同,对于肿瘤表达PD-1较少的患者来说,这种药物的疗效就可能很有限。所以现在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呼吁在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提前预判药物是否会有响应,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PD-1抗体的的优势在于给了很多无药可用的晚期癌症患者一个希望,但是针对大部分实体瘤,单药使用PD-1或者PD-L1抗体的有效率只有20%左右,如何提高有效率是全球科学家和患者都关注的问题。
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联合治疗。抗击小癌就像打架,一个人打不过那就多找几个帮手呗,团战要比单枪匹马获胜的概率大一些,毛主席也说过人多力量大。所以,现在有不少探索PD-1/PD-L1抗体和靶向、化疗等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的临床数据。但是关于联合治疗,希望大家谨慎对待。首先,这些临床试验大部分都是药厂推动的,大都是一些随机和盲目的联合,并没有太多的理论支撑,失败的概率不小,毒副作用也都是未知的,比如某药厂刚好有个什么抗癌药,他们就想看看是否和PD-1抗体联合的有效率会更好;其次,国内的患者和医生对PD-1抗体的单药的临床经验就很少,联合起来的副作用一般来看会更大,患者也必须要考虑安全性;最后,有些联合治疗已经被证明可能有问题,比如临床试验已经发现PD-1抗体联合帕唑帕尼的肝损伤副作用必须注意。
写了那么多,我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在目前看来,肿瘤免疫疗法是一项正在迅猛发展的技术。虽然目前它只是一项新生的技术,但很多人相信,未来它会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也应该多了解下最新的相关的技术,不要被一些心存不良的人宣传误导,让魏则西之类的悲剧越少越好,突然,感觉,除了活的辛苦外,还要防这个防那个,好累!
参考资料:
1.李治中,科学网博客
2. 冷月如霜,免疫疗法,你需要知道的真相
3. 知乎作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15586/answer/601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