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恐癌症”似得担心,不如尽早了解这些前沿——脑篇
口腔干细胞网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数量逐步减少。我们降临人世时神经细胞数量达到1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开始,每天都会以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
从前大家都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里的神经元是不可能再生的,但是近几年发现的神经干细胞让神经元修复成为可能。
所以,目前神经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增殖分化"以及"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命题上,这也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乃至彻底根治打开可一条新思路。
脑癌"干细胞-感冒病毒"摧毁致命脑癌,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已通过
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首个神经干细胞疗法,这种疗法运用干细胞和感冒病毒相互配合,共同寻找并消灭致命脑癌——恶性神经胶质瘤,目前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已经成功。
不仅如此,实验证明这种药物组合对于臭名昭著的恶性神经胶质瘤效果不错,并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作为试验药物的批准。
来自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发现,当干细胞与感冒病毒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功能就好像寻找癌细胞的雷达一样,准确发现大脑中的癌细胞。如果可以成功用于人体,那对于广大脑癌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CAR-T细胞疗法"治脑癌成效显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在美国希望之城医院开展的CAR-T细胞疗法小规模临床试验中,一名被宣布只能再活几个星期的晚期脑癌患者,经治疗后其脑内及扩散到脊柱的癌细胞缩小后完全消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这一重要研究的相关论文。
这位50岁的幸运患者名叫理查德·格雷迪,是美国每年新增2万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一员。之前他尝试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各种疗法,但癌细胞仍然复发并扩散到脊柱,参与这次临床试验是他最后的希望。
CAR-T细胞疗法是从患者自身血液中提取T细胞,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其表面表达能识别特异性肿瘤抗原的受体——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在实验室培养扩增,达到一定数目后注入患者体内,这些T细胞就能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痴呆症中国开展全球首个人类受精胚胎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试验
中国宣布国内正式备案的首批两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在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动。其中一个项目就是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神经前体细胞来治疗帕金森病。
"在接下来的数月中,来自中国郑州的外科医生会小心翼翼地在帕金森病人的头骨上钻孔,然后在大脑中注入大约400万个由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未成熟神经元(注:即神经前体细胞,可成为多巴胺神经元)。"《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描绘了这样的场景。
脑梗塞干细胞疗法提供脑梗塞治疗新思路
据统计,目前20%-30%的脑梗塞病人都是由缺血性疾病引起。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CS Author Choice》发布了名为"A Nano-In-Micro System for Enhanced Stem Cell Therapy of Ischemic Diseases"的研究报告,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多尺度符合系统,由脂肪干细胞、含有生长因子纳米微胶囊和胶原蛋白组成。这种系统用于实现在细胞外空间中生长因子的持续和局部的释放,能够增强与干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研究人员将包含生长因子的纳米微胶囊和人类脂肪干细胞整合到胶原蛋白水凝胶中,形成局部注射用于植入肢体的多尺度复合体系,以治疗肢体缺血性损伤。
当研究人员在小鼠缺血模型中测试他们的系统时,他们观察到干细胞的成功分化、血管生长和血液恢复供应,共同拯救了小鼠的肌肉组织。
脑卒中中国科学家发现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新策略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教授研究团队经多年努力,发现被称为重组ADAMTS13的药物可促进脑卒中后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ADAMTS13是调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成熟和功能重塑的重要分子。研究人员指出,进一步了解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的调控因素并加以针对性治疗,将有助于恢复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
这项研究成果刚刚在线发表于《血液》(Blood)杂志,近期将作为封面文章刊登。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整理|口腔干细胞网
干细胞疗法让我们能够真正重建受损的大脑
口腔干细胞库:帮助阿尔兹海默病患再度认识所爱之人